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亞炯
【摘 要】有效示范方法是為改變目前小學美術教學中示范教學過于形式化、單一化而設計出的課堂示范方法。在運用時,可以從“教”與“趣”、“立”與“破”、“扶”與“放”這三個角度出發(fā),結合學生特點,靈活采用,以此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審美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示范小學美術教學
示范,在美術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利用直觀的演示,幫助學生掌握繪畫、制作的方法或原理,提高鑒賞水平,為實踐創(chuàng)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回顧我們身邊的示范教學,卻發(fā)現(xiàn)存在著不少弊端。有些教師把示范當成過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蜻蜓點水,沒有任何意義;有些教師把示范當成炫耀才能的舞臺,教師在課堂上盡情揮灑筆墨,學生贊嘆聲連連,可當學生做作業(yè)時卻發(fā)現(xiàn)教師的示范毫無指導作用;也有些教師的示范還是傳統(tǒng)意義上單純的技能指導,不講究科學的方法,不重視學生思維的開發(fā),導致學生的作業(yè)千篇一律。
因此,我們提倡采用有效示范的方法,讓示范不僅能有效解決美術教學中的知識與技能問題,更能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提升審美能力的有力手段。
一、“教”與“趣”相結合的示范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倡導“教”與“趣”相結合的示范方法,提倡在示范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其學習興趣。
1.游戲示范法。
陳鶴琴先生曾指出:“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不管年齡性別,人們總是喜歡游戲的。假如在讀書的時代,我們也能化讀書的活動為游戲,那么讀書會變得更有趣、更快樂。”游戲示范法正是基于人性的這一基本特點,化示范為游戲,讓示范更具趣味性。它要求教師根據(jù)不同的示范內容選擇相應的游戲形式進行示范教學,使學生玩中有學。
在教學《大家來運動》時,教師用“山山山”的小游戲進行示范。
師:小朋友們,我們先來做一個“山山山”的游戲好不好?
生滿心歡喜地答道:好。
師:老師喊口令,你們做自己最喜歡的運動項目中的動作,比比誰做得最好,老師就把他畫下來。
師喊口令: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不會說話不會動,動動就是毛毛蟲……
學生熱情高漲地做著各種動作,并在口令結束時定型成一個姿態(tài)。
教師邀請動作典型的學生上前,擺出剛才的動作。
師:猜猜這個木頭人喜歡什么運動?
生:跑步。
師:現(xiàn)在,老師就照著他擺的這個動作畫出這位同學跑步的樣子。
教師邊示范畫學生跑步的動作,邊結合學生所擺的動作進行講解:他的身子是往前傾的,右手向前,左手在后,左腳彎曲,右腳在后……
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用游戲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既做出了運動時的動作,又學習了借助身體動作來描繪人物動態(tài)的方法。
2.魔術示范法。
魔術示范法指教師利用魔術中的“玄妙”原理,采用設置懸念的方式進行示范。以“懸”牽動學生,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美術課堂參與的熱情,使示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印出來的畫》時,教師正是采用魔術示范法來緊扣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探究印畫的熱情。
師:同學們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竹簽。
師:我能用竹簽在這張紙上變出畫來,你們信嗎?
在學生期待的眼神中,教師著手示范,邊示范邊故作玄虛地講解:咦,怎么變不出來呢?我用點力畫,怎么還沒有呢?是魔法失靈了嗎?
這時,坐在下面的學生早已睜大好奇的眼睛專注地盯著教師的一舉一動了。最后,當教師出示畫的反面,讓學生看到被印出來的畫面時,學生都驚喜萬分,探究的欲望一下子高漲起來,教師則馬上引導學生思考畫面出現(xiàn)的原因。眼尖的學生發(fā)現(xiàn)在畫紙下墊著一張用蠟筆涂滿的紙,于是,魔術的玄機不解而破。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去探究如何使印出來的畫更豐富、漂亮,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印的方法。
魔術示范法因“玄”而吸引學生,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既學習了印畫的方法,又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思考的熱情,使示范教學落到實處。
3.故事描繪法。
故事描繪示范法是指在示范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在示范中融入故事描繪,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個感官,發(fā)揮示范的實效。
在教學《卡通寶寶》一課時,教師為使學生了解卡通形象的創(chuàng)作方法,采用故事與示范結合的方式,以“去卡通城探險”這一故事作為載體,邊范畫邊講解,用故事和范畫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充分參與到示范的過程中,專注于卡通形象創(chuàng)作的方法。
二、“立”與“破”相結合的示范方法
很多教師認為示范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為學生提供最直接形象的幫助的同時,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的確,傳統(tǒng)的示范讓我們既愛又憂,因此,我們倡導“立”與“破”相結合的示范方法,巧妙規(guī)避示范帶來的“后遺癥”。
1.多樣示范法。
多樣示范法是指在教學中,教師不局限于一種形象或方法的示范,而是通過短時間內的多種示范,給學生造成視覺上的沖擊力,使他們既獲得技法,又拓展思維。
在教學《靈璧奇石》時,教師先把一塊石頭變成“鳥”,再以較快的速度把它變成“雞”,接著又變成“鼠”等形象,使學生在直觀了解石材創(chuàng)作方法的同時,明白同型異構的道理,并通過“老師為什么把它變成了鳥、雞、鼠,而不是其他動物?”等提示性問題,使學生明白石頭造型要與石頭的形狀、顏色、紋理相結合的道理。
多樣示范法使學生在教師不斷建立又不斷推翻的轉變中,既學到了相關的技能、技法,又拓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為更出色地創(chuàng)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謂“一箭雙雕”。
2.教具啟發(fā)法。
教具啟發(fā)法指在示范教學中,巧妙利用教具,對示范的內容進行重新建構,形成新的形象,給學生以啟發(fā)。
在教學《收獲的季節(jié)》時,為了防止先前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對教師范畫的過多模仿,教師采用教具啟發(fā)法,用不同的教具來打破原來的形象。教師先引導學生:這是哪里的小樹林?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出示窗框、公園的圓洞門等教具添加在原來的畫面上,使畫面構圖煥然一新。
教具啟發(fā)法既打破了范畫對學生的影響,又以直觀的方式進一步向學生展示一圖多構的構圖方法,給學生以多方面的啟示,發(fā)散了創(chuàng)作思維。
3.瞬息提示法。
瞬息提示法指教師提供的示范形象或過程具有瞬間性,既提供形象和方法,又刻意使形象或方法模糊。這種示范方法,意在通過短暫的提示,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立清晰、全新的視覺形象。
在教學《想象中的鞋子》時,學生說要給鞋子裝上螺旋槳,于是,教師馬上在黑板上畫一個螺旋槳,并問他:“你說的是這樣的螺旋槳嗎?”這時,往往會有幾種情況,一是學生想的和教師畫的一樣;二是不一樣;三是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形象。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由于教師圖像的視覺刺激,必然致使他進一步思考螺旋槳的形象,而教師則在談話間,迅速擦除形象,這樣學生便失去了依托,迫使自己動腦思考并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新形象。
瞬息提示法是一種先“立”后“破”,再以“破”來帶動“立”的示范方法,其關鍵在于“立”與“破”的時間控制,教師的示范既要保證學生能基本看清形象或方法,又不能停留過多時間,以免影響新形象的建立。
三、“扶”與“放”相結合的示范方法
示范教學中的“扶”是指必要的指導幫助,“放”是指給予學生獨立思維與學習的空間。在示范教學中,要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出發(fā)點,既注重扶,又要扶中有放,放中有扶,有效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
1.逐步放手法。
逐步放手法是指在示范過程中,注重“扶”與“放”的轉化過程,既不猛然放手,也不一扶到底,而是依據(jù)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巧妙設計示范環(huán)節(jié),以教師的示范為起點,以點帶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美術新知,提高美術表現(xiàn)能力。
在教學《色彩斑斕》時,教師正是運用逐步放手的示范方式,使學生掌握了三原色變三間色的原理。
首先,教師自己示范用紅色水加黃色水變出橙色的方法,再讓學生上前來變一變。
接著讓學生比較師生所變兩種橙色水的異同,并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得出:在變色的時候,紅色多加就變成紅橙色,黃色多加就變成黃橙色,加入顏色多少的不同,調出來的橙色也不一樣的結論,從而使學生明白,紅色加黃色能變出很多不同的橙色,讓學生感受到色彩的奇妙。
在認識綠色時,教師逐步放手,采用學生演示的方法,讓學生自主選擇盛有紅、黃、藍三色的水杯來變綠色。在學生發(fā)現(xiàn)黃色和藍色可以變出綠色后,再引導學生思考黃綠色和深綠色的變法。在認識紫色時,教師則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在三原色中選擇顏色,并嘗試在調色盤中調出紫色。
施教之功,貴在引路,妙在開竅。在上述認識三間色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謂“扶”得到位,“放”得穩(wěn)當。通過教師示范,個別學生示范,全體學生調色這一過程,使學生在示范和自我嘗試中逐步了解了原色和間色之間的變化原理,在循序漸進中學會了新知,提高了調色能力。
2.局部示范法。
局部示范法指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需要提供相應的幫助,但這種幫助具有不完整性,需要學生獨立思索、重新構建才能達成預期的目標。
在小學中低年級段,學生對事物形象的描繪一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常常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提供幫助,但過多的幫助又會束縛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作,因此,教師可采用局部示范的方法。如在讓學生描繪《美麗的秋天》時,問及秋天的景物,學生說到了“大雁南飛”“菊花盛開”“樹葉飄落”“稻谷成熟”等景象。于是,教師根據(jù)回答,范畫部分形象,如大雁、稻谷、蘋果、菊花、落葉等,用局部、零碎的形象幫助學生解決繪畫中個體造型的難點,而畫面整體的布局,畫面內容的構成,則放手讓學生自行創(chuàng)作。
局部示范法在個別形象的處理上采用“扶”的方法,在整體構思、創(chuàng)作中則采用“放”的方法,在一扶一放中既解決了學生描繪形象的難題,又不至于使學生完全臨摹教師的范畫,使畫面缺少創(chuàng)造力。
3.作業(yè)修正法。
作業(yè)修正法指教師對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問題,用示范的形式進行修改調整,進一步指導并提高學生制作或繪畫的能力。
如:看到一個學生畫了一條哭泣的凳子,教師便在實物投影儀上,通過給凳子加斷腳和添寫話語的方法,增加畫面的趣味性;看到畫小花的學生構圖不夠飽滿,教師通過給學生畫面添加花媽媽的方法,使畫面完整;看到學生畫的雨點有些凌亂,教師通過給花瓣涂上顏色的方法,使畫面更完整、美觀……于是,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在教師有針對性地示范講解中得到了解決,從而真正提高了學生的實際繪畫水平。
作業(yè)修正法是在放手讓學生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學生指導幫助,可以面向全體學生,也可以個別輔導。這種方法,對提高學生的美術表現(xiàn)力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教有法而無定法,在美術教學中,示范教學的方法也是靈活多樣的。有效的示范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由此及彼,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擴散學生的思維,提高美術表現(xiàn)力。
在教學《色彩斑斕》時,教師正是運用逐步放手的示范方式,使學生掌握了三原色變三間色的原理。
首先,教師自己示范用紅色水加黃色水變出橙色的方法,再讓學生上前來變一變。
接著讓學生比較師生所變兩種橙色水的異同,并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得出:在變色的時候,紅色多加就變成紅橙色,黃色多加就變成黃橙色,加入顏色多少的不同,調出來的橙色也不一樣的結論,從而使學生明白,紅色加黃色能變出很多不同的橙色,讓學生感受到色彩的奇妙。
在認識綠色時,教師逐步放手,采用學生演示的方法,讓學生自主選擇盛有紅、黃、藍三色的水杯來變綠色。在學生發(fā)現(xiàn)黃色和藍色可以變出綠色后,再引導學生思考黃綠色和深綠色的變法。在認識紫色時,教師則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在三原色中選擇顏色,并嘗試在調色盤中調出紫色。
施教之功,貴在引路,妙在開竅。在上述認識三間色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謂“扶”得到位,“放”得穩(wěn)當。通過教師示范,個別學生示范,全體學生調色這一過程,使學生在示范和自我嘗試中逐步了解了原色和間色之間的變化原理,在循序漸進中學會了新知,提高了調色能力。
2.局部示范法。
局部示范法指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需要提供相應的幫助,但這種幫助具有不完整性,需要學生獨立思索、重新構建才能達成預期的目標。
在小學中低年級段,學生對事物形象的描繪一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常常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提供幫助,但過多的幫助又會束縛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作,因此,教師可采用局部示范的方法。如在讓學生描繪《美麗的秋天》時,問及秋天的景物,學生說到了“大雁南飛”“菊花盛開”“樹葉飄落”“稻谷成熟”等景象。于是,教師根據(jù)回答,范畫部分形象,如大雁、稻谷、蘋果、菊花、落葉等,用局部、零碎的形象幫助學生解決繪畫中個體造型的難點,而畫面整體的布局,畫面內容的構成,則放手讓學生自行創(chuàng)作。
局部示范法在個別形象的處理上采用“扶”的方法,在整體構思、創(chuàng)作中則采用“放”的方法,在一扶一放中既解決了學生描繪形象的難題,又不至于使學生完全臨摹教師的范畫,使畫面缺少創(chuàng)造力。
3.作業(yè)修正法。
作業(yè)修正法指教師對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問題,用示范的形式進行修改調整,進一步指導并提高學生制作或繪畫的能力。
如:看到一個學生畫了一條哭泣的凳子,教師便在實物投影儀上,通過給凳子加斷腳和添寫話語的方法,增加畫面的趣味性;看到畫小花的學生構圖不夠飽滿,教師通過給學生畫面添加花媽媽的方法,使畫面完整;看到學生畫的雨點有些凌亂,教師通過給花瓣涂上顏色的方法,使畫面更完整、美觀……于是,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在教師有針對性地示范講解中得到了解決,從而真正提高了學生的實際繪畫水平。
作業(yè)修正法是在放手讓學生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學生指導幫助,可以面向全體學生,也可以個別輔導。這種方法,對提高學生的美術表現(xiàn)力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教有法而無定法,在美術教學中,示范教學的方法也是靈活多樣的。有效的示范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由此及彼,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擴散學生的思維,提高美術表現(xiàn)力。
在教學《色彩斑斕》時,教師正是運用逐步放手的示范方式,使學生掌握了三原色變三間色的原理。
首先,教師自己示范用紅色水加黃色水變出橙色的方法,再讓學生上前來變一變。
接著讓學生比較師生所變兩種橙色水的異同,并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得出:在變色的時候,紅色多加就變成紅橙色,黃色多加就變成黃橙色,加入顏色多少的不同,調出來的橙色也不一樣的結論,從而使學生明白,紅色加黃色能變出很多不同的橙色,讓學生感受到色彩的奇妙。
在認識綠色時,教師逐步放手,采用學生演示的方法,讓學生自主選擇盛有紅、黃、藍三色的水杯來變綠色。在學生發(fā)現(xiàn)黃色和藍色可以變出綠色后,再引導學生思考黃綠色和深綠色的變法。在認識紫色時,教師則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在三原色中選擇顏色,并嘗試在調色盤中調出紫色。
施教之功,貴在引路,妙在開竅。在上述認識三間色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謂“扶”得到位,“放”得穩(wěn)當。通過教師示范,個別學生示范,全體學生調色這一過程,使學生在示范和自我嘗試中逐步了解了原色和間色之間的變化原理,在循序漸進中學會了新知,提高了調色能力。
2.局部示范法。
局部示范法指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需要提供相應的幫助,但這種幫助具有不完整性,需要學生獨立思索、重新構建才能達成預期的目標。
在小學中低年級段,學生對事物形象的描繪一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常常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提供幫助,但過多的幫助又會束縛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作,因此,教師可采用局部示范的方法。如在讓學生描繪《美麗的秋天》時,問及秋天的景物,學生說到了“大雁南飛”“菊花盛開”“樹葉飄落”“稻谷成熟”等景象。于是,教師根據(jù)回答,范畫部分形象,如大雁、稻谷、蘋果、菊花、落葉等,用局部、零碎的形象幫助學生解決繪畫中個體造型的難點,而畫面整體的布局,畫面內容的構成,則放手讓學生自行創(chuàng)作。
局部示范法在個別形象的處理上采用“扶”的方法,在整體構思、創(chuàng)作中則采用“放”的方法,在一扶一放中既解決了學生描繪形象的難題,又不至于使學生完全臨摹教師的范畫,使畫面缺少創(chuàng)造力。
3.作業(yè)修正法。
作業(yè)修正法指教師對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問題,用示范的形式進行修改調整,進一步指導并提高學生制作或繪畫的能力。
如:看到一個學生畫了一條哭泣的凳子,教師便在實物投影儀上,通過給凳子加斷腳和添寫話語的方法,增加畫面的趣味性;看到畫小花的學生構圖不夠飽滿,教師通過給學生畫面添加花媽媽的方法,使畫面完整;看到學生畫的雨點有些凌亂,教師通過給花瓣涂上顏色的方法,使畫面更完整、美觀……于是,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在教師有針對性地示范講解中得到了解決,從而真正提高了學生的實際繪畫水平。
作業(yè)修正法是在放手讓學生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學生指導幫助,可以面向全體學生,也可以個別輔導。這種方法,對提高學生的美術表現(xiàn)力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教有法而無定法,在美術教學中,示范教學的方法也是靈活多樣的。有效的示范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由此及彼,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擴散學生的思維,提高美術表現(xià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