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衍偉 王朋
現在的小學生是在溫室中長大的花朵,他們從小所處的環(huán)境比較優(yōu)越,所形成的意識形態(tài)和個性特征都需要呵護,這也是目前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新特點。
班主任工作班級管理師生關系現在的小學生是在溫室中長大的花朵,他們從小所處的環(huán)境比較優(yōu)越,所形成的意識形態(tài)和個性特征都需要呵護,這也是目前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新特點。
一、“愛”是班主任工作的準則
讓學生感受到什么是愛,怎樣去愛,愛與被愛的幸福。在班里經常開展一些活動。如給小學生講古今歷史上孝敬老人的故事、典故,讓他們知道孝敬長輩是一種社會美德;讓小學生學做家務活扮演一天媽媽,體會媽媽工作的艱辛,知道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不易……發(fā)現學生的不足時,不要粗暴地橫加指責,而是以較樂觀的態(tài)度和和藹的語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說服。在班上,我們經常開展評比,使學生真正從內心深處受到了愛心教育,也認識自己不愛護書本的不足。同時,讓他們感受到老師是愛他們的,是在幫助他們完善自己。
班主任老師真誠熱情的幫助,使學生的內心世界會覺得自己是被關注的,自己是被重視的,自己是有價值的。當人有了自我價值感就會尊重自己,從而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進而產生積極上進的想法和動力。因此,有愛就有教育。
二、以身作則,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無論是班主任還是任課老師,每天面對的都是學生。要讓學生樂意接受教育,就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學生,與他們做朋友。而在學生面前老師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尤其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開展的教育活動最多,對學生的影響也最大。因此,在工作中我力爭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學生,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學生的活動。如和學生一起做游戲、講故事、唱歌、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一起和學生做值日等。在與他們的接觸中教師的行為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這種教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既提高了學生各方面的素質,也增進了師生間的互相了解和友誼。
另外,班主任必須做到“三勤”即“眼勤、腿勤、嘴勤”?!把矍?、腿勤”,就是要常去教室、宿舍看看、轉轉,和學生多接觸,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尤其農村孩子和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年老體弱,只能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在學習和思想等方面無暇顧及。因此,來到學校,班主任就要多關心他們,要經常噓寒問暖,多和他們交談。這樣,師生間就會漸漸產生濃厚的感情。
在小學階段,教師的教育不僅在說,更重要的是做。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的作用如春風化雨般絲絲浸潤,潤物無聲,所以我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身先士卒,在各方而給學生做好榜樣。凡是要求學生做的事情,班主任可以以自己或自己親身經歷的事現身說法。如通過在教室內外隨時撿果皮紙屑,來體現講究衛(wèi)生愛護環(huán)境的品德;通過參加勞動和大掃除,來表現熱愛勞動的操守;通過為災區(qū)、殘疾人捐款,來證明樂于幫助他人的愛心等。班主任的所作所為會讓學生有親近感、真實感,更愿意去模仿和實踐。
三、尊重差異,關注學生身心健康
班主任必須懂得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要切實維護學生的利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一個班幾十位學生興趣愛好各不相同,個性特長各有千秋,班主任要善于觀察,了解學生的不同特征,發(fā)現學生的個性特長,尊重差異,求同存異,對不良習慣因勢利導,既要有共同的培養(yǎng)方向和目標,有統(tǒng)一的紀律和要求,又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不要壓抑學生的天性、特長,要做到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tǒng)一,揚長避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還要特別照顧生理上有殘疾的學生,這種學生在班上有沒有尊嚴,這也是衡量一個班級和班主任有無愛心的重要標準。在我所教過的班級有這樣一個智障學生:智力明顯低于同齡孩子,對這樣一個身心有殘疾的學生,我作為班主任總是時時處處關心鼓勵他,經常幫他拉拉衣服、整理書包、削鉛筆、和他做游戲,尤其是每次發(fā)作業(yè)本特意讓他發(fā)給每個學生,即使發(fā)錯了,我也會及時糾正并鼓勵他記住下次不要再發(fā)錯。另外,課堂上發(fā)現優(yōu)點就及時表揚他,哪怕他回答問題是錯的,我也能從他的聲音、站得端正、敢于回答問題等這些方面來表揚他。這樣一學期過來,他居然能把全班同學的名字記住。我還發(fā)現他有禮貌、做值日不怕臟,于是我在全班表揚他,并號召同學們向他學習。雖然這個學生由于智力低下學習成績差,但在我的影響下班里沒有一個學生歧視他,班干部們還常常幫他寫字頭等。他在班里過得很快樂。我經常教育學生既要學會學習,也要學會做人。
四、善于表揚,懂得賞識和激勵每一位學生
人是避害趨利的動物,表揚贊賞的話誰都愛聽。平時學習成績好、守紀律的學生,哪個老師都喜歡,溢美之詞不絕于耳。成績差、愛調皮搗蛋的并且給老師出個難題的學生,總是招人討厭。但是即使再討厭的學生也都有優(yōu)點和長處。教師平時要細心觀察,力求在平凡普通中捕捉發(fā)現閃光點。雖然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閃光點,但很有可能會通過這個小小的閃光點挖掘到埋藏在內心的大金礦。所以發(fā)現優(yōu)點和長處要及時給子表揚、鼓勵和肯定,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開發(fā)其內在的潛力,促進學生的進步。
五、做學生的朋友理解包容學生錯誤的同時,做嚴格的老師藝術地批評學生
人的成長需要在無數次錯誤中不斷總結改進后才取得進步的。小學生正是成長時期,犯錯誤是正常的,避免不了的。對學生的錯誤老師要像朋友那樣多寬容、多尊重、多理解。一般來說,人都不喜歡或保留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只要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有所察覺,都愿意去克服和糾正。正常來講,哪個學生也不愿意讓老師和家長當眾批評。即使有失誤與犯錯,都希望能得到相關人的諒解。小孩子更關注班主任老師對自己的看法,如果原本應受到責罰而沒有給子責罰,原本不應諒解的而得到了原諒,讓學生感覺老師是朋友。和老師的心理距離拉近“親其師”了,接下來一定是心存感激,更加自責、內疚,并極力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而“信其道”,以“回報”寬容理解自己的老師。但是包容不是縱容,不是學生犯了錯誤老師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如果班主任對學生的錯誤不聞不問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是老師的不負責任,遲早會遭到學生的責罵。班主任還是要對于學生嚴格管理,但要講方法藝術罷了。批評學生前先對學生的優(yōu)點加以贊揚,然后再提缺點表達老師的希望。這樣學生會感覺自己是被認可的,老師對自己是滿懷希望的,就會有改正缺點和錯誤的動力和決心。
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不需要我們過多的說教,他們最需要的是我們的理解和信任。我們只有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把熱愛學生、教書育人作為自己崇高的使命和神圣的職責,教育學生懂得關心愛護父母、他人、自己,學生長大后才能關心愛護周圍的一切,才能熱愛自己的祖國。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教師付出愛心、付出耐心、付出辛勤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