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星
[摘 要]“慈”是教師對于學生應當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表示對學生的熱愛與關懷,其最高境界就是用慈愛之心做好教育教學工作,讓學生身心得到充分成長。提升教師慈教水平的策略有:讓教學擁有慈教的情懷,即擁有陽光心態(tài),擁有寬闊胸懷;讓教師擁有慈教的技能,即開展慈教水平大比拼、慈教能力巧打磨、慈教基礎抓落實、慈教管理大提升、慈教案例大比拼等活動;讓教師擁有慈教的素養(yǎng),即開展慈教理念大比拼、慈教智慧大積淀等活動。慈教工作在當下社會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慈教;情懷;技能;素養(yǎng);提升;策略
慈者,仁愛也,慈母之省稱。從心,從茲,茲亦聲,茲的意思是草木茂盛,茲與心合起來的意思是有幫助人茁壯成長之心,本義有助人之心。在學校教育中,“慈”是教師對于學生應當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表示對學生的熱愛與關懷,其最高境界就是用慈愛之心做好教育教學工作,讓學生身心得到充分成長??梢姡冉淌且环N正能量,其效果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提升全體教師的慈教水平呢?筆者僅以自己幾年來的管理實踐,談幾點粗淺的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讓教師擁有慈教的情懷
何謂慈教情懷?“情”是指崇高的感情,“懷”是指廣闊的胸懷,“慈教情懷”則應該是一種激情,一種熱愛,一種對教育的執(zhí)著和投入。當教師擁有了慈教情懷,工作起來就會更有熱情,更有激情,從而使自己更有智慧。筆者認為,慈教情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打造。
1.要有陽光心態(tài)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贊美和期待具有一種超常的能量,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激發(fā)人的潛能。一個人得到別人的信任與贊美后,他會變得更加自信和自尊,從而獲得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原動力。為了不讓對方失望,他會更加努力地將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盡力達到對方的期望。可見,每一位教師都應擁有陽光心態(tài)。當我們內(nèi)心陽光了,看到的學生也是陽光的,我們的內(nèi)心就非常愉悅,對學生的贊美和期待就不會吝嗇,學生也就會變得越來越陽光。當我們內(nèi)心黑暗了,看到的學生也是黑暗的,內(nèi)心就非常痛苦,對學生就沒有好臉色,學生也就變得越來越陰暗??梢?,擁有陽光心態(tài)是慈教者的必備條件。而要擁有陽光心態(tài),就必須擁有對學生無條件的關懷和愛心。也就是說,這種愛心是灑向每一個孩子的,不因他們的容貌、出身、性格及學業(yè)成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個真正慈教的教師必然明白,越是外貌不佳的、家庭收入低的、淘氣頑皮的、成績落后的學生,越需要關懷而不是拋棄。當我們擁有了陽光心態(tài),慈教情懷也就逐漸形成。因此,我們關注教師陽光心態(tài)的打造,要求全校教師至少與一位學生進行愛心結對,并且要求每學期做到“四個一”:每周一談心,每月一家訪,每學期一匯報,每學期一過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讓家庭貧困的、缺少關愛的、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得到更多的、來自教師的關心與溫暖。
2.要有寬闊胸懷
現(xiàn)代教育理論一直強調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它的含義無非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學生有獲得成人關懷的需要,因而教師的慈教情懷不是可有可無,而是非常必要的;第二既然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錯誤就是在所難免的,因為發(fā)展就意味著不完善,在這個過程中,各種各樣的錯誤都會出現(xiàn),有無心的、無知的,也有有意的。因此,教師要有寬闊的胸懷,要寬容學生的錯誤,想方設法把錯誤轉化成一種教育資源。當然,寬容并不意味著對學生過錯的遷就和放縱,而是一種理智的態(tài)度,是一種以情感人、以柔克剛的策略,重在寬容之后的關注。當學生受到教師的關注或注視時,學習和交往的效率就會大大增加。當教師擁有了寬闊的胸懷,教育智慧與教育情懷自然也就產(chǎn)生了。為此,學校每學期都要舉行一次“我與潛能生的故事”交流會,并且在交流前先進行材料審核,力求交流者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及做法展示出來,把自己的寬闊胸懷毫無保留地展示出來,以引起大家的共鳴,促進連鎖效應的產(chǎn)生。
二、讓教師擁有慈教的技能
擁有了慈教情懷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將慈教的情懷轉化成實際行動,即慈教的技能。筆者認為,慈教的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時間的錘煉與打造。要想大面積地提升教師的慈教技能,應該做好以下這些工作。
1.慈教水平大比拼
慈教的核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主要依賴于教學理念與教學技能的提升,而提升這兩者的最好方法就是比賽。只有通過比賽,才能真正促進教學技能的快速提升。為此,本學期我們先后舉行了各個學科的大練課。為提升大練課的效果,我們還適當提高了要求。我們要求大練課時每位參與比賽的教師要做好八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即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設想、教學設計、配套課件、試教、正式比賽、課后反思。通過這八個環(huán)節(jié)的錘煉,執(zhí)教者的教學水平將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當然,我們還對大練課的主題進行系統(tǒng)設定,本學期就要求每位教師圍繞“學路主導”這一主題展開教學。
2.慈教能力巧打磨
慈教能力的提升離不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提升教師慈教能力的主陣地。學科大練課一年只能舉行一次,因此更多慈教能力的打磨要通過日常的教研活動來推進。為充分提升日常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我們對教研活動進行了適當改進,即適當減少教研活動的次數(shù),適度拉長教研活動的過程。本學期,學校先后安排了七次鄉(xiāng)級教研活動,每次活動都按照“研讀教材—說課—模擬上課—試教—正式上課—課后反思”這一流程進行,給每一位執(zhí)教者增加壓力,促使他們深入研究教材與教法,從而切實提升他們的慈教能力。同時,我們還適當改變教研活動的方式與地點,如本學期先后與城區(qū)的兩所名校聯(lián)合舉行教研活動,先后兩次將教研活動的地點放在下屬完小。通過這些改變,既開闊了教師的視野,又使教研活動產(chǎn)生實效。每次教研活動都要進行簽到,并要求每位教師上交書面評課稿,從而提升教研活動的深度??梢姡哔|量的教研活動是提升全體教師慈教能力的主要平臺。
3.慈教基礎抓落實
體現(xiàn)慈教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學質量高低固然跟課堂教學有關,但跟一些基礎工作的落實情況密不可分。這些基礎工作就是平常所說的常規(guī)工作,如備課、改作等。為夯實這些基礎工作,我們著力推行“悅教之星”評比活動。評比的方法是每月檢查,將四名基礎工作做得扎實的教師評為“悅教之星”;獎勵的方法是將“悅教之星”的形象照張貼在大門口的宣傳窗上。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使家長感受到學校對教學工作的重視,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孩子的任教老師同“悅教之星”進行比較,從而悄無聲息地影響到全校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使得教育正能量得到傳遞,慈教工作走向現(xiàn)實。
慈教的另一個核心基礎工作就是關注潛能生的發(fā)展,即通常所說的輔導學困生工作。為了讓輔導工作產(chǎn)生實效,學校每學期都要舉行一次輔差經(jīng)驗交流會。通過交流,促使學校形成一種自覺補差的氛圍。氛圍形成了,慈教工作就更上了一層樓。
4.慈教管理大提升
教學與管理是教師永恒的兩大主題。筆者認為,教學與管理兩者缺一不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管理能力比教學能力更重要。管理能力強的,其教學質量都比較好;教學水平高的,其教學質量不一定高。究其原因,管理能力強的,課堂教學秩序就比較好,課堂教學效率就高。教學水平高的,如果管理能力弱,課堂秩序就比較亂,課堂教學效率就比較低??梢姡冉坦芾硭降奶嵘衅洮F(xiàn)實意義。筆者始終認為,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教師管理學生的水平成正比。管理能力跟上去了,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提高了。為此,我們學校高度重視教師管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即慈教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一年來,我們先后舉行了班級管理經(jīng)驗交流會以及“曬曬我的看家本領——慈教管理策略展示”活動。通過這兩項活動的展示,促使每一位教師關注自己管理能力的提升,從而切實提升慈教實效。
5.慈教案例大比拼
教育是由點點滴滴的小事組成的一個大系統(tǒng)。在諸多的小事中,總是蘊涵著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啟迪。因為寫作,教師才會多留心身邊的小事;因為寫作,教師才會認真思考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和方法;因為寫作,教師才會不斷地去豐厚自己。我們每天的生活,看起來是重復的,但重復中卻有著諸多的不同。細心的教師總會在小事中發(fā)現(xiàn)和總結自己的經(jīng)驗得失,記錄下來,就是一種寶貴的財富,發(fā)表出來,就是一種有益的社會資源。撰寫慈教案例,可以讓我們的慈教活動理念更科學,視野更開闊,思路更清晰,做法更專業(yè),從而讓我們的慈教活動更有實效。為此,我們每學期舉行一次精彩慈教案例評比,通過評比讓慈教工作更理性;每學期舉行一次精彩慈教案例交流會,通過交流讓慈教工作更有技術含量。
三、讓教師擁有慈教的素養(yǎng)
慈教素養(yǎng)就是尊重學生的天性,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尊重學生追求幸福和快樂的權利。作為教師,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還要有理想與激情、奉獻精神和個性精神等豐富的精神世界作基石。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要有深厚的慈教素養(yǎng)。慈教素養(yǎng)越深,對教育的本質理解就越深,對教育的感情就越深,對教育的激情就越濃,就越能使教師的工作呈現(xiàn)出自如的狀態(tài),從而充分展現(xiàn)出獨特的慈教風格。
1.慈教理念大比拼
理念決定行動,慈教理念越先進、越科學,慈教行為就越能被學生所接受。如何更新全體教師的慈教理念呢?關鍵是要給予教師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并通過教育大講堂這一平臺,充分展示每一位教師的慈教理念。為此,學校先后舉行了“什么是慈教”、“為什么要慈教”、“如何慈教”等專題講座,通過講座更新教師的理念,從而推進慈教行為的改進。
2.慈教智慧大積淀
慈教需要教師具備較好的教育智慧。如何提升教育智慧呢?一是要向經(jīng)典著作學習,如向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李鎮(zhèn)西的《愛心與教育》等著作學習。為此,學校每學年為每一位教師購買一本經(jīng)典教育著作,并適時開展讀書經(jīng)驗交流會,交流名單現(xiàn)場抽簽產(chǎn)生,以此來促進大家去閱讀經(jīng)典。當教師讀完這些經(jīng)典著作,會發(fā)現(xiàn)很多有用的慈教智慧,從而逐漸滲透到自己的慈教工作中去。二是要養(yǎng)成及時反思的習慣。只有及時反思,才能提升慈教智慧,從而積淀慈教素養(yǎng)。因為反思的本身是梳理慈教的本質和典型經(jīng)驗,可以讓慈教策略更簡潔有效。三是向有經(jīng)驗的教師學習,這也是我們定期舉辦“我與潛能生的故事”和“曬曬我的看家本領——慈教管理策略展示”等主題教育大講堂的重要目的之一。四是向專家請教,專家可以讓我們的慈教行動更理智,更科學,這也是我們定期邀請教育教學專家來我校聽課、指導、講座的重要目的之一。如本學期,我們就先后兩次邀請縣慈孝教育講師團來校講學,并先后兩次邀請城區(qū)的名師來校指點課堂教學。
總之,慈教工作在當下社會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如果我們的教師擁有了慈教的情懷,擁有了慈教的技能,擁有了慈教的素養(yǎng),那么學校的慈教工作必將走上一個新的臺階。慈教工作做好了,孝敬教育自然也能做好。孝敬教育做好了,敬老愛幼的社會氛圍也就形成。敬老愛幼的氛圍形成了,和諧社會也就自然而然形成。因此,教師要把踏踏實實做好慈教工作當作人生的最大樂趣,甘做培育人才的泥土,在奉獻中體現(xiàn)價值,在平凡中成就偉大。(責任編輯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