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其武 王攀科 劉曉波
十二指腸外瘺18例外科治療體會
曹其武 王攀科 劉曉波
目的 探討十二指腸外瘺的外科綜合治療,提高治愈率。方法 對本院2001年3月~2010年3月期間收治的18例十二指腸外瘺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治愈13例,治愈率為72.2%;死亡2例,死亡率 11.1 %,3例保守治療后痊愈。結論 采取及時有效的十二指腸內減壓及腹外引流,選擇性的手術治療是成功的關鍵。
十二指腸外瘺;手術時機;并發(fā)癥
十二指腸外瘺是當前普外科疾病中處理比較棘手的一種疾病。死亡率高,多發(fā)于腹部手術后并發(fā)癥,少部分發(fā)生于外傷。近20年來,隨著控制感染技術的提高,全腸外營養(yǎng)生長抑制素的應用等各項措施。十二指腸外瘺的治愈率逐步得到提高。死亡率由70年代的50%~70%下降到目前的15%~20%[1]。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齡22~70歲,損傷部位: 十二指腸起始部3例,降部11例,降部與水平交界處3例 、水平部1例。致病原因:胃大部切除術后8例,胃癌根治術后3例,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后1例,膽囊切除術后3例,腹部刀刺傷和腹部閉合性損傷3例,腹部手術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1.2 治療方法 根據(jù)不同病期的不同情況進行相應處理。本組16例患者因第1次手術均放置了腹腔引流管,持續(xù)有效的低負壓吸引,糾正水電解質平衡,廣譜抗生素以及生長抑素等非手術治療。使用H2受體阻滯劑16例,非手術治療獲自愈3例,手術治療15例,其中早期手術4例,晚期手術5例。
1.3 手術方式 瘺口縫合加空腸漿膜覆蓋 5例瘺口道加胃大切除2例,十二指腸曠置1例,空腸十二指腸瘺口Roux-Y吻合5例,手術成功12例。
非手術治療獲自愈3例,15例手術治療13例臨床治愈,并發(fā)腹腔感染11例,有效控制感染10例,死亡2例,死因為重度感染引起的膿毒癥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全組共治愈16例,治愈率88%,死亡2例,病死率 11.1 %。
3.1 病因及病理 因十二指腸腸壁薄,血供不豐富,腸腔內壓力大,十二指腸鄰近器官手術時易造成十二指腸損傷,如胃癌根治術,胃大部切除術,膽道手術后易導致十二指腸瘺的發(fā)生。本組病例中,造成十二指腸外瘺的原因,醫(yī)源性占80%,腹部創(chuàng)傷占10%。十二指腸瘺屬于高位瘺,發(fā)生后機體很快出現(xiàn)生理、病理的變化。①大量腸液的外漏,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②大量蛋白質的丟失,很快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③漏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腐蝕瘺口的周圍組織和皮膚,引起腹腔重度感染,不易自愈。
3.2 早期診斷 患者腹部手術后5~7 d內出現(xiàn)腹痛、腹脹、體溫升高,繼而出現(xiàn)腹膜刺激癥,腹肌緊張、壓痛和反跳痛,十二指腸瘺的發(fā)生,特別是胃十二指腸 、膽道手術后,引起有右中上腹腹膜刺激癥癥狀明顯,應考慮并發(fā)十二指腸瘺的發(fā)生。如果引流口出現(xiàn)濃液,消化液和氣體排出,即可明確診斷。為進一步了解瘺口的位置、數(shù)目、大小、走行及濃腫的范圍,行瘺管造影確診。
3.3 手術時機的選擇 十二指腸外瘺治療失敗的原因主要腸漏液所致的腹腔感染,感染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引起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極易發(fā)生患者死亡。本組病例2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控制腸液外漏是首要措施,放置有效的引流。必要時可腹腔沖洗干凈后,放置雙套管負壓引流,減輕瘺口周圍組織的炎癥,促進自愈。在抗感染的同時要加強營養(yǎng)支持。,根據(jù)患者的病程特點,來選擇腸外營養(yǎng)(TPN)和腸內營養(yǎng)、糾正酸堿平衡、電解質紊亂、加強身體重要器官的監(jiān)測,及時改善重要臟器功能,本組病例通過上述多種措施,3例自愈。十二指腸外瘺的患者,通過抗感染,瘺口處理、加強營養(yǎng)。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等措施,約占10%~15%可自愈[2]。對未能自愈的十二指腸外瘺,可選擇有利時機進行手術。十二指腸外瘺手術可分輔助性手術與確定性手術。70年代以前,主張早期手術,但成功率低。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晚期手術更合適。瘺發(fā)生3個月左右,腹腔內炎癥局限,粘連減輕,患者全身癥狀明顯改善,可選擇手術治療,以利于提高手術治愈率。近二十年來,隨著全腸外營養(yǎng)支持(TPN),重組人生長激素的臨床應用,全身感染的治療水平有效提高,為縮短療程,對部分早期腸瘺患者試行早期確定性手術,在圍術期加用生長激素,獲得成功。早期確定性手術有可能成為今后腸外瘺的早期治療方法[3]。本組早期手術5例,5例均1期治愈,早期手術時機選擇,瘺口發(fā)生在30 d內,患者引流充分,感染控制,無其它嚴重并發(fā)癥。營養(yǎng)良好。本組其它患者十二指腸降部3例,1例水平部瘺口,瘺口小,手術中稍加修復。外周健康空腸漿膜覆蓋,縫合形成認為性粘連。晚期手術5例,均行降部腸壁的巨大缺損。采用Roux-en-Y吻合術,具體操作方法:在距Treitz韌帶25~30 cm處截斷空腸,將空腸遠側斷端縫閉,并將此段空腸經(jīng)橫結腸系膜切口上提,與十二指腸瘺口做側側吻合,然后再將近段空腸斷端與遠側空腸做端側吻合。近側空腸襻不宜過長,以吻合口無張力為度。4例瘺口徹底愈合,效果滿意。
十二指腸外瘺的治療特點是各種方法的綜合治療與階段性治療,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手術治療是一個重要的手段,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在不同的時間選擇合理的手術方式是治療十二指腸外瘺的關鍵。
[1] Ever BM.small bowel In Tewnsendea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16thed philadephia:Saunders company,2001:873-916.
[2] 秦新裕,雷勇.十二指腸瘺的處理.臨床外科雜志,2001,8(5): 271.
[3] 任建安,王革非,范朝剛,等.生長抑素與生長激素治療腸外瘺-方法與策略的改進.中華實用外科雜志,2003,23(5):287.
454000 焦作市第四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