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威
(遼寧職業(yè)學院,遼寧 鐵嶺 112099)
淺析不同年代大豆品種農藝性狀間關系
劉 威
(遼寧職業(yè)學院,遼寧 鐵嶺 112099)
遼寧省是大豆主產區(qū),探索和研究遼寧省大豆主栽品種的演變規(guī)律十分重要,為了實現(xiàn)良種生產,必須研究品種的使用年限、特征特性、適宜區(qū)域等因素,以便于及時進行品種更新。對東北地區(qū)分亞區(qū)——遼寧大豆產區(qū)30 a來大面積種植品種的主要農藝性狀,包括株高、生育期、產量及其組成成分等性狀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大豆品種生育期經歷了由短到長的變化,目前向多樣化方向發(fā)展以適應不同生態(tài)地區(qū)的需求。產量性狀也隨著品種的更新逐步提高,且生育期越長,品種產量越高。
大豆品種;不同年代;農藝性狀;產量
種子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農業(yè)生產資料。在諸多的生產措施中良種所起的作用占全部增產措施所起作用的20%~30%,是其他任何措施代替不了的。隨著生產條件和栽培條件的改善,良種將會顯現(xiàn)出越來越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個優(yōu)良品種要在生產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并能維持較長的推廣年限,除其本身的優(yōu)良種性外,還要經常進行防雜保純,不斷進行品種的種子更新。
長期以來遼寧省大豆生產始終存在著品種混雜退化、農民盲目引種等嚴重問題,大豆栽培技術一直落后,良種良法不能很好的配套,給大豆生產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致使大豆的產量水平得不到大幅度提高。遼寧省是大豆主產區(qū),探索和研究遼寧省大豆主栽品種的演變規(guī)律尤為主要,為了實現(xiàn)良種生產,必須研究品種的使用年限、特征特性、適宜區(qū)域等因素,以便于及時進行品種更新。
試驗對東北地區(qū)分亞區(qū)——遼寧大豆產區(qū)三十年來大面積種植品種的主要農藝性狀,包括株高、生育期、產量及其組成成分等性狀進行比較,分析其演變趨勢,比較不同年代主推品種的共性及不同之處,解析品種更替原因和趨勢,以便為新品種選育提供參考和指導。
1.1 試驗材料
試驗選擇了分別在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三個不同年代,遼寧地區(qū)推廣面積較大的11個品種作為試驗材料,具體品種名稱見表1。
表1 試驗材料
1.2 試驗設計
試驗地設置在遼寧職業(yè)學院試驗田內,選擇地勢平整、肥力較好、排灌方便、無重迎茬,且無菟絲子、無大豆胞囊線蟲病發(fā)生的田塊。
試驗設3次重復,小區(qū)設置為5m行長、0.6m壟距、6行區(qū),小區(qū)面積為18m2,密度同當?shù)卮筇锷a。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足墑播種,播種時間為2012年4月25日,各試驗材料同一天內完成播種工作。播種要求深淺一致,確保一次全苗,及時間苗、定苗。
田間管理同當?shù)卮筇锕芾?。管理水平與當?shù)刂械壬a水平相當,及時中耕、施肥、排灌、治蟲。
1.3 分析方法
1.3.1 調查項目及方法 試驗調查項目有株高、底莢高度、主莖節(jié)數(shù)、有效分枝數(shù)、單株有效莢數(shù)、單株粒數(shù)、單株粒重、小區(qū)產量。收獲時,每個小區(qū)于生長均勻處連取20株,進行室內考種;取中間4行收獲計算產量,小區(qū)實收面積為12.0m2。
1.3.2 數(shù)據(jù)處理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07及DPS軟件處理。
2.1 不同年代大豆種植品種的生育期變化
試驗品種均在同一天播種,出苗期生態(tài)條件完全一致。通過對各年份不同品種生育期的調查,1980年代品種開育8號、長農4號、吉林20號生育天數(shù)較短,且變化幅度不大均在120~125d之間;1990年代品種開育10號、長農5號、吉林30號、鐵豐29號、九農22號生育天數(shù)比1980年代均有增長,在120~135d之間,品種間變化幅度增大;2000年代品種吉林47號、鐵豐31號、吉育57號品種間生育期變化幅度較大,最長生育期品種為鐵豐31號,生育期141d,最短生育期品種吉育57號,生育期117d(見圖1)。2000年代品種生育期變化說明大豆品種選育已向多樣化方向發(fā)展,可以滿足不同生態(tài)地區(qū)的生產要求。
圖1 不同年代主要大豆品種生育期比較
2.2 不同年代大豆種植品種的主要農藝性狀變化
不同年代大豆種植品種的主要農藝性狀變化見表2。由表2可知,底莢高度、主莖節(jié)數(shù)、有效分枝數(shù)、單株有效莢數(shù)等性狀在各品種間變化無明顯規(guī)律;株高隨著育種發(fā)展,有逐漸增高的趨勢;單株粒數(shù)與單株粒重以長農5號、吉林30號為最大,開育8號最小,1980年代品種單株粒重均在30g以下,1990年代品種在25~37g之間變化,2000年代穩(wěn)定在31g以上。
表2 不同年代大豆種植品種的主要農藝性狀
由表2可知,株高、底莢高度、主莖節(jié)數(shù)、有效分枝數(shù)、單株有效莢數(shù)、單株粒數(shù)和單株粒重,部分品種間達到顯著和極顯著水平。
2.3 不同年代大豆種植品種的產量性狀變化
2.3.1 不同年代大豆種植品種的產量表現(xiàn) 不同年代平均產量表現(xiàn)如表3,1990年代品種由于產量不穩(wěn),所以平均產量不穩(wěn)定,2000年代品種產量最高,達到245.38 kg/667m2。
表3 各年代大豆品種產量
2.3.2 不同年代大豆種植品種的產量與生育期的關系 圖2表示11份供試材料產量與生育期的對應關系。由圖2可知,除長農5號與鐵豐29號外,其余品種產量與生育期長短變化趨勢相同。生育期長植株干物質積累的多,有利于產量的形成。由此可知,除個別品種外,隨著生育期延長,產量有所增加,一定范圍內,選育生育期長的品種有助于提高產量。
圖2 各品種產量與生育期對比圖
試驗結果表明,大豆品種生育期經歷了由短到長的變化,目前向多樣化方向發(fā)展以適應不同生態(tài)地區(qū)的需求。產量性狀也隨著品種的更新逐步提高,且生育期越長,品種產量越高。
目前遼寧省大豆生產推廣的大豆品種很多,這些大豆品種有的已推廣多年,種性發(fā)生變化,有的新育成品種推廣面積較小,有的品種因本身適應區(qū)域的限制而不宜大范圍推廣。在品種更新要求迫切的情況下,試驗研究結果對品種生育期、株高、單株粒重、產量等品種特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jù)。但是個別品種生育期與產量的不對應關系,還需在以后的研究中深入探討。
[1]韓秉進,金劍,等.“黑農35”大豆有效營養(yǎng)面積的研究[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05,13(4):77-81.
[2]劉忠堂.大豆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J].大豆科學,2002,21(2):117-122.
[3]張子金.中國大豆育種與栽培[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7.
[4]馬玉華.田間試驗和統(tǒng)計分析[M].南京:農業(yè)出版社,1978.
[5]張繼君,陳紅,李澤碧,等.灰色關聯(lián)分析在春大豆育種中的應用[J].西南農業(yè)學報,2009,22(3):575-578.
[6]仲義,鄂成林,孫發(fā)明,等.大豆農藝性狀和品質性狀間相關性分析[J].吉林農業(yè)科學,2012,37(2):1-3.
[7]梁江,陳淵,程偉東.大豆主要農藝性狀相關及通徑分析[J].廣西農業(yè)科學,2000(3):126-128.
[8]于鳳瑤,辛秀君,張代軍.黑龍江省東部墾區(qū)1980~2008年主栽大豆品種農藝性狀演化趨勢[J].大豆科學,2009(4):628-631,640.
S565.1
B
1674-3547(2014)04-0022-04
2014-03-26
劉威,農學碩士,講師,現(xiàn)任教于遼寧職業(yè)學院,研究方向為作物遺傳育種,E-mail:wsy99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