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蓮鳳等
肺結核是通過呼吸道傳播的慢性傳染病,痰涂片陽性(簡稱涂陽)肺結核患者是主要的傳染源。與涂陽病例密切接觸的人群,包括與涂陽肺結核患者直接接觸的家庭成員、同事、同學等,極易受傳染和發(fā)病,接觸的時間越長,造成接觸者感染的危險也就越大。一名涂陽肺結核患者如果得不到正規(guī)治療,1年中可傳染10~15人,被感染者一生中發(fā)生結核病的可能性約因此,對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檢查和必要的宣傳教育,以早期發(fā)現病人并給予徹底治療,是結核病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們對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了為期1年的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和全程護理干預,觀察對密切接觸者主動接受結核病檢查,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降低肺結核病發(fā)病率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3月—2012年4月,我院結防門診接診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共計180例,其中在涂陽患者確診涂陽前半年內與患者同吃同住1個月以上的家庭成員126例,與患者同辦公室工作的同事42例,與患者同課堂同寢室的同學12例。
將180例密切接觸者隨機分為實驗組95例和對照組85例。1年隨訪后兩組各失訪3例,最后分析時實驗組男性55例,女性37例;對照組男性43例,女性39例。兩組密切接觸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戶籍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肺結核知識調查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基本情況(年齡、性別、學歷、戶籍等)、結核病基本知識、肺結核病患者的飲食及環(huán)境等注意事項、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的防護知識以及結核病相關的國家減免政策等,共計14題。由專人負責,首先向受調查者講解本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由密切接觸者獨立完成并由專人回收。在隨訪前、1年后隨訪期結束時分別進行1次調查,2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54份,回收354份。
1.2.2健康教育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健康宣教,保持電話聯系,在隨訪中對患者家屬進行耐心解釋,但不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實驗組根據問卷調查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有關肺結核防治的宣教,由醫(yī)生、護士共同完成。內容包括:① 肺結核病的發(fā)病誘因、常見癥狀、傳播途徑,肺結核病對患者健康的影響。肺結核主要是通過涂陽患者口腔飛沫傳播給周圍人群,而密切接觸者是高危人群,要求患者及密切接觸者不要對著旁人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這是減少傳播的有效措施之一??瘸龅奶狄簯掠诩埳?,丟入垃圾桶。② 飲食要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高鈣和低脂。鼓勵患者禁煙、酒,忌辛辣及油炸食物。③ 主張居室要有陽光、通風,常曬被褥。遠離潮濕和不良氣體刺激,多曬日光有利康復。主張勞逸結合,以靜為主的適量走動、散步,避免過度勞累。④ 適當防護。密切接觸者在日常生活中與患者保持適當距離,可以戴口罩防護,勤洗手,勤開窗通風,采取分餐制,有條件者分室睡覺。適當鍛煉,增強體質。如有咳嗽、胸痛、發(fā)熱、乏力、消瘦等類似肺結核癥狀及時就醫(yī)。⑤ 心理健康。要求密切接觸者常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如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藥物反應時,患者精神上產生一定壓力,要及時疏導,并告知醫(yī)師,協助說服。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保持平和心態(tài),盡量排除對患者的心理不良刺激。⑥ 結核病相關減免政策。我國政府對發(fā)現的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提供免費檢查、免費治療和管理。⑦ 藥物指導。指導患者及密切接觸者得了肺結核要及早、規(guī)范、全程治療。堅持按療程服藥,愈后良好,如延誤治療,形成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或耐藥肺結核,常不易治愈,甚至死亡。健康教育以口頭宣教為主,同時有定期發(fā)放宣教資料、收看影視宣教片、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每個月電話隨訪1次,加強健康教育處方的學習,督促患者及家屬按照健康教育內容進行護理。每季度參加健康教育知識講課1次,反復強化健康教育知識,及時糾正思想偏差,著重引導患者家屬和親友建立自覺健康行為,提高對肺結核病的認知性。
1.2.3效果評價在隨訪的1年內,觀察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主動來我院結防門診進行肺結核篩查的人數,了解密切接觸者結核感染情況(以1∶2000的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為感染者)及發(fā)病情況,同時比較兩組密切接觸者在跟蹤隨訪前后對結核病的發(fā)病、傳播、治療等知識的知曉率情況。
3討論
涂陽肺結核患者是結核病主要的傳染源,其傳染性的大小取決于肺結核患者痰內菌量的多少、咳嗽咳痰的程度、是否接受抗結核治療以及接觸的密切程度。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是結核病危險人群之一\[2\],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加拿大和西歐等地已將接觸者調查作為結核病控制策略的一部分實施。對于密切接觸者家庭內外感染的對比研究顯示,家庭內密切接觸者比家庭外的更易受到傳染,而痰菌陽性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比痰菌陰性的更易受到傳染\[3\],因此,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家庭成員是結核病防治知識宣教工作的重要對象。我國對住院或門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調查和大宗社會調查也都顯示,密切接觸者是宣教、預防的重點人群\[4-5\]。本次調查中可見,在隨訪初期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結核病知識非常缺乏,知曉率只有37.2%,對涂陽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的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醫(yī)護人員有計劃、有目的的系列的健康教育,實驗組密切接觸者的結核病知識知曉率和主動篩查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結核發(fā)病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定期的健康教育可明顯減少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的結核發(fā)病率。加強涂陽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的健康教育,堅持定期的跟蹤隨訪,通過系列的、完整的、多種形式的結核病相關知識的推廣,使密切接觸者主動與醫(yī)護人員建立長期的伙伴關系,改變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生活中避免接觸誘發(fā)肺結核的各種因素,并能在出現咳嗽、咳痰大于2周或有低熱、乏力等可疑癥狀后主動至結防門診進行檢查,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有效降低了肺結核的發(fā)病率,同時對于區(qū)域內控制結核病疫情,降低結核病患病率有重要意義\[6\]。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頑固性傳染病,又是一種可治愈、可控制的傳染病。在結核防控工作中不僅應重視肺結核患者的健康教育,還應重視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密切接觸者的結核病相關知識知曉程度不僅有利于對結核病患者的管理,同時對密切接觸者結核感染的早發(fā)現也非常有意義。
4參考文獻
[1]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登記涂陽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者檢查指南\[EB/OL\].http://www.chinacdc.cn/jkzt/crb/jhb/jszl_2221/201103/t20110311_28114.htm.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 .WHO Report 2000\[R\].Geneva:WHO,2000.
[3]周夢雯,張玲,譚守勇,等.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結核患病情況調查\[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2):259-260.
[4]劉崇歡.陽江區(qū)2006—2008年涂陽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調查與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152.
[5]張會民,張聯英,呂廣波,等.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結核感染和患病情況調查\[J\].河北醫(yī)學,2011,33(20):3152-3153.
[6]陳振蘭,曹磊.健康教育處方對促進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進行主動檢查的必要性\[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9):204-205.
肺結核是通過呼吸道傳播的慢性傳染病,痰涂片陽性(簡稱涂陽)肺結核患者是主要的傳染源。與涂陽病例密切接觸的人群,包括與涂陽肺結核患者直接接觸的家庭成員、同事、同學等,極易受傳染和發(fā)病,接觸的時間越長,造成接觸者感染的危險也就越大。一名涂陽肺結核患者如果得不到正規(guī)治療,1年中可傳染10~15人,被感染者一生中發(fā)生結核病的可能性約因此,對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檢查和必要的宣傳教育,以早期發(fā)現病人并給予徹底治療,是結核病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們對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了為期1年的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和全程護理干預,觀察對密切接觸者主動接受結核病檢查,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降低肺結核病發(fā)病率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3月—2012年4月,我院結防門診接診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共計180例,其中在涂陽患者確診涂陽前半年內與患者同吃同住1個月以上的家庭成員126例,與患者同辦公室工作的同事42例,與患者同課堂同寢室的同學12例。
將180例密切接觸者隨機分為實驗組95例和對照組85例。1年隨訪后兩組各失訪3例,最后分析時實驗組男性55例,女性37例;對照組男性43例,女性39例。兩組密切接觸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戶籍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肺結核知識調查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基本情況(年齡、性別、學歷、戶籍等)、結核病基本知識、肺結核病患者的飲食及環(huán)境等注意事項、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的防護知識以及結核病相關的國家減免政策等,共計14題。由專人負責,首先向受調查者講解本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由密切接觸者獨立完成并由專人回收。在隨訪前、1年后隨訪期結束時分別進行1次調查,2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54份,回收354份。
1.2.2健康教育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健康宣教,保持電話聯系,在隨訪中對患者家屬進行耐心解釋,但不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實驗組根據問卷調查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有關肺結核防治的宣教,由醫(yī)生、護士共同完成。內容包括:① 肺結核病的發(fā)病誘因、常見癥狀、傳播途徑,肺結核病對患者健康的影響。肺結核主要是通過涂陽患者口腔飛沫傳播給周圍人群,而密切接觸者是高危人群,要求患者及密切接觸者不要對著旁人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這是減少傳播的有效措施之一??瘸龅奶狄簯掠诩埳?,丟入垃圾桶。② 飲食要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高鈣和低脂。鼓勵患者禁煙、酒,忌辛辣及油炸食物。③ 主張居室要有陽光、通風,常曬被褥。遠離潮濕和不良氣體刺激,多曬日光有利康復。主張勞逸結合,以靜為主的適量走動、散步,避免過度勞累。④ 適當防護。密切接觸者在日常生活中與患者保持適當距離,可以戴口罩防護,勤洗手,勤開窗通風,采取分餐制,有條件者分室睡覺。適當鍛煉,增強體質。如有咳嗽、胸痛、發(fā)熱、乏力、消瘦等類似肺結核癥狀及時就醫(yī)。⑤ 心理健康。要求密切接觸者常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如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藥物反應時,患者精神上產生一定壓力,要及時疏導,并告知醫(yī)師,協助說服。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保持平和心態(tài),盡量排除對患者的心理不良刺激。⑥ 結核病相關減免政策。我國政府對發(fā)現的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提供免費檢查、免費治療和管理。⑦ 藥物指導。指導患者及密切接觸者得了肺結核要及早、規(guī)范、全程治療。堅持按療程服藥,愈后良好,如延誤治療,形成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或耐藥肺結核,常不易治愈,甚至死亡。健康教育以口頭宣教為主,同時有定期發(fā)放宣教資料、收看影視宣教片、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每個月電話隨訪1次,加強健康教育處方的學習,督促患者及家屬按照健康教育內容進行護理。每季度參加健康教育知識講課1次,反復強化健康教育知識,及時糾正思想偏差,著重引導患者家屬和親友建立自覺健康行為,提高對肺結核病的認知性。
1.2.3效果評價在隨訪的1年內,觀察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主動來我院結防門診進行肺結核篩查的人數,了解密切接觸者結核感染情況(以1∶2000的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為感染者)及發(fā)病情況,同時比較兩組密切接觸者在跟蹤隨訪前后對結核病的發(fā)病、傳播、治療等知識的知曉率情況。
3討論
涂陽肺結核患者是結核病主要的傳染源,其傳染性的大小取決于肺結核患者痰內菌量的多少、咳嗽咳痰的程度、是否接受抗結核治療以及接觸的密切程度。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是結核病危險人群之一\[2\],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加拿大和西歐等地已將接觸者調查作為結核病控制策略的一部分實施。對于密切接觸者家庭內外感染的對比研究顯示,家庭內密切接觸者比家庭外的更易受到傳染,而痰菌陽性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比痰菌陰性的更易受到傳染\[3\],因此,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家庭成員是結核病防治知識宣教工作的重要對象。我國對住院或門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調查和大宗社會調查也都顯示,密切接觸者是宣教、預防的重點人群\[4-5\]。本次調查中可見,在隨訪初期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結核病知識非常缺乏,知曉率只有37.2%,對涂陽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的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醫(yī)護人員有計劃、有目的的系列的健康教育,實驗組密切接觸者的結核病知識知曉率和主動篩查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結核發(fā)病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定期的健康教育可明顯減少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的結核發(fā)病率。加強涂陽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的健康教育,堅持定期的跟蹤隨訪,通過系列的、完整的、多種形式的結核病相關知識的推廣,使密切接觸者主動與醫(yī)護人員建立長期的伙伴關系,改變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生活中避免接觸誘發(fā)肺結核的各種因素,并能在出現咳嗽、咳痰大于2周或有低熱、乏力等可疑癥狀后主動至結防門診進行檢查,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有效降低了肺結核的發(fā)病率,同時對于區(qū)域內控制結核病疫情,降低結核病患病率有重要意義\[6\]。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頑固性傳染病,又是一種可治愈、可控制的傳染病。在結核防控工作中不僅應重視肺結核患者的健康教育,還應重視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密切接觸者的結核病相關知識知曉程度不僅有利于對結核病患者的管理,同時對密切接觸者結核感染的早發(fā)現也非常有意義。
4參考文獻
[1]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登記涂陽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者檢查指南\[EB/OL\].http://www.chinacdc.cn/jkzt/crb/jhb/jszl_2221/201103/t20110311_28114.htm.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 .WHO Report 2000\[R\].Geneva:WHO,2000.
[3]周夢雯,張玲,譚守勇,等.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結核患病情況調查\[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2):259-260.
[4]劉崇歡.陽江區(qū)2006—2008年涂陽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調查與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152.
[5]張會民,張聯英,呂廣波,等.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結核感染和患病情況調查\[J\].河北醫(yī)學,2011,33(20):3152-3153.
[6]陳振蘭,曹磊.健康教育處方對促進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進行主動檢查的必要性\[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9):204-205.
肺結核是通過呼吸道傳播的慢性傳染病,痰涂片陽性(簡稱涂陽)肺結核患者是主要的傳染源。與涂陽病例密切接觸的人群,包括與涂陽肺結核患者直接接觸的家庭成員、同事、同學等,極易受傳染和發(fā)病,接觸的時間越長,造成接觸者感染的危險也就越大。一名涂陽肺結核患者如果得不到正規(guī)治療,1年中可傳染10~15人,被感染者一生中發(fā)生結核病的可能性約因此,對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檢查和必要的宣傳教育,以早期發(fā)現病人并給予徹底治療,是結核病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們對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了為期1年的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和全程護理干預,觀察對密切接觸者主動接受結核病檢查,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降低肺結核病發(fā)病率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3月—2012年4月,我院結防門診接診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共計180例,其中在涂陽患者確診涂陽前半年內與患者同吃同住1個月以上的家庭成員126例,與患者同辦公室工作的同事42例,與患者同課堂同寢室的同學12例。
將180例密切接觸者隨機分為實驗組95例和對照組85例。1年隨訪后兩組各失訪3例,最后分析時實驗組男性55例,女性37例;對照組男性43例,女性39例。兩組密切接觸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戶籍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肺結核知識調查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基本情況(年齡、性別、學歷、戶籍等)、結核病基本知識、肺結核病患者的飲食及環(huán)境等注意事項、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的防護知識以及結核病相關的國家減免政策等,共計14題。由專人負責,首先向受調查者講解本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由密切接觸者獨立完成并由專人回收。在隨訪前、1年后隨訪期結束時分別進行1次調查,2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54份,回收354份。
1.2.2健康教育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健康宣教,保持電話聯系,在隨訪中對患者家屬進行耐心解釋,但不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實驗組根據問卷調查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有關肺結核防治的宣教,由醫(yī)生、護士共同完成。內容包括:① 肺結核病的發(fā)病誘因、常見癥狀、傳播途徑,肺結核病對患者健康的影響。肺結核主要是通過涂陽患者口腔飛沫傳播給周圍人群,而密切接觸者是高危人群,要求患者及密切接觸者不要對著旁人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這是減少傳播的有效措施之一??瘸龅奶狄簯掠诩埳?,丟入垃圾桶。② 飲食要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高鈣和低脂。鼓勵患者禁煙、酒,忌辛辣及油炸食物。③ 主張居室要有陽光、通風,常曬被褥。遠離潮濕和不良氣體刺激,多曬日光有利康復。主張勞逸結合,以靜為主的適量走動、散步,避免過度勞累。④ 適當防護。密切接觸者在日常生活中與患者保持適當距離,可以戴口罩防護,勤洗手,勤開窗通風,采取分餐制,有條件者分室睡覺。適當鍛煉,增強體質。如有咳嗽、胸痛、發(fā)熱、乏力、消瘦等類似肺結核癥狀及時就醫(yī)。⑤ 心理健康。要求密切接觸者常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如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藥物反應時,患者精神上產生一定壓力,要及時疏導,并告知醫(yī)師,協助說服。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保持平和心態(tài),盡量排除對患者的心理不良刺激。⑥ 結核病相關減免政策。我國政府對發(fā)現的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提供免費檢查、免費治療和管理。⑦ 藥物指導。指導患者及密切接觸者得了肺結核要及早、規(guī)范、全程治療。堅持按療程服藥,愈后良好,如延誤治療,形成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或耐藥肺結核,常不易治愈,甚至死亡。健康教育以口頭宣教為主,同時有定期發(fā)放宣教資料、收看影視宣教片、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每個月電話隨訪1次,加強健康教育處方的學習,督促患者及家屬按照健康教育內容進行護理。每季度參加健康教育知識講課1次,反復強化健康教育知識,及時糾正思想偏差,著重引導患者家屬和親友建立自覺健康行為,提高對肺結核病的認知性。
1.2.3效果評價在隨訪的1年內,觀察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主動來我院結防門診進行肺結核篩查的人數,了解密切接觸者結核感染情況(以1∶2000的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為感染者)及發(fā)病情況,同時比較兩組密切接觸者在跟蹤隨訪前后對結核病的發(fā)病、傳播、治療等知識的知曉率情況。
3討論
涂陽肺結核患者是結核病主要的傳染源,其傳染性的大小取決于肺結核患者痰內菌量的多少、咳嗽咳痰的程度、是否接受抗結核治療以及接觸的密切程度。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是結核病危險人群之一\[2\],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加拿大和西歐等地已將接觸者調查作為結核病控制策略的一部分實施。對于密切接觸者家庭內外感染的對比研究顯示,家庭內密切接觸者比家庭外的更易受到傳染,而痰菌陽性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比痰菌陰性的更易受到傳染\[3\],因此,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家庭成員是結核病防治知識宣教工作的重要對象。我國對住院或門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調查和大宗社會調查也都顯示,密切接觸者是宣教、預防的重點人群\[4-5\]。本次調查中可見,在隨訪初期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結核病知識非常缺乏,知曉率只有37.2%,對涂陽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的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醫(yī)護人員有計劃、有目的的系列的健康教育,實驗組密切接觸者的結核病知識知曉率和主動篩查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結核發(fā)病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定期的健康教育可明顯減少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的結核發(fā)病率。加強涂陽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的健康教育,堅持定期的跟蹤隨訪,通過系列的、完整的、多種形式的結核病相關知識的推廣,使密切接觸者主動與醫(yī)護人員建立長期的伙伴關系,改變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生活中避免接觸誘發(fā)肺結核的各種因素,并能在出現咳嗽、咳痰大于2周或有低熱、乏力等可疑癥狀后主動至結防門診進行檢查,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有效降低了肺結核的發(fā)病率,同時對于區(qū)域內控制結核病疫情,降低結核病患病率有重要意義\[6\]。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頑固性傳染病,又是一種可治愈、可控制的傳染病。在結核防控工作中不僅應重視肺結核患者的健康教育,還應重視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密切接觸者的結核病相關知識知曉程度不僅有利于對結核病患者的管理,同時對密切接觸者結核感染的早發(fā)現也非常有意義。
4參考文獻
[1]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登記涂陽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者檢查指南\[EB/OL\].http://www.chinacdc.cn/jkzt/crb/jhb/jszl_2221/201103/t20110311_28114.htm.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 .WHO Report 2000\[R\].Geneva:WHO,2000.
[3]周夢雯,張玲,譚守勇,等.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結核患病情況調查\[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2):259-260.
[4]劉崇歡.陽江區(qū)2006—2008年涂陽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調查與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152.
[5]張會民,張聯英,呂廣波,等.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結核感染和患病情況調查\[J\].河北醫(yī)學,2011,33(20):3152-3153.
[6]陳振蘭,曹磊.健康教育處方對促進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進行主動檢查的必要性\[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9):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