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晶
“禁補令”不僅沒讓補習教育有所收斂,反而愈演愈烈,補習教育如此興盛的原因何在?作為補習教育的參與者,家長、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是其興盛的原因。
補習教育興盛原因家長學校補習教育是指中小學生在接受學校正規(guī)教育之外所參加的針對其文化課或藝術方面進行的輔導、補習。聘請家教、課余補習班或補習學校,假期補習班等都是補習教育的具體形式。從補習內(nèi)容上看,家庭教師、科目補習班等與學校教育有較多的重疊之處,但也有補充學校教育空白的一些藝術班、特長班等。其中,以學術性課程為內(nèi)容,以正在接受正規(guī)教育的中小學生為對象的補習教育,因其內(nèi)容與學校教育的相似性往往被稱之為“影子教育”。中小學減負早已不是新鮮話題,國家也陸續(xù)出臺規(guī)范補習教育的相關政策,但是教育補習現(xiàn)象并未因“禁補令”的頒布實施而銷聲匿跡,依然能“蓬勃發(fā)展”,原因何在?
一、家長的“推波助瀾”
1.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迫切愿望
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迫切愿望,促使他們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假期,充分假期空擋給孩子補習功課,或者參加一些特長培訓班,為孩子日后的競爭增加一些獲勝的砝碼。當今社會,文憑仍是影響工作和收入的主要因素,所以家長不得不重視中高考的成績,迫切
希望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學校,或替自己完成當年未完成的升學心愿,或希望子女將來能謀到一個好職業(yè)等。然而多數(shù)家長因自身知識缺乏或不精通教育方法和學科專業(yè)知識,無法親自指導孩子,只好求助于補習教育機構,以求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
2.家長對素質(zhì)教育認識不清
有些家長認為,搞素質(zhì)教育會拉下孩子的文化課成績,學校素質(zhì)教育搞得越好,家長越擔心孩子的升學問題。常聽家長抱怨:“學校整天都搞活動,帶孩子玩,學習怎么辦?”不少家長贊成在低年級搞素質(zhì)教育,高年級和畢業(yè)班還應以升學為主要任務,因為最后還是要經(jīng)過考試以分數(shù)高低來確定升學資格。所以,家長不得不請家教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
3.家長在假期無力看管孩子
寒暑假時間比較長,學生在家閑暇時間多。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忙擔心孩子放假在家無人照顧會出意外,怕孩子整天待在家里看電視、上網(wǎng),很難自覺地在家學習。于是,許多家長就選擇把孩子送到各種補習班,這樣既能幫助照看孩子,又能輔導孩子功課,孩子多多少少能學到一點知識。
4.家長的攀比、從眾心理
部分家長因為看到別的孩子都在補習,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這種攀比從眾心理為假期“補習熱”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家長,尤其在城市家長中,正蔓延著一種“群體性恐慌”,他們總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別人的后面。雖然都在抱怨應試教育,但很多家長的態(tài)度和觀念卻已經(jīng)被現(xiàn)實的教育環(huán)境“綁架”和異化,不知不覺成了應試教育的“幫兇”。在攀比從眾心理影響下,父母會不停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希望他們沒完沒了地學習。許多家長甚至見不得孩子玩耍,一旦孩子聽聽音樂、看看電視、和朋友出去郊游等,家長就會覺得孩子是在浪費學習時間,并對孩子進行指責和訓斥。
5.家長急功近利的教育觀念
傳道、授業(yè)、解惑指出了教師的主要職能,這一理念已經(jīng)深深地融入到了我國傳統(tǒng)的“教書育人”教育觀念之中。然而現(xiàn)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觀念產(chǎn)生了偏差,他們片面的認為,學校等教育服務機構就應該對孩子的教育負全部的責任,家長只需要付費就可以了;部分家長受到“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等觀念的影響,認為考試成績是考核教育質(zhì)量和效果的唯一指標,只有上課才是教育,多聽課,多寫作業(yè)才能提高學習成績。學生減負,學校布置的作業(yè)少了,家長心里慌了,于是放學后部分學生不是直接回家,而是去輔導班。
二、學校方面的失誤
1.教學缺乏針對性和靈活性
不少學校都只注重學生的共性和整體的發(fā)展,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強調(diào)不夠,課程教學也都是針對學生群體設計的,并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即使是答疑和個別輔導,也只是對問題不對人,針對性和靈活性不是很強,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補習教育卻能夠根據(jù)輔導對象的具體特點,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啟發(f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傳授方法,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及時解決。這樣,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對于成績較好或較差的學生來說,補習教育顯然是對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2.學校超計劃招生造成班額超編
家長們對孩子就讀中小學校的師資水平和班里的學生數(shù)量是最關心的。但隨著近幾年“擇校熱”和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進城讀書等原因,不少中小學,尤其是熱點學校的班額超標,學校班級存在“虛胖”現(xiàn)象。家長們費盡心思讓孩子上名校。托關系、買學區(qū)房、求人情等,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拿到了入學通知書,可孩子們卻要在原本寬敞的教室里擠著坐。學校超班額現(xiàn)象不僅影響學生,對教師的正常教學也有影響。學生人數(shù)太多,老師的精力有限,老師上課就不可能照顧到每位學生的理解能力,上課沒聽懂,課后不想問,時間長了,成績下降了,家長就開始求助于各種課外補習機構。
3.校內(nèi)補課現(xiàn)象屢禁不止
除了社會上的辦學機構組織的暑期培訓班外,部分地區(qū)的校內(nèi)補課現(xiàn)象依然存在。雖然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要求各學校不得在假期組織學生補課,但仍有部分學校在悄悄地進行著。很多學校都會在暑期,對班級學習成績比較靠前的學生進行補課,把部分即將在下學期教授的內(nèi)容在暑期預先教完。真正到上大課的時候,老師就會加快授課進度,沒有參加過補課或培訓班的孩子可能就會跟不上。目前在國內(nèi)許多地方這種現(xiàn)象相當普遍,尤其是城鎮(zhèn)地區(qū)的學校更為明顯。在這種情況下,班上好多孩子都選擇參加課外培訓班。
4.教學效率低下
有些學校教風、學風不正,管理混亂,教學效果差,學生成績普遍偏低。對于這些學校的孩子,要想提高自己的成績,家教無疑就成了首選。
三、教師的“卻之不恭”
1.利益驅動
君子不言利這種傳統(tǒng)觀念在市場經(jīng)濟的大浪中,受到了強烈的沖擊。教師工作很辛苦,但工資待遇并不是很高,所以好多老師在辛苦之余,通過做家教或在輔導機構上課掙一些外快。迫于“禁補令”的壓力,在職教師有償家教由地上轉到了地下。家長或是怕老師會給孩子小鞋穿,或是想老師多關照自己的孩子,都紛紛把孩子送到老師家上課,逢年過節(jié),可能還要送點禮品。
2.受親戚、朋友延請,卻之不恭
部分教師認為,一方面受人延請做家教體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是一種被人看重的禮遇,另一方面,受到親戚朋友的延請,又沒有充足的理由拒絕,要是拂了大家的殷殷之情,總不是愉快的事情,于是便欣然應諾。
四、學生方面的原因
1.偏科或自制力差的學生
有些學生誤課較多,跟不上進度,或有偏科現(xiàn)象,某一學科特差,這類孩子大部分對學習的意義認識不夠,在學習上沒有科學的方法和良好的習慣。還有一些孩子想搞好學習,但是缺乏自制力或自學能力,于是他們就要求家長給他們請家教,家長無奈之下,只好請家教來輔導。
2.學習成績好的學生
有些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要求比較高,學校里學到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有些學生在某一學科成績較好,為了進一步提高,他們都主動選擇請家教。
3.學習成績差的學生
這些學生在課堂上總是羞于向老師提問,即使鼓足勇氣提問,由于部分老師不注意方式方法,當面指責學生,從而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這個時候,為其請一個好的家教,既可以講解其沒有學會的知識,還能夠幫助他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參考文獻:
[1]王有升.補習教育:一類不可忽視的教育現(xiàn)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6).
[2]彭湃.“影子教育”:國外關于課外補習的研究與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9).
[3]王剛.家教興盛的原因[J].家長,2004,(Z2):12-13.
[4]從眾心理導致家長教育焦慮.人民政協(xié)網(wǎng),2013-03-06.
[5]牛淑芝.家教:應試教育的尷尬——家教利弊面面觀[J].甘肅教育,2010,(12):42-4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