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葉紅
摘 要: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總會遇見學生各種錯誤,有意料內的,有的卻會讓我們措手不及。教師平時要注意在包涵的基礎上多留意學生的錯誤,充分利用錯誤資源喚起學生質疑的心態(tài)與探究欲望,本人結合自己多年利用錯誤進行的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包容;抑制;將錯就錯;欲擒故縱;提升
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常會遇見學生出現(xiàn)各種錯誤,有時是因為對題意領會不徹底,或者未吃透要求,再有是學生對知識遺忘所致,有些問題老師反復強調,學生依舊一錯再錯,教師該如何處理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一線教學的經(jīng)歷對這個問題做個簡單闡述。
1 容錯——善待錯誤,珍惜學生的每一次真善美
課堂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探索,探索需要嘗試,嘗試就可以有失誤,教師假如對學生的錯誤加以呵斥,不僅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更容易挫傷學生求知欲,導致學生灰心。所以教師應該正視學生的錯誤,寬容并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例如,剛接觸幾何時,學生屢屢出現(xiàn)“線段A”、“ ∠AB”等低級錯誤,我總是很耐心地向他們重復圖形的表示方法,又如在應用題中,讓大家“……求甲、乙兩人的速度分別是多少。”也總會有學生設“甲、乙兩人的速度分別是x公里”,不僅設元不分開,還單位錯誤,并且同樣問題屢屢出現(xiàn),我也會不厭其煩的進行糾正,學生在屢次錯誤之后聽講往往會很投入,這個時候的分析效果會相當好。
錯誤是寶貴的資源,教師不應斥責,而要幫著學生疏通癥結,尋求最近的突破口,寬容支持的課堂氛圍會讓學生毫無心理壓力,反而由于自身的努力得到肯定而對學習興趣滿滿,勇于挑戰(zhàn)。所以,寬容學生,容忍錯誤,讓錯誤陪伴師生共同進步,這是一個值得深究的課題。
2 抑錯——警鐘先敲,將常見錯誤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
教師平時要充分捕捉錯誤資源并用到教學中去。找準時機呈現(xiàn)錯例,能先入為主控制住學生的思維方向,這樣防患于未然可以控制同類錯誤大面積爆發(fā)。
例如,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時,我會提醒同學嚴格遵循等式基本性質:不要漏乘沒有分母的項;在處理應用題時,我也會提醒學生速度單位別寫成“千米”、“米”等;再如“∠1+∠2=90°,∠2+∠3=90°,∠1=∠3是什么理由?”很多學生往往把“同角的余角相等”說成“等量代換”,這樣的問題更要早提,丑話說在前頭自然就可以避免很多瑣碎的錯誤。
貝恩布里奇說:“錯誤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有些知識必須在嘗試中領悟,有些則可以直接防患于未然。在學生的認識發(fā)生偏差前教師把錯誤提前展示實行控制,將錯誤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自然可以減少曲折,讓學生少走很多彎路。
3 揚錯——將錯就錯,將錯誤化弊為利拓寬學生思路
揚錯,即把錯誤放大,如果教師能夠將學生的錯誤放大到包含大量知識,不僅能加深學生印象,使大家不在同一地方栽跟頭,更可以順便復習其他知識,將錯就錯地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理解問題,能更好的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3.1 強調同類知識,加深印象
有時學生概念混淆,教師就要換著方向來強調,如在《平方根與立方根》中:
教師: 的平方根是多少?(學生:±4)因為±4平方都是16對吧?(對)也就是說,16的平方根是±4?所以 和16一樣是吧?
沉默許久,有反對聲出現(xiàn),教師:出什么問題了?
有同學答:問的不是16的平方根, 是4,所以答案是±2!
問題解決,教師乘勝追擊:不錯,那么22是哪個數(shù)的平方?是2吧?
學生思考一會后,反對聲四起:不對,22是4,4是±2的平方!
教師:哦對啊,4是±2的平方,那有沒有哪個數(shù)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一樣啊……
教學中,我們需要故意放大錯誤讓學生尋求根源,以毒攻毒最容易引起學生反思,當反思成為一種習慣,錯誤就不再可怕了。
3.2 拓寬共性知識,融會貫通
“以錯治錯”可以讓學生反思,而“以錯養(yǎng)對”則更能讓學生融會貫通。例如在教線段時:
問題:如圖1,圖中共有多少條線段?
變式一:如圖2,圖中共有多少條線段?
變式二:圖2中共有多少個小于平角的角?
變式三:現(xiàn)有四根小木棍分別為4cm、5cm、6cm、7cm、其中任意取三根都可以搭成一個三角形,請問,共有多少種搭法?
變式四:把剛才的小木棍變成5根4cm、5cm、6cm、7cm、8cm,答案有什么變化?
原題學生基本可以解決;對變式一,學生無序的胡亂點;變式二,徹底亂七八糟,接下來更是不知所云。
等他們徹底陷入困境,我慢慢開腔:“現(xiàn)在我來教大家怎樣有序的一次性完成這類問題,不重復不遺漏。”學生很驚訝很期待。
所謂有序,即仿照原題,如變式一,我們先將圖中字母按順序排好,得到點A、B、C、D、E、G、M、P,點A分別與點B、C、E、G、M間有線段,共5條;點B分別與點C、E、G、M、P間有線段,也是5條,依次類推;對于變式二,同樣將字母排好隊,以每個字母為頂點累計;對于變式三,我教學生“取三剩一”:三條線段可以構成一個三角形,選取三條線段后,還剩一條,因為剩一條共有四種不同方法,所以,共有四種構成三角形的方法;對變式四,大家按照我的指導,結合剛才的過程,很快有了正確答案。
“錯誤乃正確之母”,面對學生一個錯誤,教師牽扯出一串類似問題,就可以讓錯誤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所以,教師站在數(shù)學價值的角度上審視錯誤,結合錯誤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完整的平臺,自然可以將教學水準提到另一個高度。
3.3 利用錯誤答案,開拓思維
錯誤不僅需要改正,有時還能被用來提升學生思維。
例如:完成某工程甲和乙分別需要10天和6天完成,現(xiàn)由甲先做2天,乙再加入合作,完成這項工程共需用多少天?設完成這項工程共需x天,下列方程正確的是( )
基本所有的學生都選A,個別同學選D引來大家的嘲笑,所以宣布了答案D后大家都很吃驚,我再讀一遍題目并大聲強調:“總共,什么意思?包括甲先做的2天嗎?(包括)那么甲的不就是總共的時間么?(是)那乙呢?學生搶答:(x-2)天,問題解決。為了區(qū)分雷同式子,加深學生印象,我又讓大家對題目微改來配合另外三個答案,課堂氣氛瞬間火爆,經(jīng)過討論我們最終為每個式子配上了合適的題目。
利用錯誤答案改編題目,能一定程度的提高學生的求異思維,教師這樣“將錯就錯”,不僅可以給學生營造新的思維空間,還能使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加縝密,邏輯性更強。
3.4 教師故意做錯,引起注意
教師解題時故意犯些錯誤,讓學生發(fā)現(xiàn)并糾正,同樣可以起很好的警戒作用。
例如去括號時,如果括號前面是負號,學生總會只改變括號里第一項的符號,我在課上故意也這么做,學生立即會大喊:“老師錯了!”我假裝恍然大悟:“我這么熟練怎么還會錯了呢?!边@樣的事情持續(xù)發(fā)生幾回,學生自然印象深刻。教師這樣在課上讓自己犯錯,不僅能調節(jié)課堂氣氛,最重要可以引起學生注意,從而提起警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如果單純依靠教師糾正得以改善,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自我修整,明白錯誤的根源,在否定中進步,才能讓錯誤發(fā)揮出最大功效。
4 誘錯——欲擒故縱,成就數(shù)學思維的精彩
如果說,“放大錯誤”是一種能耐,那么,“玩轉錯誤”就是一種境界了。有時候教師適當設置陷阱,讓學生跌倒后再幡然醒悟,從而產生深入的思考。
教完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后,我問:方程x2+3x+10=0與2x2+4x-3=0的所有的根的和是多少?一元二次方程兩根和為 ,大家都很快得到兩個方程兩根和分別是-3與-2,最終答案-5。
接著我開始幫他們驗算,第一個方程中△=b2-4ac=+32-4×1×10=-31,學生一下子全楞住了,原來這個方程無解,那么,剛才的答案就全錯了!大家一下亂了陣腳,重新開始驗證。
教學不需要喋喋不休,讓學生在“陷阱”里摔個跟頭,一切自可以柳暗花明。
想造就學生無窮的智慧,就要先看盡學生無盡的錯誤,華羅庚曾說:“天下只有啞巴沒有說過錯話,天下只有白癡沒有想錯過問題,天下沒有數(shù)學家沒算錯過題?!睌?shù)學的教與學中,錯誤都是無法避免的,所以我們要理性的看待、坦然的面對并且智慧地運用錯誤,這樣,錯誤就可以成為數(shù)學課堂里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學習不停,錯誤不息,研究不止,我要與我的學生同探討共進步,讓錯誤綻放成數(shù)學教學里最華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