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妹
現(xiàn)代教育思想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自主的認知和將外在的知識觀念轉化為其內部的精神財富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教育界的一種共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依據學科本身規(guī)律,找準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的突破口,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的目的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和學生之間,最主要是通過教材這個載體來實現(xiàn)交流、對話,讓學生獲得知識。教學時我們不妨就地取“材”,從教材中挖掘出可以用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的素材,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的目的。
1.引導聯(lián)想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并在此基礎上啟發(fā)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維空間,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以優(yōu)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想與想象,描寫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贊揚了柳樹偉大的生命力。教學課文第六、七自然段時,可讓學生跟隨作者想象的翅膀,走入“嚴寒酷暑”,感受文本的內在意蘊??梢宰プ 斑@是一株神奇的樹”這一線索,先讓學生個別讀,想象畫面;然后集體讀,邊讀邊想象;最后,抓住關鍵詞語、句子,反復朗讀品味,要突出“年復一年……”“經歷過……”“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等句子,想象青海高原柳樹的生命力之頑強,讀出柳樹的“神奇”。
2.學會質疑
教材中的課文大部分是成人所撰寫的。學生與成人在社會經驗、生活經歷上肯定存在差距;況且大部分的課文與學生所處的時代不同,學生在學習時難免存在疑惑;再者,教材里的文章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因此,在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課文,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以培養(yǎng)學生勇于質疑的精神。如,教學《灰椋鳥》時,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文章中有幾個句子:“我想,灰椋鳥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這上萬只灰椋鳥是在舉行盛大的聯(lián)歡會,還是在慶祝自己的節(jié)日?要不怎么會這樣熱鬧?”“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guī)模的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觀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意思明明是非??隙ǖ?,在這里為什么要用問號呢?我馬上引導學生仔細研讀這幾個帶問號的句子,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探求答案。這樣,他們明白了反問句的用法,是用疑問的語氣來表達與字面相反的意義,不用回答,起到強調的作用。這樣促使學生在深思中獲取結果,加深認識。
3.描摹形象
語文教材中的文本,作者用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了多姿多彩的人、物、景的形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挖掘并利用豐富多彩的形象,讓學生用心、用情并用筆畫出來。在作畫時,要求學生融入自己合情合理的想象。這樣,經過由文字到圖畫的遷移,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思維的能力。課文《燕子》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燦爛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河面上、電線上休息的情景。課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教學時,我讓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及自己的理解,把燕子在天空中、河面上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tài),在電線上休息的文靜優(yōu)雅的情景用筆畫出來。這樣課文所描寫的燕子的形象躍然紙上;同時圖畫里流露出小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通過作文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的基礎是想象。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想象作文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無疑是一種很好的辦法。
1.口頭作文
教學時,教師要用心引導學生打開想象寶庫,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一座很大的潛在的想象資源。如讓學生口頭編童話、編寓言,把古詩編成一篇篇美文等。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描繪了幽靜安逸的田園風光和兒童在菜花地邊追逐蝴蝶的生動畫面,具有濃烈的鄉(xiāng)村生活情趣,非常接近我們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時,我讓學生進行口頭作文,把古詩《宿新市徐公店》變成一篇美文。這樣不但讓學生感悟古詩語言的自然質樸,詩意濃郁,意境高遠,也幫助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書面作文
(1)注意作文題目的選擇。教師給作文題目讓學生習作時,要給出能夠讓學生產生想象的題目,并切合學生的實際,比如,《假如我是……》、《長大以后的我》、《河流的訴說》、《奇妙的……》等。
(2)伴隨著音樂進行習作。聽著動人的旋律,學生習作時就情不自禁地進入一種情境,自由自在地遐想,放飛自己想象翅膀。隨著音樂的變化,學生的思維時而馳騁在大海邊,時而馳騁在高山上,時而馳騁在田野里,時而馳騁在鄉(xiāng)村中……
(3)改寫、續(xù)寫課文??梢园言姼韪某缮⑽?,也可以把優(yōu)美的散文改成詩歌,還可以把第一人稱改為第三人稱等。有些文章雖然已結束,但意味猶存,這樣的文章可以讓學生加以想象并進行續(xù)寫。如教學《云雀的心愿》第十五自然段 “這也是媽媽的心愿。到時候,我跟你們一起去”時,可讓學生以《云雀的春天》為題,描繪明年春天云雀暢游沙漠的情景。凡此種種,讓學生“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