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中華
蘇教版第十一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本冊教材教學的一大難點,市教研室還專門組織集體備課進行研討,我教完這一內容的兩個策略后,學生的練習確實還存在許多問題,看著眾多的學生做錯很多題,怎么辦?練習課也上了,比較也比較了,對學生的作業(yè)也一一進行了講解,但是效果還是不理想,有的學生甚至要依靠看別人的作業(yè)來交差,對自己是一點信心也沒有。
由此,我想到了班上的評比欄,不如這樣,我想著……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前呢都是老師給你們講解,這節(jié)課,我們同學能不能講給大家聽?”
同學們一聽,都愣住了。
我微微一笑:“對于講對的同學,我們給他的小組加10分。當然了,如果你作業(yè)做對了,但是你還講錯了,那也得給你的那小組扣10分?!?/p>
這時,優(yōu)秀的學生已經躍躍欲試了。
“為了公平起見,我們給每個小組一樣的機會,先從第一小組開始,輪流進行。思考題講對的加20分!”
接下來,我先讓第一組舉手的優(yōu)秀學生講第一題,其中,我再幫助學生修正講解的話,這位學生也像模像樣地講完了,而且還受到了大家的認可。我立刻請班長記上10分,這一下,其他三組優(yōu)秀的學生坐不住了,積極舉手要求講解。
“第一組的同學講了這道題的一種方法,還有沒有第二種方法?”
第二組的學生也順利講出了方法。
這時,看得出同學們都在積極思考,每一位學生都在思考算式的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
一輪結束,每組的學生都成功了,他們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第二輪剛開始,班上的小杰就高高地舉起小手,他可是班上學習基礎及學習習慣非常差的啊,看到他信心十足,我異常高興:“同學們,小杰很有信心,我們把機會先讓給他好不好?”同學們都大氣地把機會讓給了他,小杰興奮地跑上講臺,用他那歪歪斜斜的字在黑板上寫起了算式,每寫一步算式,便說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講解結束,同學們贊賞地點點頭,我問同學們:“他講得對嗎?你們聽懂了嗎?那我們該給他……”“加10分!”
第二輪,基本上都是各組學得較差的學生講解,如果遇到不會講的,同學們都會提示,我看到同學們都在觀察進行講解的學生算式對不對,認真傾聽講得對不對。
很快,一節(jié)課結束了……
反思:
一、學習需要學生主動參與
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睂W生要實現(xiàn)主動發(fā)展,參與是基本的保證條件。在平常教學中,題目的講解基本都是由教師為主,我們往往感慨:這些題都講過了,學生還是一點不會?;蛘呓處熤v得累死累活,學生還是無動于衷。說到底,還是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本節(jié)課,由于學生主動性增強了,每位學生都投入進去了。優(yōu)秀學生在講的時候,其他同學在認真傾聽,因為每個學生都可能上臺,傾聽的不僅僅是題目如何做,還有如何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講的時候,其他學生也在認真傾聽,因為在聽講得是否正確。這樣,每個學生注意力都很集中,效果自然就好。
二、引入激勵機制,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一、二年級,上課的時候小手都舉得高高的,積極要求發(fā)言,到了高年級,舉手就稀稀拉拉的了,許多學生都害羞或者害怕講錯,這樣就缺少了學生與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課堂中死氣沉沉。本節(jié)課充分利用了“評比欄”的作用,學生為了能為本組加分,提高了自己的勇氣,加上有前面的學生做出了榜樣,后面的學生更加胸有成竹、躍躍欲試,對一道題都有多種解法,甚至于平常學習很差的學生都有了上臺講課的信心。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依據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作者單位 江蘇省丹陽市華南實驗學校)
·編輯 李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