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燕
認知療法對青少年齲病患者牙科焦慮癥的影響
苗燕
目的 探討認知方法對青少年齲病患者牙科焦慮癥(dental anxiety, DA)的影響。方法 采用牙科焦慮量表(dental anxiety scale, DAS)對青少年齲病患者進行牙科焦慮調查, 篩選出分值>7的焦慮患者150例, 隨機分為心理干預組和對照組, 各75例, 分別進行一般治療和心理干預治療, 分析療效。結果 心理干預組治療前后焦慮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經過心理干預各型畏懼程度減小, 而對照組畏懼程度增加。結論 認知方法可緩解青少年齲病患者的焦慮情緒。
認知療法;齲??;牙科焦慮癥
隨著食品加工的精細程度增加, 青少年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 自制力差, 攝入甜食較多, 因此具有較高的患齲率。DA是指患者因緊張, 害怕或憂慮而在牙科診治過程中行為上表現(xiàn)出來耐受性降低, 對疼痛的敏感性增加[1], 是影響患者就診的一個主要原因。本文對部分青少年DA患者通過實施認知療法前后癥狀進行總結分析, 以探討其對青少年齲病患者DA緩解作用, 為相關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7~8月期間在本院牙體牙髓科因齲病就診的13~18歲患者, 通過問卷調查, 使用改良的DAS進行評分。以分值>7為標準(可能有焦慮), 篩選出青少年DA患者150例, 隨機分為兩組, 即心理干預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75例。
1.2干預方法 采用認知療法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①環(huán)境干預:干預組患者的診療環(huán)境布置得明亮、整潔、溫馨。②認知療法:向患者詳細講解齲病病因、臨床表現(xiàn)及相關治療護理措施, 說明該病治愈的可能性, 耐心解答患者疑問。③行為干預:通過肢體動作、語言等使患者放松情緒,減小排斥。
1.3評價標準 根據患者治療中的反應及其對醫(yī)師治療配合情況分為:①低度畏懼:患者內心緊張但表情自然, 能配合醫(yī)師操作, 過程順利。②中度畏懼:患者表情僵硬, 手緊緊抓住牙椅扶手或他人的手, 基本能夠配合醫(yī)生但對操作有一定的影響。③高度畏懼:面色蒼白, 神情緊張, 大汗淋漓,每一步都需要醫(yī)師解釋或者要用強硬的口氣才能進行操作,診治時間明顯延長或中斷。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心理干預組在認知方法干預后焦慮水平明顯降低, 治療前后DAS得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對照組治療前后DAS得分,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心理干預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DAS得分分)
表1 心理干預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DAS得分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1,bP>0.05
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心理干預組7513±1.67±1.8a對照組7513±1.414±0.8b
2.2心理干預組經過認知方法干預各型畏懼程度均有明顯減輕(P<0.05), 而對照組畏懼程度加重(P<0.05)。見表2, 表3。
表2 心理干預組75例患者各畏懼型治療前后DAS值變化情況, 分)
表2 心理干預組75例患者各畏懼型治療前后DAS值變化情況, 分)
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
項目治療前治療后低度畏懼 9±2.923 7±1.121a中度畏懼15±2.14110±2.001a高度畏懼19±1.02317±1.342a
表3 對照組75例患者各畏懼型治療前后DAS值變化情況分)
表3 對照組75例患者各畏懼型治療前后DAS值變化情況分)
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
項目治療前治療后低度畏懼 9±1.84510±2.008a中度畏懼15±1.98317±0.221a高度畏懼19±1.05620±1.925a
牙科焦慮癥是影響口腔治療的一種常見心理障礙, 隨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逐步轉變, 諸如牙科焦慮癥這類醫(yī)學心理方面的問題已被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采用心理學的理論和相關研究手段來進行探討 。認知干預是指通過采用各種主動措施, 改變或影響個體已有的認知思維模式, 從而影響個體的行為水平[2], 是目前研究最多, 也是公認對慢性疼痛最為有效的方法。目前認知干預已部分被應用于口腔治療的各個領域中。主要是通過對DA患者進行認知重建, 減輕DA患者的負性情緒[3], 進而表現(xiàn)為在診治過程中焦慮畏懼程度降低。
青少年是一個患齲較高的群體, 就診的患者多為深齲,日常生活中的冷熱刺激疼痛已使患者產生畏懼, 就診時醫(yī)生探測齲洞, 測試牙髓活力, 去除齲壞等過程都可能產生劇烈疼痛, 這往往使畏懼這一問題更加突出 。在本研究中心理干預的患者DAS得分比對照組明顯降低, 各型畏懼程度比較:心理干預后干預組形成高度畏懼向中度畏懼及中度畏懼向低度畏懼轉變的趨勢, 而對照組則形成低度畏懼向中度畏懼及中度畏懼向高度畏懼轉變的趨勢, 形成了兩種相反的發(fā)展方向。這也有效說明了心理干預能明顯緩解DA患者的焦慮情緒, 對改善患者的緊張狀態(tài)有極大的幫助。
認知干預在診治過程中也體現(xiàn)在醫(yī)生關切的詢問, 耐心的傾聽以及醫(yī)生表現(xiàn)出來的鎮(zhèn)定和自信等, 這都可能使患者對醫(yī)生產生依賴, 使患者的焦慮情緒得以緩解。另外在提出治療程序時, 要使患者心理上承擔一定的心理準備, 不否認有痛的感覺, 并警示其不配合或放棄治療的嚴重后果, 使其打消服藥解決問題的想法, 增強其克服疼痛與焦慮的信心。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模式, 增進口腔醫(yī)生和患者的溝通, 對真誠解除患者顧慮是有積極意義的, 并且這可使醫(yī)療行為能順利進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1] 錢明波, 袁正林, 李曦慧, 等.牙科畏懼癥的現(xiàn)狀調查及相關心理因素分析.廣東牙病防治, 2005, 13(1):30-32.
[2] 陸仁君.藥物聯(lián)合認知療法對腦卒中后抑郁的療效分析.當代醫(yī)學, 2013, 19(6):75-76.
[3] 陳靜, 王琛.認知行為療法在口腔治療中的應用.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1, 38(4):488-490.
2014-05-21]
450000 鄭州市口腔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