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華清
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教學質量一、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是對傳承語文教學模式的挑戰(zhàn)與革命
此次新的課程標準下編排的新教材,具有較大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它為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留有余地,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拓展新的教學內容的空間,即以往我們所說的因材施教。同時,要更注重給學生們的再創(chuàng)造留出空間。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并提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新理念,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教學改革的重心,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其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二、對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實施一段時間以來的反思
1.“自主選擇”與“別無選擇”的矛盾
第一,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雖然日趨成熟,但畢竟還沒有接觸社會,對于很多問題的認識還不深入,尤其是對于學習的意義。雖然當今社會總的來說很重視教育,但受商品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讀書無用論仍然有一定的市場。
第二,高中階段學生個性差異明顯,而且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在高中語文自主選修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選擇方向。面對眾口難調的情況,從語文選修課的開設到教室的安排、上課語文教師的安排,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第三,高中生由于自身閱歷比較淺,涉世未深,往往憑借自己的喜好和態(tài)度來看待問題,不免流于表面和膚淺。而且高中生知識面比較狹窄,自主選擇能力比較差,有的時候甚至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2.“精深”與“全面”的矛盾
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多層次、多角度思考,嘗試用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同一問題。但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是一定的,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同一問題,必然會影響到其他語文教學內容的講解和教學目標的完成。而且,能夠多層次、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肯定是班內的極個別同學,多數(shù)同學只能淪為旁觀者和看客,不能真正深入其中。新課程的優(yōu)點是強調學生學得深、學得透,但老師卻難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把規(guī)定的內容上完,學生學到的東西也不全面。
3.“少數(shù)”與“多數(shù)”的矛盾
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參與,主張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希望教學活動能在平等和諧的交流中完成。但是,學生的個性是不同的,有的學生活潑好動,愿意發(fā)言,有的學生卻不愿意發(fā)表觀點,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發(fā)言的同學只是固定幾個人的局面,難以全方位地進行平等對話,有的時候問題設計得稍難一些,課堂就會出現(xiàn)冷場的局面。長此以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就成了教師和少數(shù)同學的對話,而不是與全班同學的全方位交流。
三、結語
教育的發(fā)展需要全體教師的廣泛參與。面對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我們只有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才能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