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華
斯圖加特芭蕾奇跡
文/何華
一個時代造就一種典型人物,“多余人”大概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特征。
芭蕾舞劇《奧涅金》是根據俄羅斯文學家普希金的詩體小說《葉甫根尼·奧涅金》改編,以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多段不同體裁的音樂為基礎編曲,被譽為“20世紀國際舞壇的曠世杰作”。當代編舞大師約翰·克蘭科精心打造了這部3幕芭蕾舞劇??颂m科領導德國斯圖加特芭蕾舞團12年,創(chuàng)作了多出經典舞劇,不僅被奉為20世紀舞劇大師之一,更為舞壇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芭蕾明星和編導大師。而他一手創(chuàng)造的“斯圖加特奇跡”,確立了該團國際頂級舞團的地位。
我喜歡看舞蹈,當然是指那些跳得好的,譬如沈偉舞團的《聲唏》、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的一招一式、希薇·紀蓮(Sylvie Guillem)的一舉一動,還有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的《吉賽爾》。這些年看了不少舞蹈演出,經過記憶篩選,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上面這些。
最近,斯圖加特芭蕾舞團來新加坡演出他們的鎮(zhèn)團之寶—《奧涅金》。說到這個團這個舞,就不能不提編舞大師約翰·克蘭科(John Cranko),1961年至1973年,他在斯圖加特芭蕾舞團擔任總編導,一手打造了斯圖加特芭蕾奇跡,短短12年內把它提升為世界頂尖芭蕾舞團。藝術不是憑空吹噓的,得靠作品說話,克蘭科精力旺盛,靈感源源不斷,12年內他為舞團創(chuàng)作了40多出長短舞劇,其中《奧涅金》《馴悍記》《羅密歐與朱麗葉》《撲克游戲》等已成經典,其中以《奧涅金》最為出名。
克蘭科本應有更大的成就,可惜天妒英才,1973年6月26日他率團赴美演出,返回時因服用安眠藥過敏引起心臟病發(fā)作而離世,享年46歲。這固然是個悲劇,但對一個騰空翻跳的舞者來說,生命終結在飛行中的高空,也算死得其所。
芭蕾舞劇《奧涅金》根據普希金的同名詩體小說改編,約翰·克蘭科于1965年創(chuàng)作完成,德國當代著名作曲家?guī)焯亍ずR蚱潯に雇袪柶澑鶕窨煞蛩够撉偬浊端募尽愤M行改編和配器。
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的俄羅斯,詩人奧涅金厭倦了城市生活,跟隨好友連斯基來到鄉(xiāng)間散心。在這里,他結識了連斯基的未婚妻奧麗加以及她的姐姐達吉雅娜。天真純潔又充滿幻想的達吉雅娜對奧涅金一見鐘情,鼓起勇氣寫下一封求愛信之后,換來的卻是冰冷的拒絕,這令她傷心不已。為了發(fā)泄自己的不滿,奧涅金故意在一次舞會上與奧麗加調情,他的行為激怒了連斯基,雙方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最終連斯基向他提出決斗。雖然兩人心里都認為這是一場莽撞的賭氣,但事已至此無法回頭。槍聲響起,連斯基死去,奧涅金也在那之后遠走他鄉(xiāng)。多年后,奧涅金與達吉雅娜再度重逢,此時他方知道真情誰屬,奈何達吉雅娜早已成為別人的妻子,她毅然拒絕了奧涅金的求愛,一如當年他對自己一般……
普希金筆下的男主角奧涅金是“多余人”(零余人)形象的鼻祖,郁達夫深受其影響,寫了不少自嘆自憐的零余人。有些上海女孩的看家本領是“作”,但也就是小作,舊俄貴族多余人“作”起來,那可就是大作了,作出人命了。一個時代造就一種典型人物,“多余人”大概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特征。
芭蕾當然要看愛情戲,男女雙人舞相互搭配最有看頭?!秺W涅金》在新加坡演出3場,3組首席男女演員輪番上陣,我看的那場奧涅金和達吉雅娜分別由Alexander Jones和Miriam Kacerova飾演,兩人表現出色,大有可觀。整部舞劇,結構緊湊,一氣呵成,克蘭科的絕活是雙人舞,不管是奧涅金和達吉雅娜,還是連斯基與奧麗加,他們的雙人舞舞技高超、藝術美感充沛,給人極大的享受??颂m科給該團留下了“動作跟著情感走”的良好傳統,再高難度的技巧也不覺得炫耀,只覺得是必須。前上海芭蕾舞團演員沈芷華老師告訴我,三十多年前她看海蒂跳達吉雅娜的版本,舉手投足都是戲。雙人舞上拋下接,空中轉體,美不勝收。上海芭蕾舞團想學,卻怎么也不得要領。
我唯一覺得遺憾的是奧涅金穿燕尾服跳舞,美感打折。屁股上的兩片布晃來晃去,礙眼。只有一場奧涅金沒穿燕尾服,即女主角夢中和奧涅金纏綿起舞,這段鏡子雙人舞,無論托舉、旋轉、移動、拋跪,兩人都配合得嚴絲合縫,其精彩程度超過《羅密歐與朱麗葉》里的陽臺雙人舞。奧涅金從鏡子里幻化而出,源于古老的傳說—女孩望著鏡子,凝神祈禱,便會見到自己的意中人。
這段夢中鏡子雙人舞,讓我想到昆曲《游園驚夢》里杜麗娘和柳夢梅的夢中相會。再說芭蕾和昆曲都是謳歌愛情的,是吃青春飯的,小生花旦是絕對的主角,所謂“十部傳奇九相思”,而芭蕾跳來跳去也都是“男女相思”。芭蕾舞劇《斯巴達克斯》《戰(zhàn)爭與和平》,這類題材不屬于芭蕾的主流,只可偶爾為之,就像《十五貫》并非昆曲的正宗,兩者是一個道理。
克蘭科不僅雙人舞變幻得花樣百出,群舞一樣編得新穎,第一場鄉(xiāng)村男女的集體舞蹈,歡快俊朗,“接地氣”,看得我心花怒放。我和朋友打趣道:“端上長槍,就是我們的‘紅色娘子軍’了?!边€有,連斯基決斗前,在月光下的獨舞,不僅古典,而且現代,克蘭科不墨守成規(guī),他吸納現代舞的肢體語言,傳達出連斯基的內心痛苦。
這部舞劇處處是對比,鄉(xiāng)村舞會和宮廷舞會,女主角和男主角一前一后的態(tài)度的逆轉,姐姐和妹妹性格的反差,歡快舞會下人物悲痛的心情。對比,是一種簡單化的呈現,大而化之,不同于細膩含蓄的文字表達,但非常適合芭蕾這種肢體藝術,觀眾一看就明白。
難得看到這么好的芭蕾舞。
《奧涅金》青年詩人葉甫蓋尼·奧涅金一日與好友連斯基來到鄉(xiāng)下散心,遇到一對姐妹花,妹妹奧麗加和連斯基相愛,姐姐達吉雅娜則瘋狂地愛上了奧涅金,連夜寫信追求他,但奧涅金冷冰冰地拒絕了她的愛情。奧涅金故意追求妹妹奧麗加,讓連斯基非常生氣,向他發(fā)起挑戰(zhàn)。決斗中,奧涅金槍殺了連斯基,他受到良心的譴責,開始浪跡天涯。等他再次見到達吉雅娜時,她已經來到圣彼得堡,并嫁給了一位將軍。奧涅金這時才發(fā)現,原來他一直深深愛著達吉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