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繼中
在新課程課堂教學實踐的探索中,“六環(huán)六讓”高效課堂模式有效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 “六環(huán)”指的是“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質疑點撥、總結評論、達標檢測”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六讓”就是“書本讓學生閱讀、知識讓學生建構、課堂讓學生展示、規(guī)律讓學生探尋、結論讓學生歸納、效果讓學生評價”。下面以魯教版“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鋒面系統(tǒng))”為例,談談“六環(huán)六讓”高效課堂模式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根據(jù)導學案的提示閱讀文本教材,在課本上進行圈、點、劃,做到“三有”:有批注,有概括,有問題準備,梳理基礎主干知識,利用導學案自查自測,夯實基礎。
依托導學案完成下列內(nèi)容:
1.讀教材及圖2-2-16 回答
(1)鋒面是_______與暖氣團的交界面,水平范圍____________,鋒面分為____和____。
(2)鋒線是_______與_______的交界線。
(3)冷暖氣團的位置:冷氣團在,暖氣團在。
2.讀教材及讀圖2-2-17 回答
(1)冷鋒的概念:____主動向____移動而形成的鋒叫做冷鋒。
(2)冷暖氣團移動方向:冷氣團_________,暖氣團________。
(3)冷暖氣團的位置:____在上,____在下。
(4)冷鋒的符號:___________。
(5)降雨的位置:冷鋒降雨在____氣團一側,稱為鋒____(前或后)。
思考:冷鋒過境時和過境后氣溫、濕度、氣壓和天氣的變化。
3.讀教材及讀圖2-2-18 回答
(1)暖鋒的概念:____主動向____移動而形成的鋒叫做暖鋒。
(2)冷暖氣團移動方向:冷氣團_________,暖氣團____________。
(3)冷暖氣團的位置:______在上,_____在下。
(4)暖鋒的符號:____________。
(5)降雨的位置:暖鋒降雨在____氣團一側,稱為鋒_______(前或后)。
思考:暖鋒過境時和過境后氣溫、濕度、氣壓和天氣的變化。
在新課程理念中,教材只是一種課程資源,強調(diào)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開發(fā)課程資源”,“整合課程資源”,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從而導致一部分師生不太重視對教材的閱讀與鉆研。其實教材是最核心的課程資源,教師在教學中應使教材文本所潛藏的資源得到較好的挖掘。 教材的編制都是經(jīng)過資深專家們深思熟慮、千錘百煉而成的,因此研讀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根據(jù)“組內(nèi)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合作學習小組,以導學案為載體,安排學生討論交流,組長負責對自主學習情況進行督促和檢查,先安排兩兩互查交流,看閱讀課本是否達到“三有”要求,查導學案完成情況,再安排小組討論交流。
通過分組討論合作交流探究,學生自主構建“鋒面系統(tǒng)”的主干知識網(wǎng)絡:
1.冷暖氣團性質比較(根據(jù)冷鋒、暖鋒的概念以及課本圖2-2-17 和圖2-2-18,找出冷鋒、暖鋒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如表1):
2.比較分析冷鋒與暖鋒的天氣變化特征以及雨區(qū)位置(如表2)
小組通過討論交流,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展示,把本組構建的知識網(wǎng)絡或提煉的典型解題思路展示出來,其他組同學隨時質疑、點評或建議,本組同學隨時補充、糾錯或釋疑,讓所有學生在展示環(huán)節(jié)中都處于精力集中狀態(tài),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會更加深刻。
表1
表2
下面是各小組“鋒面系統(tǒng)”的圖示展示:
教師播放有關“鋒面系統(tǒng)”的動畫,學生觀察動畫,動畫形象地展示冷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出現(xiàn)的天氣現(xiàn)象和天氣變化, 變宏觀為微觀的可視現(xiàn)象,有利于學生生動形象地理解。
在這一階段中, 教師針對各小組展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展示中生成的新問題進行講解。 學生對三個時段的天氣現(xiàn)象和變化的描述有時會有很茫然的感覺,這時教師的點撥提醒學生從氣壓、氣溫、降水、風等幾方面來表述。
在“鋒面系統(tǒng)”教學中師生重點探究:怎樣判斷冷鋒和暖鋒?
1.冷鋒與天氣
過境前:單一暖氣團控制,天氣穩(wěn)定,氣壓低,氣溫高;
過境時:冷鋒控制,大風、降溫、陰、雨、雪等天氣;
過境后:單一氣團,氣壓升,氣溫、濕度降,天氣好轉;
2.暖鋒與天氣
過境前:單一冷氣團控制,天氣穩(wěn)定,氣壓高,溫度低;
過境時:暖鋒控制,云層加厚,多形成連續(xù)性降水;
過境后:暖氣團控制,氣溫升高,氣壓降低,雨過天晴。
3.雨區(qū)及強度
冷鋒:鋒后降雨,強度大,歷時短。
暖鋒:鋒前降雨,雨弱,歷時長。
1.無論冷鋒還是暖鋒,冷氣團冷、干、重,都在鋒面下方,暖氣團暖、濕、輕,都在鋒面以上。
2.過境前和過境后都是在單一冷氣團或暖氣團控制下,天氣穩(wěn)定,多晴朗天氣。
3.鋒面過境時,天氣不穩(wěn)定,冷鋒為鋒后雨,暖鋒為鋒前雨,鋒面降水區(qū)主要在冷氣團一側。
4.冷氣團和暖氣團都是一個相對概念,是和該氣團到達地區(qū)的溫度相比而言的, 所以不要認為冷氣團溫度一定低,而暖氣團溫度一定高。
幫助學生回顧梳理所學知識及學習方法, 對地理知識進行完整系統(tǒng)地整理,使之形成網(wǎng)絡,也就是要使散亂的知識系列化、紛繁的頭緒條理化、模糊的概念明確化。依托導學案,全面完成“鋒面系統(tǒng)”的學習任務,補充、完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中的知識網(wǎng)絡(見表 3)。
表3
課堂達標檢測要體現(xiàn)由易到難,由基本到復雜,由鞏固性達標檢測到發(fā)展性達標檢測的層次性,必須適合學生現(xiàn)有水平并兼顧到學生的 “最近發(fā)展區(qū)”。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給予反饋評價,能有效地改變評價過分注重終結性的現(xiàn)象, 有助于發(fā)揮評價的發(fā)展性功能,提高評價效果。
提供檢測材料,讓學生自主檢測、評價:
1.下圖為“我國華北某地區(qū)秋末冬初的一次鋒面活動示意圖”。 該鋒面移動速度是30 千米/小時,A 城市目前是12 時,回答下列問題:
(1)按鋒的類型,此圖是_____鋒天氣圖。
(2)該鋒面活動形成的災害性天氣是_____。
(3)該鋒面將于_____(時間)移動到A 城市上空。
(4)未來48 小時之內(nèi),A 城市天氣將如何變化?
2.鋒線指鋒面與地面的交線,下圖反映某地區(qū)某年2 月10 日~12 日的鋒線移動情況。
⑴該鋒面屬于
A.北半球冷鋒 B.南半球暖鋒
C.北半球暖鋒 D.南半球冷鋒
⑵10 日~12 日期間,甲地氣溫最低值出現(xiàn)在
A.11 日的深夜 B.12 日的深夜
C.11 日的日出前后 D.12 日的日出前后
3.試用鋒面知識分析諺語“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的地理含義?
4.學做天氣預報員
看今天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節(jié)目, 根據(jù)天氣形勢圖及衛(wèi)星云圖判斷近日天氣狀況。
“六環(huán)六讓”高效課堂模式擺正了師生的位置和關系,教師和學生成為“學習共同體”?!傲h(huán)六讓”高效課堂模式以導學案為依托,以自學為基礎,以小組為抓手,以問題為主線,以能力為核心,以發(fā)展為目標,成為真正實用的高效課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