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艷
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下床活動與住院時間的相關性研究
李文艷
目的觀察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術后活動與住院時間長短的關系。方法收集了58例腹腔鏡全子宮切除患者, 術后出院延后患者的相關信息, 作為病例組, 另外收集198例正常出院患者的信息, 作為對照組。然后比較病例組和對照組下床護理活動的相關記錄。結果病例組與對照組年齡、體重、BMI、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系統(tǒng)性疾病、腹部手術病史及當前藥物使用情況都相匹配。病例組中19%的患者有術后下床護理活動記錄, 對照組中有10.6%的患者下床活動, 兩組之間下床活動患者比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下床護理活動與住院時間長短并沒有相關性。
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住院時間;下床護理活動
術后缺乏鍛煉是導致各種并發(fā)癥的危險因素, 如一個回顧性研究發(fā)現(xiàn)術后長時間臥床是心臟手術的一個嚴重的危險因子, 能夠并發(fā)肺栓塞[1]。一項系統(tǒng)研究表明臥床、局限在輪椅上等一些制動行為能夠增加6倍的深靜脈栓塞風險[2]。另外一項隨機研究發(fā)現(xiàn), ICU病房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床上適當運動能夠減少術后發(fā)熱及住院時間的風險[3]。又一項系統(tǒng)性研究表明, 髖部骨折手術患者下床活動時間延后可能引起精神錯亂、肺炎, 導致住院時間延長[4]。住院時間長短是節(jié)約護理費用的一個度量指標。此外, 在某些方面護理的質(zhì)量也更住院時間的長短有關。例如, 一項全國性隊列研究表明, 大醫(yī)院一般能夠縮短急性膽源性疾病老年患者住院時間及降低住院死亡率。住院期間下床活動與住院時間長短之間的相關研究主要是在老年人群中進行。比如, 一項觀察性隊列研究審查了患有急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住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那些住院時間短的往往是那些經(jīng)常活動的老年人[5]。物理活動與術后住院時間長短的關系是通過一種快捷方法推導得來的,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快捷方法包括術后早期下床活動記錄。本研究就是為了研究通過下床護理活動記錄儀測得的活動量與住院時間的關系。
1.1一般資料 收集錦州市婦嬰醫(yī)院2009~2012年期間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 共598例, 其中有100例患者有嚴重的并發(fā)癥, 被剔除。剩余的498例患者中有58例延期出院,被劃為病例組, 剩余的440例作為初始的對照組, 最終對照組中有198例符合入選標準, 被納入對照組。
1.2活動力測量 根據(jù)下床護理活動記錄儀來判斷患者術后是否有術后活動。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研究人群特點 病例組患者的平均年齡是46歲, 對照組平均年齡45歲。病例組和對照組的BMI平均值都是23 kg/m2。病例組和對照組中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系統(tǒng)性疾病、腹部手術病史及當前藥物使用人群的比例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研究人群結構特點
2.2物理活動 病例組有過下床活動記錄的比例(19%)與對照組(10.6%)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病例組和對照組患者下床活動情況[n(%)]
本實驗發(fā)現(xiàn)下床活動與術后住院時間長短并沒有顯著關聯(lián), 可能存在幾種原因。首先, 本次研究納入的經(jīng)過腹腔鏡進行全子宮切除術對象都是良性婦科疾病患者, 可能并不是研究住院時間長短與術后活動之間關系的最佳人群。換句話來說, 大多數(shù)良性婦科疾病患者接受腹腔鏡全子宮切除不會出現(xiàn)顯著功能下降從而導致下床活動減少或更長的住院時間。
實驗中256例患者中僅有32例患者(12.5%)有下床活動記錄。這種較低活動患者比例在之前的研究中也報道過。在55歲以上的老年住院人群中, 19363例患者中只有318例患者住院時沿走廊行走。另一項測量住院老年人的行走步數(shù)研究報告發(fā)現(xiàn), 住院老人每天的行走步數(shù)平均只有社區(qū)居住的老年人的1/10[5]。
盡管并沒有發(fā)現(xiàn)住院期間下床活動與住院時間長短之間存在的相關性, 但也得到一些有價值的教訓:①在研究活動量與住院時間長短之間的關系時, 研究人群要是那些患有嚴重機體影響功能的人群。②患者的活動量應該選用一些可靠的儀器來測量, 如加速計或記程計。雖然得出的是陰性報告,仍然有理由相信患者活動量是衡量患者身體機能和狀態(tài)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 一旦得到患者活動量的準確數(shù)據(jù)就可以預測預后情況。甚至相信患者可以通過增加活動量來改善預后。最后, 關于研究患者活動量和術后住院時間長短的進一步研究仍有待進行。
[1] Gillinov AM, Davis EA, Alberg AJ, et al.Pulmonary embolism in the cardiac surgical patient.Ann Thorac Surg, 1992(53):988-991.
[2] Samama MM, Dahl OE, Quinlan DJ, et al.Qua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 preliminary stud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risk assessment tool.Haematologica, 2003(88): 1410-1421.
[3] Chulay M, Brown J, Summer W.Effect of postoperative immobilizat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Crit Care Med, 1982(10): 176-179.
[4] Kamel HK, Iqbal MA, Mogallapu R, et al.Time to ambulation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relation to hospitalization outcomes.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03(58):1042-1045.
[5] Fisher SR, Goodwin JS, Protas EJ, et al.Ambulatory activity of older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medical illness.J Am Geriatr Soc, 2011(59):91-95.
2014-06-18]
121000 錦州市婦嬰醫(yī)院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