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玲兒
摘 要:本文根據(jù)行楷的運筆、點畫、結構、章法等特點,探索如何從楷書過渡到行楷的方法,提煉出“連、縮、減、換、轉(zhuǎn)”等轉(zhuǎn)換方法,并提出行楷初學階段的“三寧三勿”,推薦古代可做為楷模的“行楷十家”作為學習范本。
關鍵詞:楷書 行楷 過渡方法
行楷因為其流美、快捷、便識而被廣泛應用于日常書寫中,教育部2013年1號文件《關于印發(fā)<中小學書法指導綱要>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小學中、高年級和初中段的《書法練習指導》的編寫,其中硬筆練習以行楷為主。研究行楷字的教學是具有實際意義的。
一、行楷定義考辨
關于“行楷”一說,唐張懷瓘《書議》云:“夫行書,非真非草,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泵髭w宧光《寒山帚談》云:“漢晉行書,不真不草,無大無小。近真者行楷也。”現(xiàn)代《辭?!分袑π锌幸韵露x:行書,介于草書、正楷之間的一種字體……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從以上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行楷毫無疑問是行書的一種,它應具有行書的特點。
但另有一說,則是側(cè)重于“楷”,如《漢典》中對“行楷”如下定義:書體名。近似行書的楷書?!督鹗帧ぞw論》:“行楷如二王諸帖之稍真者,十當八九。僧懷仁等所集《圣教》、《興?!贰ⅰ犊讖R碑》之類是也。”這樣,把我們普遍認為的二王行書法帖都歸于行楷,而且重在“楷”。我們習慣上把介于楷書與行書之間的字體稱為行楷。
二、行楷的特點
行楷由于具有隨意性,因而就具有較多的靈活性和學習難度,筆形上可以說是楷書基礎上的簡化、連帶、速寫,字形上打破過于平穩(wěn)而產(chǎn)生靜中求動的視覺態(tài)勢。下面就行楷的運筆、點畫、結體、章法上的的特點進行分述。
1.筆勢流利。楷書運筆穩(wěn)健、端實、緩慢,行楷則具有輕盈、流暢,具有流便、明快、爽利之特征。這一特點使行楷書寫速度明顯加快,筆勢勁健。
2.點畫呼應??瑫狞c畫相對靜止,呼應含蓄,前后筆畫一般處于筆斷意連之狀況。而行楷則特別強調(diào)點畫間的連帶呼應,常常用鉤、挑、出鋒等牽絲來映帶相鄰筆畫。
3.結體多變。楷書結字以平整端正、齊勻統(tǒng)一為美。行楷則講究大小錯落、疏密變化、欹側(cè)有致,追求一字的多種表現(xiàn)形式。
4.行款通氣??瑫恼路ㄍ鶛M成行、豎成列,字字獨立,大小均勻,如列算子。而行楷則可打破規(guī)整劃一的布局,講究字與字之間的連貫與組合,往往或橫成行或豎成列??瑫粋€一個地寫,行楷可以一組一組地寫,以達到整篇行氣通達的效果。
三、從楷書過渡到行楷的方法
1.連:“連”指的是點畫之間以及偏旁部首間的呼應、連帶??梢哉f,“連”是行楷運筆方式的最重要的特征。一個用筆穩(wěn)實不連貫的的楷書,只要把點畫間進行有效連動,馬上可以出現(xiàn)所謂的“連筆字”,也就是“行楷”。下面用同一字的楷書和行楷進行對比,如圖(本文所選范字均來自于古代名家名帖中的楷書和行楷作品,下同) :
我們可以看到,只需做個別筆畫間的牽絲映帶,便可以使端莊的楷書變?yōu)殪`動的行楷。
2.縮:“縮”指的是長縮短,大縮小。如圖:
把楷書“天”字的長撇長捺都進行縮短,甚至短橫變點,不僅使用筆距離縮短,而且使字形縮小,以達到快捷用筆、連貫書寫的目的。同樣,“長”、“久”的長捺變成反捺,“地”的豎彎鉤變成短小的豎彎,使筆畫變短,字形縮小。
3.減:“減”指的是多變少,繁變簡。楷書的筆畫數(shù)筆筆獨立,所以較多;而行楷在進行部分筆畫的連貫組合后,行筆數(shù)就相對減少了。而且,我們長長用一些約定俗成的草書寫法替代到行楷的書寫中,使書寫大大簡便。例如:
4.換:“換”指的是換筆順、換部件。楷書轉(zhuǎn)換為行楷時,為書寫的連貫便利,常常調(diào)整書寫筆順。如“至、王、出”等字的筆順在行楷書寫時與楷書有較大出入。如圖:
換部件的如“取、歡”等字。如圖:
5.轉(zhuǎn):“轉(zhuǎn)”指的是行筆過程要少折多轉(zhuǎn),盡量用圓轉(zhuǎn)代替方折。孫過庭《書譜》云:“真以點畫為形質(zhì),使轉(zhuǎn)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zhuǎn)為形質(zhì)。草乖使轉(zhuǎn),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笔罐D(zhuǎn)可以說是行草書的根本運筆方式,行楷也不例外,運筆往往多圓轉(zhuǎn),少方折。例如“方、吾、碩、雪”等字的折畫均變得圓潤流暢,少頓挫提按。如圖:
四、行楷練習注意事項
楷書轉(zhuǎn)換為行楷初期,容易犯以下錯誤:連筆過度,操之過急,不會省減或過渡省減,字形斜側(cè),錯落過度,等等。今提出以下注意事項,以防患于未然。
1.寧斷勿連。行書的連筆是書寫速度加快時的自然現(xiàn)象,牽絲引帶,恰到好處地連動了前后之間的運筆。但過分的牽引,特別是那種沒有間斷的連帶會導致纏繞不清的結果。中國書法的美在于有虛實變化,如果說點畫是實處,那么引帶就是虛處,虛處不可表現(xiàn)得過實,寧可沒有牽絲的映照,也不要筆筆牽絲的連帶。只要筆畫間有呼應,雖筆斷而意連,更能體現(xiàn)書法的空靈之美。
2.寧正勿斜。有人初得行楷皮毛,便急于跌宕造型,結果往往寫得東倒西歪,字不成行,如亂石鋪街。行楷字的結構與楷書結字規(guī)律一致,也講究重心平穩(wěn),疏密得當,左右相稱。在沒有熟練掌握變化技巧前,我們應恪守楷書的結字規(guī)律,盡量把字寫得端正、勻稱,便于行款整齊。
3.寧慢勿快。行楷雖筆勢流動,追求快捷,但筆畫的精致、結構的準確直接影響到字的美感。初學時就追求速度,往往會缺失最精彩的運筆和造型。所以,寧可如學習楷書般筆筆到位,也不要追求行筆如飛。只要達到熟練,一定會熟能生巧,如行云流水,輕松自如。
五、推薦行楷十家
好方法如明燈,指引你走上正道,使你事半功倍。而好字帖就是那正道,使你不走歪路,不沾染習氣,直達藝術高峰。《易經(jīng)》有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焙螢樾锌ㄌ险撸w宧光《寒山帚談·金石林緒論》中認為:“蘭亭為冠,淳化停云等帖厘而出之,皆是矣。李北海云麾將軍、葉有道碑稍舒其體,褚遂良哀冊、虞世南汝南志,則稍束其體。虞未必真取為類耳。宋王著法帖標目亦所不遺。后代名家不暇及矣。王仲英北岳,張仁愿唐憲廟,蔡卞曹娥,皆行楷也?!边@其中,王羲之、王獻之、李北海、褚遂良、虞世南等晉唐名家已在其列,另有可取者,陳隋間智永,宋之米芾,元之趙孟頫,明之董其昌、唐寅,均妍美流便,適于學習終身。
參考文獻:
[1]【唐】張懷瓘 《書議》[C] 見: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選編點校 《歷代書法論文選》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12. 148
[2]【明】趙宧光 《寒山帚談》 金石林緒論[C] 見:崔爾平選編點校 《明清書論集:上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349
[3]夏征農(nóng)主編 《辭?!?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9. 897
(寧波市荷花莊小學 浙江寧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