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 覃維彬
【摘 要】一位大四男生由于研究生考試臨近,產生了考前焦慮的心理問題,表現(xiàn)為緊張、焦慮和情緒低落,影響了其正常生活和造成學習效率的降低。攝入性會談以及輔助心理測驗的方法,診斷該求助者為一般心理問題。在與求助者協(xié)商咨詢方案之后,主要運用系統(tǒng)脫敏療法咨詢方法,緩解求助者的焦慮情緒,幫助求助者重試信心,增強抗挫能力,咨詢效果較好。
【關鍵詞】一般心理問題 考試焦慮 放松訓練
一、一般資料
(一)人口學資料
李某,男,22歲,獨生子,性格內向,某普通高校大四學生,漢族,未婚,中等個頭,體態(tài)偏瘦,無重大軀體疾病史,無精神病家族史。出生于一個鄉(xiāng)鎮(zhèn)家庭,家庭成員還有父母。
(二)個人成長史
求助者家庭經濟條件寬裕,關于學習方面的支出父母對李某從不吝嗇,因此李某在讀書的過程中沒有經濟方面的壓力,更多的是學業(yè)的壓力和父母對他的期望。學習成績是李某和父母交流最多的話題,這無形也給李某很大的壓力,李某也知道父母賺錢也不容易,這也是李某一直很努力學習的動力之一。一直以來成績都不錯,這成績的背后都是李某努力的結果,而且李某也相信天道酬勤,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回報的。但是在復習考研以來,總是感覺自己的復習效率不高,該記的知識點,總是背了很快就忘記了,心里沒底。最近覺得自己對考試產生焦慮,而且感覺越來越強烈,也害怕考試的到來。
(三)精神狀態(tài)
情緒焦慮低落、精神不振,思維清晰,人格較為穩(wěn)定。
(四)心理測驗
焦慮自評量表(SAS)標準分 57,提示有輕度焦慮;(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二、主述和個人陳述
(一)主訴:一個多月來情緒越發(fā)低落,倍感緊張焦慮,害怕面對考試,并伴有睡眠質量下降,食欲不振等表現(xiàn)。
(二)個人陳述:我來自南方的一個小城鎮(zhèn),獨生子。父親是建筑技術員,母親在家開零食店,家庭經濟條件寬裕,家人很重視我的學習成績,且期望也挺高的。我自幼學習勤奮上進和有一股不服輸?shù)膭?,記憶力較強,學習成績在班上較為靠前。小學到高中的學業(yè)都較為順利,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但到了大學發(fā)現(xiàn),隨著學習的內容難度逐漸增加,自己原來的學習方法不太適應大學的學習內容,成績不如從前,而且一遇到重要的考試就容易緊張和焦慮,雖然我憑借自身的勤奮刻苦還能勉強應對?,F(xiàn)今到大四,經過考慮和父母的同意決定考某大學的研究生。剛開始準備時,還是信心滿滿的,但隨著考試時間的臨近,常常感到焦慮和緊張,心靜不下來也看不進去書,感覺腦子不好使了和記憶力下降了,比如昨天背過的內容今天就不記得了。開始的時候自己認為這是經過長時間的復習的原因導致疲勞的產生,以為經過適當?shù)恼{整就可以恢復的。常常明明感到很困,躺下來卻睡不著,心里總覺得不踏實,總想著考試的事,擔心自己考不上??捎謸淖约盒菹⒉粔?,會影響明天的學習效率,害怕會形成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于是又強迫自己能盡快睡著,可結果就是失眠。特別是最近一個月,焦慮感更加嚴重了,更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學習,總是擔心自己在答題時腦子一下子空白了。因此影響食欲,而以前的胃口一直很好,飯量一般,現(xiàn)在飯都吃不下了,加上失眠的問題也很嚴重了。我以前每次重要的考試前都比其他同學更為緊張,比如期末考試,但都能通過。而現(xiàn)在無法很好地復習,睡覺也睡不著,對此非常懊惱。室友建議我放松一段時間試試看,完全放空自己,不想任何關于考試的事情,但效果不佳,所以來求助心理咨詢中心。
三、咨詢師的觀察和他人的反映
(一)心理咨詢師觀察:衣著整齊干凈,符合大學生身份。眼圈發(fā)黑,滿臉愁容和倦態(tài),情緒低落,語調較為低沉,語速較慢。身體和智力方面均發(fā)育正常,思維意識正常、清晰,語言表達正常。情感反應穩(wěn)定,但在談到考研的事情時,情緒明顯擔憂和焦慮。
(二)他人反映:其同學描述的情況與李某主訴的基本一致,但認為李某是面對考試太過于緊張和看重結果才會形成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
四、病因分析
(一)生物學原因
求助者曾經到醫(yī)院檢測過,無器質性病變,因而并沒有明顯的生物學原因。
(二)社會原因
在李某的生活家庭環(huán)境中,父母對他的期望高,這無形的壓力加到李某的身上,不想辜負父母對其的期望,加上近來的考研復習效果不好,因此心理感到非常焦慮,隨著考試時間的越來越近,和復習的效率下降加重了這次的焦慮。
(三)心理原因
1. 認知方面:錯誤認知,認為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對應的回報的,考研復習的效果不好害怕辜負了父母的期望,擔心考試的成績不好;
2. 行為方面:遇到問題時缺乏解決問題的技巧和策略,進而加重了問題時焦慮的傾向。
3. 性格方面:性格內向,不愛交往。
五、評估與診斷
(一)評估依據(jù)
依據(jù)李某的癥狀和測試結果診斷李某的問題為焦慮情緒。理由有三:首先,該情緒是近期發(fā)生的,其反應的強度在可理解范圍內;其次,時間上,該情緒持續(xù)的時間不到一個月,焦慮的情緒還未泛化;最后,對其他的社會功能也并未造成影響。因此診斷的結果為一般心理問題。
(二)鑒別診斷
1.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jù)病與非病的三原則,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統(tǒng)一的,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主動的求醫(yī)行為,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嚴重心理問題有強烈的反應,且已泛化,社會功能受到嚴重的影響的特征,時間上嚴重心理問題的病程大于2個月,根據(jù)求助者的情況,亦可排除。
3.與神經病癥相鑒別:在病癥上,神經癥的特征是嚴重影響到社會功能,問題也出現(xiàn)了回避和泛化,且已經是充分泛化,神經癥的反應與初始事件的本身是不相關的,在時間上,神經癥持續(xù)的時間為大于三個月或三年。根據(jù)求助者的病癥,可以排除神經癥。endprint
六、制定咨詢的目標
(一)具體目標:緩解求助者的關于考試的焦慮癥狀,使其的生活和學習恢復正常,改善睡眠質量,以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應對研究生考試。
(二)最終目標:通過咨詢,提高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實現(xiàn)人的潛能,促進人格完善,最終促進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發(fā)展。
七、制定咨詢方案
(一)主要咨詢方法與適用原理
1.主要咨詢方法:系統(tǒng)脫敏療法。
2.適用原理
學習理論是系統(tǒng)脫敏療法的理論基礎?;炯僭O是個體是通過學習獲得了不適應行為的;個體可以通過學習消除那些不適應行為,也可經通過學習獲得所缺少的適應性行為?!跋到y(tǒng)脫敏法”是由交互抑制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心理治療法。即當患者面前出現(xiàn)焦慮和恐懼刺激的同時,“系統(tǒng)脫敏法”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步驟,按照刺激的強度由弱到強,由小到大逐漸訓練心理的忍耐力、承受力,增強求助者的適應力,從而達到最后對真實體驗不產生“過敏”的反應,保持身心正常的狀態(tài)。
(二)咨詢過程中,雙方履行特定的責任、權利與義務
(1)求助者的責任、權利與義務
責任:向咨詢師提供與心理問題有關的資料必須是真實可靠的;積極配合咨詢師的咨詢工作的進行,一起梳理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完成咨詢師布置的作業(yè)。
權利:對咨詢師咨詢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有權利了解;有權利選擇或選換合適的咨詢師;有權利了解咨詢師的職業(yè)教育背景;有提出轉介或終止咨詢的權利;對咨詢方案的內容有知情、協(xié)商和選擇的權利。
義務:對雙方協(xié)商好的咨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有遵守和執(zhí)行的義務;作為求助者應當尊重咨詢師并且遵守商定好的預約咨詢時間,如有特殊情況須提前告知咨詢師。
(2)咨詢師的責任、權利與義務
責任:幫助求助者認清和解決心理問題;恪守保密原則。并向求助者說明保密例外。
權利:有了解與求助者心理問題相關的個人資料的權利;本著對求助者負責任的態(tài)度,有向求助者提出轉介或終止咨詢的權利。
義務:有遵守和執(zhí)行協(xié)商好的咨詢方案全面的內容的義務;作為咨詢師應當向求助者介紹自己的職業(yè)教育背景且尊重求助者,遵守咨詢行業(yè)的行業(yè)規(guī)定和職業(yè)操守,遵守商定好的預約咨詢時間,如特殊情形可提前通知求助者。
(三)咨詢時間和收費
咨詢時間:每周1次,每次45—60分鐘,共7次。
咨詢收費:免費。
八、咨詢過程
(一)診斷階段
第一次咨詢
目的:彼此建立起良好的咨詢關系;了解基本情況,進行心理測試;確定主要問題。
過程:首先咨詢師與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獲得求助者的信任,并向其介紹咨詢過程中有關的規(guī)則和事項;采用攝入性會談法與求助者進行深入的談話,引導求助者描述自己的煩惱,以及收集求助者的相關資料;并讓其做相關的心理測試,如焦慮自評量表(SAS)
(二)咨詢階段
第二次咨詢
目的:進一步加深咨詢關系;初步學會放松技巧。
過程:首先簡單明了地向求助者說明系統(tǒng)脫敏療法的原理及過程:其次教授求助者放松技巧;最后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其放學后堅持放松技巧的練習,盡力做到熟練。
第三次咨詢
目的:設計焦慮等級表。
過程:檢查求助者放松訓練的效果,看其是否已經掌握了放松訓練技巧,再一次和求助者一起學習放松技巧:通過舉例向求助者傳授構建焦慮等級表的制作方法,接著讓求助者說出引起焦慮的情形,并要求其把這些情境進行排序,從最小到最大的焦慮;最后布置作業(yè),繼續(xù)練習放松技巧。
序列事件焦慮程度(0—100):
1. 考前一個月想到考試時 10
2. 考前兩周想到考試時 20
3. 考前一周想到考試時 30
4. 考前三天想到考試時 40
5. 考前一天想到考試時 50
6. 考試當天早晨 60
7. 考試即將開始 70
8. 坐在考場開始答題 80
第四次咨詢
目的:使用系統(tǒng)脫敏療法,緩解焦慮癥狀。
過程:首先向求助者說明脫敏訓練的具體操作程序;接著按照在第三次咨詢做好的劃分焦慮等級表,病進行逐級脫敏(由小到大),反復的次數(shù)依據(jù)求助者在想象到每一等級時不再感到緊張和焦慮時來設計,如果焦慮的分數(shù)超過25分,則需繼續(xù)做放松訓練;最后布置家庭作業(yè),依照本次介紹的方法,作為本次咨詢內容之一,家庭作業(yè)布置(4級),用放松對抗焦慮。
第五次咨詢
目的:繼續(xù)進行脫敏的訓練,減輕焦慮癥狀。
過程:檢查作業(yè)完成情況,以此判斷求助者是否已經掌握運用放松技巧來對抗4級焦慮事件:接著進行5、6級焦慮事件的想象與放松,不限次數(shù)的重復練習,直到求助者再次想象到此情景不再感到焦慮時為止:繼續(xù)布置作業(yè),要求求助者回去后繼續(xù)堅持系統(tǒng)脫敏訓練。
第六次咨詢
目的:進行最后兩級焦慮事件的脫敏,使求助者在應對考試時不會再有過度的焦慮情緒。
過程:回想4、5、6級焦慮事件的想象與放松,進行7、8級焦慮事件的想象與放松,不限次數(shù)的重復練習,直到求助者再次想象此情境不再焦慮時為止。
第七次咨詢
目的:結束咨詢,檢查與強化咨詢效果
過程:總結整個咨詢心得,并強化、檢查咨詢效果;已經基本達到咨詢目標,可結束咨詢,鼓勵求助者在未來的現(xiàn)實生活中,堅持運用放松技巧克服焦慮,樹立起信心去面對以后的考試。
九、咨詢效果的評估
(一)求助者的自我評價和主觀體驗:求助者認為焦慮情緒明顯緩解了,能和同學探討有關考研的事情了,自信心也提高了。
(二) 心理測驗結果:焦慮自評量表(SAS),標準分48分,與首次測評相比,焦慮癥狀明顯下降,說明此次咨詢效果較好。[注:首次測評焦慮自評量表(SAS),標準分57分]
(三) 求助者生活改善:飲食、睡眠恢復正常,學習效率有明顯的提高。
(四) 求助者周圍人的評定:同學反映求助者情緒好轉了,不再愁眉苦臉,睡眠、飲食狀況改善,人也開朗多了。
(五)咨詢師的評定:根據(jù)咨詢師的回訪了解到,求助者的焦慮情緒明顯緩解,自我評價更為積極,能以正確的心態(tài)看待考研,達到了預期的咨詢目標,也促進了求助者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中國就業(yè)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組織編寫.國家職業(yè)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中國就業(yè)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二級技能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2.
[3]中國就業(yè)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三級技能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2.
[4]張伯源.變態(tài)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錢銘怡.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