趙艷艷,詹政軍,郭利軍
(商洛學院 生物醫(yī)藥與食品工程學院,陜西商洛726000)
山茱萸多糖軟膠囊的制備工藝
趙艷艷,詹政軍,郭利軍
(商洛學院 生物醫(yī)藥與食品工程學院,陜西商洛726000)
為了研制山茱萸多糖軟膠囊,以山茱萸為原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備山茱萸多糖,并篩選內容物中的主藥與分散劑、吸附劑的比例,以內容物均勻度、流動性和沉降體積比為考察指標,確定山茱萸多糖軟膠囊處方及制備工藝。結果表明,以聚乙二醇(PEG-400)為分散劑,食用植物油為吸附劑,聚甘油酯為乳化劑,蜂蠟為助懸劑,維生素E為增強劑制得的內容物處方最穩(wěn)定。該工藝質量可控,適合于工業(yè)生產。
山茱萸多糖;軟膠囊;流動性;沉降體積比
山茱萸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是世界上三大名貴木本藥材之一,其性味酸、澀、味溫,歸肝、腎經(jīng),具有補益肝腎、收斂固澀的作用[1]?,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山茱萸具有抗癌、抗病毒、抗艾滋病等重要功能,尤其對化學或放射療法所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獨特的治療作用,備受藥界和食品界的關注[2]。山茱萸在中醫(yī)治療中廣泛使用,但是歷來都是果肉直接入藥,比較單一,對其作用的物質基礎也不是很明確[3]。多糖是一類由醛糖或酮糖通過糖苷鍵連接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多聚物,廣泛分布于多種生物體中,尤其是動物細胞膜、植物和微生物細胞壁中[4]。山茱萸多糖具有免疫調節(jié)[5]、抗菌消炎[6]、降血糖[7-8]、抗氧化[8-9]、抗腫瘤[10]等功效。目前陜西省商洛市山茱萸有一定的種植面積,但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低端的種植階段,進行山茱萸深加工,開發(fā)高附加值產品是山茱萸產業(yè)走向現(xiàn)代化的重要途徑之一。本研究以山茱萸多糖為原料,配制軟膠囊內容物,按照軟膠囊壓制、定型清洗和干燥工藝條件,將山茱萸多糖內容物壓制成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山茱萸多糖軟膠囊保健藥品的開發(fā),不僅可以完善保健品行業(yè),而且可以帶動商洛地區(qū)經(jīng)濟的發(fā)展。
1.1 儀器與藥品
儀器:電子天平、超純水制備儀、粉碎機(浙江屹立工貿有限公司)、電熱恒溫水浴鍋(上海康華生化儀器制造廠)、高速冷凍離心機(Backman公司)、軟膠囊機(金壇市鑫鑫實驗儀器有限公司)、高速勻漿機(江蘇省金壇市環(huán)宇科學儀器廠)。
藥品:山茱萸(陜西省丹鳳縣);聚乙二醇(PEG-400)(天津市天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聚甘油酯(天津市天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蜂蠟(西安福晨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維生素E(天津市天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蒸餾水(實驗室自制)。
1.2 實驗方法
1.2.1 山茱萸多糖提取及軟膠囊的制備
取于60℃烘干,粉碎的山茱萸粗粉50 g,加入150 mL無水乙醇浸泡24 h后,干燥。加4倍體積的超純水于80℃提取3次,每次提取3 h,合并三次提取液。對提取液離心、過濾,除去微塵、粗纖維、膠質等大分子物質后,再經(jīng)過超濾。對超濾的截流液用Sevage法除蛋白質,并用3倍量體積無水乙醇進行醇沉,得到山茱萸多糖。通過處方篩選,選擇合適的軟膠囊內容物和合適的囊材,采用壓制法制備山茱萸多糖軟膠囊。
1.2.2 山茱萸多糖軟膠囊每粒藥物量的選擇
山茱萸屬于天然藥物,其多糖含量受氣候、采摘時間、炮制方法的影響,考察了三批山茱萸多糖浸膏,其得率為20.21%-22.24%,每粒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含多糖質量為0.211-0.217 g,平均值為0.213 g。
1.2.3 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內容物的制備
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內容物以聚乙二醇(PEG-400)為分散劑,食用植物油為吸附劑,聚甘油酯為乳化劑,蜂蠟為助懸劑,維生素E為增強劑,使得山茱萸多糖均勻的分布在基質內部,保證制劑的均一性和穩(wěn)定性。按處方量取大豆色拉油、橄欖油,攪拌混合均勻,加熱到100℃,依次加入聚乙二醇、聚甘油酯和蜂蠟,攪拌使得充分融化;按處方量加入維生素E和山茱萸多糖,邊加邊攪拌,使混合均勻;將混合后的物料繼續(xù)攪拌60 min后,用膠體磨研磨,過100目篩網(wǎng)。
1.2.4 膠囊殼的制備
軟膠囊素皮的配制按照明膠:甘油:聚乙二醇:水:二氧化鈦=75:40:5:100:1.5,以明膠和水為基礎,分別加入不同比例的甘油、PEG600、二氧化鈦。加水為明膠質量的1.5倍,溶脹,70℃恒溫減壓脫氣,至明膠溶液無氣泡,將明膠溶液手工平鋪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待不粘手后輕輕揭下,25℃室溫下保存待用。
1.2.5 壓制法制備山茱萸多糖軟膠囊
按照軟膠囊壓制、定型清洗和干燥工藝條件,將山茱萸多糖內容物壓制成山茱萸多糖軟膠囊。進料口溫度為50℃,出料口溫度為30℃,轉籃干燥時間為24 h。
1.2.6 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內容物的評價
通過觀察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內容物處方的均勻性、流動性、沉降體積比,對內容物處方進行評價[11]。室溫下,將山茱萸多糖混懸在內容物處方中,觀察藥物的分散性,有無氣泡或結塊,測定其均勻度;室溫下,將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內容物置于玻璃棒上(與水平面呈45°),觀察藥液的流動性;根據(jù)《中國藥典》二部(2010版)規(guī)定,口服混懸劑應檢查沉降體積比,沉降體積比不低于0.90。用具塞量筒量取5份相同體積的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內容物50 mL,密塞,用力振搖1 min,記混懸物的開始高度H0,分別靜置3,5,7,9,11 h,記混懸物的最終高度H1,按照F=H1/H0計算沉降體積比。
2.1 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內容物均勻性測定
將山茱萸多糖混懸在內容物處方中(山茱萸多糖含量為軟膠囊內容物的15%-20%),攪拌。當處方中分散劑、吸附劑、乳化劑、助懸劑和增強劑比例為101:79:12:9:11時,藥液均勻度好,無氣泡及結塊現(xiàn)象(見表1)。
表1 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內容物均勻性
2.2 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內容物流動性測定
室溫下,將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內容物置于玻璃棒上(與水平面呈45°),藥液呈穩(wěn)定均勻的線狀流下,處方一、處方二和處方三流動性好。結合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內容物均勻性測定結果,優(yōu)選處方一進行山茱萸多糖軟膠囊的內容物處方(見表2)。
表2 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內容物流動性
2.3 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內容物沉降體積比
以處方一作為研究處方,測定內容物沉降體積比。根據(jù)表3的結果,沉降3 h時,F(xiàn)值為0.97,說明處方在3 h內比較穩(wěn)定。隨著沉降時間的延長,F(xiàn)值變化不明顯,當沉降體積達到11 h時,F(xiàn)值為0.91,該處方穩(wěn)定性好。以沉降時間為橫坐標,F(xiàn)值為縱坐標,繪制沉降曲線,見圖1。根據(jù)沉降曲線,得出回歸方程y=-0.008x+0.988,曲線斜率為0.008,說明沉降速度小,該處方符合藥典要求。比,對其進行質量評價。結果表明,當處方中分散劑、吸附劑、乳化劑、助懸劑和增強劑為處方一所示比例時,藥液均勻度好,無氣泡及結塊現(xiàn)象,流動性好,沉降體積比符合要求,藥液比較穩(wěn)定。
山茱萸多糖為水溶性物質,難溶于有機溶劑和植物油,多被制成口服液、片劑、硬膠囊,使得有效成分含量低,服用量大,吸收效果差,生物利用度低。本研究將山茱萸多糖制成軟膠囊劑型,可以克服上述不足。
表3 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內容物沉降體積比
圖1 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內容物沉降沉降曲線
軟膠囊是指將油狀藥物、藥物溶液或藥物混懸液、糊狀物甚至藥物粉末定量壓注并包封于彈性軟質膠膜中而制成的固體制劑。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可以延緩藥物的釋放,達到緩釋長效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內容物為混懸劑,中國藥典2010版規(guī)定混懸劑中的微粒應均勻分散,沒有氣泡,沉降后不結成餅塊,下沉速度不應迅速,流動性好。本研究通過水提醇沉法制備山茱萸多糖,優(yōu)選多糖軟膠囊內容物處方,通過壓制法制備山茱萸多糖軟膠囊,并通過測定內容物處方的均勻度、流動性和沉降體積
[1]舒曉燕,侯大斌,阮期平.山茱萸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yè),2007,16(10):60-62.
[2]周京華,李春生,李電東.山茱萸有效化學成分的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01,10(11):808-811。
[3]張 聰,金德莊.山茱萸的研究進展[J].上海醫(yī)藥,2008, 29(10):464-467.
[4]何念武.野生三色擬迷孔菌多糖體外活性研究[J].商洛學院學報,2012,26(6):55-59.
[5]Jia G,Jing Z,Kun F.Comparis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natural and cultured Cordycepsusing saccharide mapping[J].Anal Bioanal Chem,2011,399:3465-3474.
[6]戴 岳,杭秉茜,黃朝林,等.山茱萸對小鼠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0,2l(4):226-228.
[7]黃鈺鈴,王 斌.山茱萸果肉抑菌物質的提取及抑菌作用研究[J].食品科學,2004,25(5):40-43.
[8]何念武.水提醇沉法制備商南泉茗茶茶多糖的研究[J].商洛學院學報,2013,27(6):78-81.
[9]苗明三,楊 云.山茱萸多糖抗氧化作用研究[J].河南中醫(yī),2002,22(1):66-67.
[10]呂曉東,張永祥,茹祥斌,等.山茱萸體液免疫抑制活性成分的藥理學導向評價分離[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2, 18(6):357-359.
[11]梁慧慧,蕭 偉,徐連明,等.銀翹解毒軟膠囊制備工藝研究[J].中草藥,2013,44(8):965-969.
(責任編輯:李堆淑)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Comus Polysaccharides Soft Capsule
ZHAOYan-yan,ZHAN Zheng-jun,GUOLi-jun
(College of Biopharmaceutical and Food Engineering,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Shaanxi)
Todeveloppreparationtechnologyofcomuspolysaccharidessoftcapsule,withcomus productionasrawmaterial,polysaccharideswasextractedwithwaterextractionandalcohol precipitation.Preparation technique is systematically done by screening,including the shell composition of the soft capsule,the diluent of contents,and to content uniformity,liquidity and sedimentation volumeasexaminingindex.Theprescriptioncontainingpolyethyleneglycol(PEG-400)as dispersant,oil as adsorbent,polyethylene glyceride as emulsifier,beeswax as suspended aid,Vitamin E for strengthening agent,and the prescription showed the best stability.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is stable and the quality is controllable.It is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comus polysaccharides;soft capsule;liquidity;sedimentation volume
R285
:A
:1674-0033(2014)04-0012-03
10.13440/j.slxy.1674-0033.2014.04.003
2014-05-28
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20131139602)
趙艷艷,女,陜西洛南人,碩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