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媛春
對于“韓流”二字,人們并不陌生。它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活躍在電視熒屏,由此在我國形成一種獨特的韓國文化景觀。中國最早引進的韓劇是1993年的《嫉妒》,但并未受到觀眾廣泛的關注。直到1997年的《愛情是什么》首次在央視播出,其最高收視率達64.9%,成功打響了進軍中國市場的第一槍。之后的“韓流”便再也沒有冷卻過,很多頻道專門設立韓劇劇場,中央8套就是典型。從早期的《看了又看》《人魚小姐》《黃手帕》等家庭倫理劇,《藍色生死戀》《天國的階梯》《對不起我愛你》等愛情悲劇,再到2013年的《繼承者們》,尤其是《來自星星的你》再次刮起了一股強勁的“韓流”風。如今,主打青春偶像劇的韓劇為何能俘獲一大批觀眾的芳心?下面,筆者試圖從受眾心理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研究。
韓劇迎合女性心理需求
所謂受眾被性別化,本質(zhì)上并不是指受眾構成的性別比,而是指受眾(受眾群)被有意識地按照特定的女性或男性經(jīng)驗,被賦予某種差別意味的程度。韓劇的關注度都存在這種“性別化的受眾”的現(xiàn)象,就和早期的廣播電視“肥皂劇”的研究一樣,韓劇將其排檔期、內(nèi)容設計以及對家庭主婦這一角色的塑造和認可交織在一起,由此對女性具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
2008年,有一個名為《韓劇害了中國女人》的網(wǎng)貼風靡,因為當時追韓劇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中年婦女。韓劇中的家庭倫理劇主要是以尋常家庭中的小人物和小事件為主,走的基本上是單一的情感路線,將愛情、親情、友情、人情融于一體。這樣的低門檻、易理解、慢節(jié)奏,自然容易被觀眾所認知,尤其是長期以家庭為重心的家庭主婦們。
現(xiàn)今,沉寂了幾年的韓劇再次來襲,轉(zhuǎn)型為青春偶像劇的韓劇以《來自星星的你》證明了其成功之處。該劇在韓國播出時首播15.6%,為2013年SBS迷你劇最高首播收視率,播畢全劇最高收視率達28.1%,網(wǎng)絡最高收視率達72.1%,均位居韓國2013年迷你劇第一位。在中國網(wǎng)站點擊量超過25億,并成為史上第一部百度指數(shù)破400萬的電視劇,在整個亞洲地區(qū)走紅?!秮碜孕切堑哪恪返墓适隆⑷宋?、制作等方面都十分精良,且緊跟時代的步伐,符合當下受眾,尤其是女性受眾的審美心理和需求。
韓劇中的擬態(tài)生活空間
《來自星星的你》講述了一個名叫都敏俊的外星人,穿越到朝鮮時代至現(xiàn)代生活了400年,但他只愛上了國民頂級女演員千頌伊,他們逐漸消除彼此間的誤解,克服危險追尋真愛的浪漫愛情喜劇故事。
擬態(tài)環(huán)境,也稱為信息環(huán)境,它并不是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鏡子”式的再現(xiàn),而是傳播媒介通過對象征性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重新加以結(jié)構化以后向人們展示的環(huán)境。而《來自星星的你》也是如此,給受眾構建了一個擬態(tài)環(huán)境,更多的是展現(xiàn)主人公的擬態(tài)生活空間,男主角都教授帥氣俊朗,還擁有瞬間移動、定格等超能力,女主角氣質(zhì)脫俗……說到底,大部分韓劇給受眾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工廠,王子與灰姑娘式堅貞不渝的羅曼蒂克愛情故事并不少見。正是因為劇情設置與現(xiàn)實生活相差甚遠,而美好的故事總是令人向往,才能讓廣大的女性受眾“移情”其中流連忘返。
韓劇使受眾心緒轉(zhuǎn)換
所謂心緒轉(zhuǎn)換效用,是指電視節(jié)目可以提供消遣和娛樂,能夠幫助人們“逃避”日常生活的壓力和負擔,帶來情緒上的解放感。在《來自星星的你》中,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受眾感官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鳴,讓受眾的心緒得到了轉(zhuǎn)換。
(一)感官享受。
1.視覺美感。韓劇的主演都是俊男靚女,這其實也需要包裝美化。韓劇往往能夠給受眾帶來視覺上的美感,帶給人們美的享受,即很多人常說的“養(yǎng)眼”,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人物造型。以《來自星星的你》為例,女明星千頌伊每一集中有3-4套服裝造型,不僅款式新潮,而且大多數(shù)都是歐美國際大品牌。這引得受眾的進一步追捧,甚至連很多國內(nèi)一線女明星都在微博上分享觀看的感受,例如伊能靜、趙薇等。她們擁有眾多粉絲,于是粉絲會進行二次傳播,以此循環(huán)往復甚至更多,這些明星無形之中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意見領袖”的角色。二是場景布置。青春偶像劇的韓劇多以“唯美”著稱,在《來自星星的你》中,有一段冰面雪景戲。整個畫面被皚皚白雪裝點的玲瓏剔透、潔白無瑕,就好似象征著都敏俊和千頌伊純真的愛情,二人置于此情境中,就好似一個清新、浪漫的童話世界。
2.聽覺刺激。韓劇的主題曲和插曲總是會在播映過程中反復出現(xiàn),與故事劇情融會貫通。目前,在各音樂排行榜和點播率上,《來自星星的你》里面的歌曲都廣受喜愛。百度音樂新歌榜中,金秀賢演唱的《你家門前》排第三;QQ音樂日韓單曲榜中,排名前五的歌曲全部被《來自星星的你》收入囊中……由此可見,韓劇吸引受眾的不僅在于眼球,還在于耳蝸,故事加音樂予以鋪墊襯托更易達到高潮、直擊內(nèi)心深處。
(二)情感共鳴。
縱觀韓劇劇情,并無太多曲折離奇的安排設置,但共性在于走情感路線,并且以愛情作為主線條,敘述男女主人公如何艱難地在一起,其結(jié)果無非就是喜劇或是悲劇元素。韓劇以此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受眾的情感,讓受眾沉浸在其中感受一種世俗的美。尤其是那些被日常生活和工作所累的受眾,急需這種質(zhì)樸的愛、質(zhì)樸的同情與關懷。而在電視劇演繹“擬態(tài)生活空間”中,可以尋找到一絲情感上的慰藉。眼里看的是韓劇,心里回味著自己的生活,形成強大的情感共鳴,這是韓劇走紅的社會文化心理。
韓劇受眾文化的傳播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關于《來自星星的你》的相關討論也不少。很多知名人士紛紛亮出自己的觀點,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奚美娟認為韓劇之所以能在中國社會掀起一股風潮,這足以看出韓國電視劇不可低估的力量。跨文化傳播(Intercultual Communication),指屬于不同文化體系的個人、組織、國家之間所進行的信息傳播與文化交流活動。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最根本的要立足本土文化,弘揚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傳播現(xiàn)代的先進文化。韓劇能夠走出國門,在亞洲站穩(wěn)腳跟,有其深層次的文化因素。
(一)認同感源于相似的文化背景。
據(jù)考證,《來自星星的你》中“都”和“千”的姓氏都起源于中國古代。相同的儒家文化背景,加上地理位置與中國鄰近,又同屬于東亞文化圈,千百年來的文化上的交流與溝通不在少數(shù)。兩國的文化信仰、生活習慣、家庭觀念和風俗傳統(tǒng)都有著極其相似的元素和特質(zhì),這種文化上的相似甚至相通之處都讓受眾在接受韓劇傳播信息的編碼和解碼的過程中,產(chǎn)生親切感和認同感。
(二)獵奇性來自不同的文化內(nèi)容。
盡管中韓兩國在文化背景上具有相似性,但隨著兩國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的發(fā)展,尤其是兩國不同的文化政策,導致在文化內(nèi)容上必然各具特色。
分析比較兩國的文化差異性,最直觀的差異在于韓國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在韓劇中,時常會看到韓國獨特的飲食文化,例如泡菜、清酒;韓國女性在正式場合衣著傳統(tǒng)服飾;韓國人老幼尊卑的傳統(tǒng),給老人行禮等場景。這些無疑都構成了受眾對韓國文化的獵奇心理,并予以關注。反思一下,這些帶給中國受眾產(chǎn)生興趣的點其實都源自于我們自身,而今卻是中國受眾心理的空缺和迷惘。
為了推動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韓國在1998年就正式提出“文化立國”方針,并在1999年至2002年先后頒布一系列扶持文化法律保障政策。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以韓國大眾流行文化為代表的“韓流”一舉進占中國文化娛樂市場。面對韓國大眾文化的異軍突起給中國帶來的各方面影響,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和反思?!绊n流”來勢洶洶,我國的影視劇如何才能走出國門,應該建立怎樣合理的生產(chǎn)機制以及行之有效的市場運營等問題迫在眉睫。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jīng)大學)
欄目責編:曾 鳴
參考文獻:
1.丹尼斯·麥奎爾:《受眾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丹尼爾·貝爾,趙一凡等譯:《資本主義文化矛盾》,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9年版。
4.林潔?。骸秾n國電視劇在中國流行現(xiàn)象的跨文化解讀》,《蘇州大學》,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