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創(chuàng)新研究 碩果累累
張家口市農科院燕麥研究所是集燕麥科研、推廣、開發(fā)為一體的農業(yè)科研單位,也是中國大陸燕麥育種的重點研究單位之一。該所開展燕麥研究60余年來,研創(chuàng)了“皮、裸燕麥種間雜交”、“冀北裸燕麥生態(tài)育種法”、“裸燕麥單倍體育種法”、“裸燕麥核質雜種育種法”、“四倍體大燕麥與六倍體裸燕麥雜交技術”等多項具國際領先水平的新方法、新成果,使中國大陸實現了裸燕麥品種“早中晚”熟型和“高中低”產型的品種配套,育成的品種在河北省的推廣普及率達到100%,在全國的推廣普及率達到70%以上,累計創(chuàng)社會經濟效益50多億元;創(chuàng)新對光照不敏感資源900余份、燕麥米專用資源20余份以及蛋白質含量24%的裸燕麥新資源。
該所研究推廣的“旱地裸燕麥畝產100公斤的栽培技術規(guī)程”、“水地畝產250公斤的栽培技術規(guī)程”達到了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使華北“冀晉蒙”三省裸燕麥單產大幅度提高,累計創(chuàng)社會經濟效益20多億元?!奥阊帑湡o公害栽培技術”、“裸燕麥有機栽培技術”、以及“免秋耕晚播耕作技術”的應用,使“張家口燕麥”成為了中國大陸著名燕麥品牌。
60余年來,該所提出創(chuàng)新育種方法和技術9項,培育成“大鈴早”、“小46-5”、“冀張莜1號”、“冀張莜4號”、“壩莜1號”、“壩莜3號”等36個裸燕麥新品種應用于生產,為我國燕麥主產區(qū)更換品種4次,使我國裸燕麥的最高單產由1125公斤/公頃提高到5947.5公斤/公頃;提出栽培新技術5項,加工技術3項,制定各級標準13項;發(fā)表研究論文130多篇,著書和參與著書20余部;取得各級成果46項,獲得獎勵成果28項,其中,省級以上科技獎勵16項,“六倍體皮、裸燕麥種間雜交及其在裸燕麥新品種選育中的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皮、裸燕麥種間雜交技術及不同生態(tài)型系列化莜麥新品種選育”獲河北省長特別獎,“不同生態(tài)型系列化配套莜麥新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推廣應用”獲省星火二等獎,“優(yōu)質加工專用型莜麥新品種壩莜一號的選育與推廣”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研究水平居全國領先。
近年來,該所一方面開展產業(yè)化加工技術方面的研究,一方面選育燕麥片專用品種,還引入國內大型麥片廠家建有機燕麥生產基地。10年中,育成適宜加工麥片的品種3個,研究制定了國內第一個“裸燕麥有機栽培技術規(guī)程”和“裸燕麥無公害栽培技術規(guī)程”兩項省級標準,并在張家口壩上創(chuàng)建了100萬畝有機無公害生產基地,得到了國際IMO組織的有機認證;研究出了“國產裸燕麥加工技術”和“高纖維燕麥等加工技術”等多項裸燕麥初、深加工技術,有力地支撐了張家口市燕麥產業(yè)化的提升。在引進新加坡皇室麥片公司、上海歐德麥公司、廣西西麥等大型麥片加工銷售公司的同時,該所協(xié)助張北、萬全、康保三縣建立了燕麥初、深加工基地,使張家口的燕麥加工企業(yè)達到120多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yè)7家。張家口的燕麥加工形成了產業(yè)化,全市年加工銷售量達到15萬~20萬噸,企業(yè)年銷售收入達到2.5個億。僅萬全鎮(zhèn)燕麥加工園區(qū)的102家企業(yè)年加工銷售量就達到10萬噸,年銷售收入1.78億元,其產品銷往全國28個省市,形成全國有名的燕麥加工集散地。
技術傳承 人才輩出
張家口燕麥研究取得的顯著成績,得益于國家、省、市政府的支持,得益于各級科研部門的協(xié)同合作,得益于老專家的“傳、幫、帶”。老專家楊才研究員是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是北方燕麥研究開發(fā)中心的首席專家,也是中國燕麥育種和栽培專家與學術帶頭人;老專家田長葉研究員主持了“燕麥新品種選育研究”項目,在燕麥科研上取得了顯著成績,獲得國家級、省部級及地市級科技成果20多項(次),發(fā)表學術論文25篇,出版專著2部,為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張家口市拔尖人才。現任所長趙世鋒研究員,是國家燕麥蕎麥產業(yè)技術體系張家口綜合試驗站站長、河北省農業(yè)科技推廣專家委員會雜糧專家咨詢團成員、河北農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張家口市優(yōu)秀共產黨員。多年來,他倡導和主持調整了燕麥育種目標,以高產、優(yōu)質、多功能、專用型為突破點,選育出優(yōu)質食用、加工專用、糧草兼用、早熟備荒、飼草飼料等專用型燕麥品種11個及若干后備品系;主持了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外源DNA導入燕麥及種質資源創(chuàng)新”,首次通過此技術選育出 15份有利用價值的燕麥資源材料,研究水平達國際領先;主持了河北省重點推廣項目“優(yōu)質加工專用型莜麥新品種‘壩莜1號及配套栽培技術推廣”,實現了全國年應用面積300萬畝以上,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燕麥米、燕麥片生產和銷售,僅種植業(yè)年經濟效益達2.19億元以上,同時形成了5項創(chuàng)新推廣技術。
現在,燕麥研究所已形成老中青技術團隊18人,有研究員3名、副研究員6名、博士2名、碩士5名,研究力量顯著增強。其研究方向涉及資源、育種、栽培、種子、加工等多個學科,承擔國家財政部、科技部、現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以及省市科技部門多項研究任務。燕麥研究所立足國情,不斷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的研制與新成果的開發(fā)和轉化,為我國燕麥產業(yè)健康發(fā)展提供著源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