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云
摘要:當前,規(guī)?;B(yǎng)豬場疫病繁雜,為防止豬群免受傳染病危害,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對豬群進行免疫至關重要??偨Y歸納了免疫程序設計的影響因素及注意事項,旨在為規(guī)?;B(yǎng)豬場免疫保健程序的制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規(guī)?;B(yǎng)豬場;免疫程序;影響因素;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1-0059-02
傳統的免疫概念是指機體對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及其有害產物(毒素)的侵入所引發(fā)的疾病,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即對傳染因子再次感染具有抵抗力。免疫是機體對自我物質和非我物質的識別,機體通過一系列(特異性或非特異性)的生理學過程排除非我成分保護自我成分,從而使機體達到穩(wěn)定、平衡的狀態(tài),在保護機體的同時,也可能對機體產生一定的損傷。免疫是使用人工制備的各種免疫制劑(疫苗、自場血清病毒等)通過各種人為的方法輸入到豬體,激發(fā)豬體對某種疾病產生特異性抵抗力,是規(guī)?;B(yǎng)豬場減少疫病發(fā)生的重要手段。為達到免疫目的,在實施免疫的過程中需注意如下事項。
1 免疫設計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
1.1 地源性和豬場發(fā)病史
豬傳染性疾病的流行具有明顯的地源性特征,豬傳染病種類很多,并不是每個規(guī)?;B(yǎng)豬場都會發(fā)生所有的細菌病或病毒病,這跟豬場所處的位置有著密切關系。免疫設計首先是考慮病毒性疾病的防控,要了解豬場附近區(qū)域以往和目前疫情流行情況,如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偽狂犬、細小病毒、乙型腦炎、流行性腹瀉等,在免疫設計時必須將當地常流行、危害性大的病毒性疾病列入到免疫范圍。細菌性傳染病因細菌血清型眾多,不同地域流行的菌株存在著很大差異,因而細菌性傳染病的防控更多是依靠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除非該細菌性疾病在豬場的發(fā)生率和造成的損失都較為嚴重時才應考慮應用菌苗,盡量做到不接種無效疫苗。
1.2 母源抗體干擾
母源抗體的被動免疫對新生仔豬十分重要,如果仔豬在母源抗體水平較高時接種弱毒苗,會中和母源抗體水平,極大地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時,還應考慮到新生仔豬的免疫系統并不完善。因此,在母源抗體水平高時不宜接種弱毒苗,應在適當日齡再加強免疫接種,達到有效抗體水平。
1.3 季節(jié)性
不同的傳染病具有不同的流行規(guī)律,有的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如豬瘟;有的傳染病發(fā)生有一定季節(jié)性,如口蹄疫多發(fā)于春秋季節(jié)、乙型腦炎多發(fā)于蚊子活躍的季節(jié)、流行性腹瀉多發(fā)于寒冷季節(jié)。因而,要根據不同疾病的流行季節(jié),結合疫苗產生抗體的時間來制訂免疫計劃,提前做好免疫,確保在疫病發(fā)生流行前達到有效抗體水平。
1.4 飼養(yǎng)管理水平
豬場的管理水平對免疫設計有很大影響,必須考慮。在不同的飼養(yǎng)管理方式下,傳染病的發(fā)生及免疫的設計實施都不一樣。在先進的飼養(yǎng)管理水平下,免疫實施較為徹底,豬場不易受到強毒的攻擊。而在相對落后的飼養(yǎng)管理水平下,免疫實施不徹底,豬只受感染的機會就多。一般來說,飼養(yǎng)管理水平低下的豬場其免疫設計要考慮的因素更多、更復雜一些。
1.5 免疫時機及次序
在規(guī)?;B(yǎng)豬條件下,根據豬的生理、免疫特性及傳染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最適于免疫接種的時間段叫做最佳免疫時機。最佳免疫時機是非常有限的,這表現在仔豬上就更加苛刻,一般認為0~65日齡是最為有效的免疫時間,而且通常要在7~45日齡之間完成所有的基礎免疫。相對來說,種豬的最佳免疫時機比較寬松。病豬和弱豬不宜進行免疫。每次進行免疫要選擇晴好天氣,避開暴雨、大風、高溫、氣候突變等天氣,以防環(huán)境變化加重應激而影響免疫效果。免疫優(yōu)先次序是指豬場依據當地的疫病流行狀況,選擇哪些疫苗是必需接種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可以不接種的,以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免疫時間使所接種的疫苗發(fā)揮最大的保護效力。一個豬場通常需要接種多種疫苗,半數以上需要加強免疫1~2次,因而導致狹小的免疫特定時間段非常擁擠,有的豬場甚至縮短免疫間隔,以安排更多的接種次數,這就極易造成免疫失敗。因此,如何合理選擇安排疫苗的免疫次序也至關重要。比如接種豬瘟疫苗后,應間隔10 d以上再注射偽狂犬弱毒苗和呼吸與繁殖綜合征疫苗。
1.6 不同疫苗之間的相互干擾
不同疫苗之間可能有干擾作用,要科學安排間隔時間,避免相互影響,如在接種豬偽狂犬病弱毒疫苗和藍耳病疫苗時,必須與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注射間隔1周以上,以避免前者對后者的免疫干擾作用。一般注射疫苗后4~7 d內,禁忌免疫注射其他疫苗。
2 接種疫苗時應注意的事項
2.1 免疫豬群一定要健康
對有疫情、疾病或有臨床病癥的豬,無論癥狀嚴重與否均應推遲免疫時間,待恢復健康后再進行補免,避免免疫抑制。
2.2 正確把握免疫時機
在斷奶、轉群等應激條件下7 d內,閹割前后7 d不進行免疫接種;引種到場7d內豬群不接種任何疫苗;妊娠母豬在產前和產后10 d不免疫接種。對繁殖母豬,最好在配種前1個月注射疫苗,既可防止母豬在妊娠期內因接種疫苗而引起流產,又可提高出生仔豬的免疫力。
2.3 避免藥物干擾免疫效果
在使用弱毒疫苗前后5~7 d內,禁忌在飲水或飼料中使用抗菌藥物或消毒藥物;在注射病毒性疫苗的前后3 d嚴禁使用抗病毒藥物;注射活菌疫苗前后5 d嚴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對細菌性滅活疫苗沒有影響。
2.4 注意疫苗的來源、運輸與保存
疫苗來源途徑要正規(guī),詳細了解疫苗的運輸和保管情況,用前認真閱讀說明書,仔細檢查疫苗瓶及標簽情況,凡疫苗瓶破裂,無標簽、無檢驗號碼及過了有效期的疫苗都不得使用。
2.5 規(guī)范操作
2.5.1 疫苗稀釋 使用冷凍貯藏疫苗時,應避免溫差過大,如豬瘟疫苗稀釋用的生理鹽水,必須提前至少1~2 d放置在冰箱冷藏,或稀釋時將疫苗同稀釋液一起在室溫中放置10~20 min。使用液體疫苗時,要充分混勻,但不能用力過大,以防產生氣泡,同時回溫至20~30 ℃后再接種豬只。使用凍干疫苗時,要檢查真空度(用注射器吸取適量的稀釋液注入疫苗瓶中,稀釋液能自動快速進入,說明真空度高),失真空的疫苗必須廢棄。根據規(guī)定倍數稀釋,做到現配現用,稀釋后的疫苗應在3 h內用完。
2.5.2 免疫途徑 接種疫苗的途徑有注射、飲水、滴鼻等,應根據疫苗的類型、特點及免疫程序來選擇每次免疫的接種途徑。例如喘氣病弱毒凍干疫苗采用胸腔接種,偽狂犬病基因缺失苗采用仔豬滴鼻效果更佳,既可建立免疫屏障又可避免母源抗體的干擾。
2.5.3 嚴格細心注射 注射部位和注射器械要嚴格消毒,選用注射針頭的口徑和長度要合適。肌內注射,母豬、后備母豬和公豬最好采用16號針頭,10 kg以下的豬宜用20號針頭,10~30 kg的豬宜用19號針頭,30~100 kg的豬宜用18號針頭。皮下注射,最好采用18號或19號針頭,長度通常在1~3 cm。注射時要正確把握進針深度進針深度的適宜程度應根據豬只的大小、肥瘦程度靈活掌握。嚴格做到一豬一針頭,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2.5.4 注射劑量要準確 使用劑量嚴格按照產品使用說明書進行,注射劑量過大,可能引起免疫麻痹或毒性反應,注射劑量過少,會因抗原過少,不能刺激機體產生足夠的免疫效應,達不到預防效果。注射操作要細致,進針要快穩(wěn),撥針要快速,以確保疫苗液足量注射于皮下或肌肉內。
生豬規(guī)?;B(yǎng)殖場免疫工作開展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豬群的健康與否和養(yǎng)殖效益的高低,免疫接種不僅需要質量優(yōu)良的疫苗和正確的免疫接種方式方法,還應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結合種源引進場的免疫程序,有針對性地設計免疫程序,才能起到應有的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