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彩霞
《市場營銷學》是一門綜合性應用管理科學,主要研究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企業(yè)市場營銷活動及其規(guī)律性,具有全程性、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是中職管理類各專業(yè)的必修課。市場營銷學于20世紀30年代產生于美國,我國于1978年以后才真正引入該課程。三十多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市場營銷學的教學內容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其應用領域從贏利組織擴展到非營利組織,從國內擴展到國外,影響和受益面十分廣泛。作為管理類專業(yè)的必修課,其在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對《市場營銷學》的教學探索顯得尤為重要。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保守。
傳統(tǒng)教學大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導致學生上課參與度不高,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即使采用師生互問互答等教學方法,但由于學生缺乏課前準備,知識消化不及時,很難達到預期效果。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被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并沒有充分調動。
(二)案例運用不合理。
“原理+例子”的教學方式本身并沒有錯,有些教師力爭采用案例教學方法,但在傳統(tǒng)重原理輕實踐的教學方法的影響下,案例教學仍存在相當多的問題,主要有:案例選取不規(guī)范,教師選擇案例比較隨意,案例不具代表性;教師往往注重理論研究,對市場營銷的實踐不甚了解,導致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案例教學方法簡單陳舊,教師對案例教學的組織駕馭不夠。有些老師將案例教學等同于舉例說明,忽視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導致案例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學生不感興趣。
(三)缺乏模擬課堂。
有的老師在每一個章節(jié)都結合模擬環(huán)節(jié)進行,但學生普遍缺乏課堂“動手”的機會,即使有,目的是驗證老師講授的“原理”,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學生沒有參與社會實踐。
現行的教學管理制度強調按既定的大綱講課,學校很少安排學生走入企業(yè)參與實踐。市場營銷理論與方法大都來自于企業(yè)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概括。用這種傳統(tǒng)教學結構和活動程序很難實現教學目標,最新的營銷理念、策略和方法難以引入課堂。
(五)考核手段單一。
傳統(tǒng)教學方法很多時候不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考核評價方法主要以期末考試或考察為主,考核手段單一,導致學生重考試結果,輕能力提高過程,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創(chuàng)新教學的實施方案
(一)改變教學模式。
改變原來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主要采用引導教學,注重對過程的控制和對現場的把握。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側重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點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結合市場營銷課的特點,師生在教和學的過程中,應該營造民主自由的氛圍,經常交換知識學習觀點和意見。即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相當,教學民主,教師通過啟發(fā)與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意義建構,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
(二)優(yōu)化案例運用。
市場營銷學課程與生活聯系緊密,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教學重點是通過實際案例,實現對學生分析能力、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代營銷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教師在案例選取過程中應把握以下主要原則:選取經濟生活中的熱點話題和現象;選取與學生生活相關或同學感興趣的,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發(fā)現和解決問題。
案例可以從兩個思路進行討論,一是對案例中體現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分析,展開討論、評價或提出改進建議,把學科理論的學習融入經濟活動實踐的研究和認識中,切實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思路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消化和理解;二是根據案例提供的背景,自行設計一套營銷策劃方案,通過課堂討論,總結優(yōu)缺點,該思路注重知識的運用,強化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三)加強模擬教學。
《市場營銷學》涉及方方面面市場營銷知識,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了一個理論,懂得了一個方法,卻不一定能學以致用,不知道在具體環(huán)境中如何選擇合適的方法。為此,應嘗試把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課題項目,要求學生把一個班級模擬為一個企業(yè)(或公司),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實踐小組,自己設計模擬企業(yè)(或公司)的名稱和標志,將市場營銷學的教學內容應用到企業(yè)(或公司)的組建和發(fā)展上,本課程各階段的實踐活動都由實踐小組自己完成。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團結協作,并肩作戰(zhàn),既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又充分體會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爭吵和分歧上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的藝術,建立了深厚的同學情誼。
課堂內模擬操作要注意兩個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參與角色扮演,組成學生和老師參加的評議小組進行點評。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其次,學生參與市場調查,從市場調查的策劃到調查方法的應用,從調查問卷的設計到調查資料的分析。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鍛煉學生的洞察和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市場調查的興趣。
(四)課程實踐周的設定。
《市場營銷學》課程每學期應至少安排為期兩周的現場實習,教師應做好充分的設計和準備,讓這兩周的實習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形成對本課程教學的最終完善和補充,這樣方能讓學生經過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學習,通過專業(yè)實踐活動加深對該課程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市場營銷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進一步提高動手能力和工作能力。
(五)改進課程考核評價方法。
根據市場營銷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為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學習,重視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在考核評價體系中,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的以考試為主的考核模式,轉而采用課堂過程性考核和期末綜合考核相結合的方法,重點加大教學過程性考核的比重,增加體現綜合能力的評價指標,注重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中職《市場營銷》課程教學應以“突出特色、結合實際、鼓勵創(chuàng)新、重在落實”為原則,突出職業(yè)教育以“能力為本”的特色,鼓勵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大膽創(chuàng)新,這樣方能培養(yǎng)出具有實踐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營銷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