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彥 鄭巧紅 郭 軍
(大連民族學院 圖書館,遼寧 大連116600)
目前, 學生的英語口頭交際能力等越來越受到招聘單位的重視。用人單位不僅把“具備良好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直接寫進招聘簡章,而且還在面試環(huán)節(jié)對應聘者進行英語口語測試。用人單位普遍認為高等院校相當一部分畢業(yè)生欠缺英語實際應用的能力。所以學院把提高學生英語能力作為研究課題——語碼轉化式雙語教學文化建設研究。何為語碼轉換? 語碼轉換就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雙語教學。 也就是母語加英語,兩種語言同時進行使用。 在非英語課堂中讓學生掌握英語單詞、英語語法、英語語段等。 可見英語能力對于大學生是何等重要。它是大學生就業(yè)必備的一項本領, 也是大學生在畢業(yè)時必備一項能力。 怎樣才能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能力呢? 除了英語課堂教師的全英聽說讀寫外,在其他課堂也要相應滲透英語教學,這也是課題研究的一項主旨。
在數(shù)學課堂中,由于都是數(shù)學概念、公理、定理等,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些轉為英語進行授課,讓學生們掌握數(shù)學中的英語單詞。把用母語描述的數(shù)學概念、公理、定理等規(guī)則、符號、公式、圖象、圖形等用英語進行描述,豐富了學生的單詞量。 兩種語言轉換的最高境界是,不僅能在英語作文、會話中應用所掌握的英語單詞(概念、定理、公式、規(guī)則),而且能把所學的單詞遷移到未訓練的情境中,達到一種解決問題的自動化水平。在數(shù)學課堂中,只要學生能夠接受,老師就可以大量地運用語碼轉換,因為數(shù)學是理性的學科。 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中不僅會分析問題,會解決問題,而且學會了大量的英語,為以后學生從事相關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物理實驗課中,實驗時我們用到很多器材。 這些器材都有專有稱呼。這時教師可以適當?shù)貪B透給學生。在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時,可以英漢兩種語言互用,并且能夠把英語語言與實物相對應,學生自然就知道這是這種器材的英語名稱。 因為在英語課堂中,很少出現(xiàn)有關物理方面的知識,所以在物理課中讓學生習得英語非常關鍵。 也是學生以后從事與物理有關的工作時的語言基礎。
以上是兩個理科課堂中所應用的語碼轉換。 大學的課程很多,理科應用語碼轉換比較符合語言實際。 它既不能影響老師的教學進度,更不影響學生的思維。每節(jié)課通過語碼轉換的方式適時適量地向?qū)W生滲透專業(yè)英語語匯、語句、語段或語篇,以滲透語匯為主,以滲透3~5個語匯為基本要求。語碼轉換的內(nèi)容、方法、規(guī)模和形式視學生接受程度、專業(yè)需求和不同學年而異,以提高學生英語語匯量、英語應用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
語文學科承載的目標是感受我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大學語文,以史為線串起歷史時期的文化經(jīng)典。 介紹作品形成的背景、作品的基本內(nèi)容、最新的研究成果。 進行中西方文化的比較介紹,以期引起學生對西方文化經(jīng)典的閱讀興趣。 在介紹西方文化時就可以融入英語,因為有很多的小說都是翻譯家翻譯過來的。 所以我們可以把其中的人物、地點等譯回去,以使學生充分了解西方文化。從大學二年級起開設了相關的人文選修課, 也給了學生閱讀文本的時間。這時教師可以根據(jù)選修課的內(nèi)容自主融入英語詞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增加了中西方文化的對比。
語文學科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搭配好后, 要結合學生的興趣要求,聘請校內(nèi)外的專家進行專題講座。 講座在選題上應關注當前文化熱點,在內(nèi)容應適合學生的理解深度。 同時對于高校學生組織的文化社團,教師適時介入,給予適當?shù)闹笇А?指導時可以進行語碼轉換,使學生文化社團成為大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 這樣必修與選修結合,講座和社團加入,大學語文就不再是一門“孤獨”的課程,而是通過語碼轉換母語加英語的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
要編寫實用英-漢雙語教材、雙語實驗教材、實驗講義以及開展雙語教學網(wǎng)絡課程建設等,構建大學生雙語學習資源平臺。 只有有教材了,教師才能遵循教材所承載的規(guī)律,避免教師上課的隨意性,使課堂教學更加科學、有效。 比如,雙語實驗講義,教師在實驗課上就可以拿來應用。 它也可以當作學生自學的范本,在自學中,提高了雙向能力,即本學科的學習能力與英語能力。
我們課題研究的主旨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如果英語課堂上進行了兩種語言轉換,那我們課題研究的價值就值得商榷了。 英語課堂中,要創(chuàng)設一個全英的語境,保持課堂內(nèi)容的新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教學的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渴望了解大洋彼岸的世界是學生好奇心理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他們總是對異國文化與習俗充滿了興趣與好奇。 一講到異域文化,他們的眼神中就充滿了求知的欲望。 所以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要有意識地把西方國家的政治、文化、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知識滲透到英語教學中來。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又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理與求知欲望,也使課堂內(nèi)容新穎,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詞匯、短語的講解過程中,教師要突出重點、難點,舉例要新穎。除了引用一些詞典上的外,還可以和時事政治聯(lián)系起來,學生對這個非常感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們才愿意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才能打破沉默,課堂氣氛才會活躍。 學生的英語能力才能提高,不用語碼轉換,學生也自然愿意學。
在雙語教學中,畢業(yè)的學生掌握了專業(yè)術語,并通過雙語學習系列實踐創(chuàng)新平臺的訓練,提高了學生雙語的實踐應用能力,提高了學生在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展示中,雙語英語作為基礎性的媒介交流工具的應用水平。近幾年來,學院的學生各大國營單位到校進行招聘,反映極好。 學生走到工作崗位,不僅專業(yè)知識過硬,而且英語水平也登峰造極。
雙語系列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專業(yè)的國際最新理論成果的跟蹤,培養(yǎng)了國際化視野。開闊了學生眼界,使學生走出國門,放眼世界。
一方面,經(jīng)過雙語學習系列實踐創(chuàng)新平臺的實踐訓練,如,參加科技英語翻譯協(xié)會的學生,通過對英語文獻資料的翻譯,獲取英語參考資料等文獻的能力,從而時刻跟蹤并掌握國際上所學專業(yè)相關領域的最新理論、發(fā)現(xiàn)和成果,在此基礎上開展深入的科學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新的發(fā)現(xiàn)和成果。
綜上所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語碼轉換,發(fā)揮語言轉碼的作用,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水平。 但必須注意的是英語只可作為教學的一種手段,要有一個“度”的限制。 語碼轉換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熟練掌握所學外語并用以交際。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恰當使用英語,以免學生聽不懂課,產(chǎn)生課堂低效的效果。 近年來,大學教師的英語水平普遍得到了極大提高,無論在什么課堂上都能應用自如。這些變化要求我們在今后的語碼轉換中積極探索,更好地利用語碼轉換來促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程熙旭.打破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沉默:提高課堂互動的行動研究[J].中國外語教育,2011(1).
[2]黃明信.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0(8).
[3]張妍蘋.文化與語文教育[J].文教資料,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