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了一個亞伯拉罕·林肯的故事。林肯和一個朋友乘坐一輛馬車,在行進(jìn)中他告訴他的朋友,他相信行為效用最大化理論,即人們總是努力使其幸福最大化。恰在這時,馬車經(jīng)過一座橋,林肯看到了一頭豬陷在河邊的泥地里。林肯趕緊讓停車,并冒雨救出這頭豬。當(dāng)渾身是泥的林肯回到車上時,他的朋友指出他的所作所為違背了原則,因?yàn)樗麨榫纫活^豬而使自己陷入麻煩之中?!巴耆皇恰?,林肯說,“我所做的恰好和理論完全一致。如果剛才不救這頭豬,我現(xiàn)在會感覺糟糕透頂?!?/p>
這個故事說明,有些時候,幸福感就是大自然告訴我們,我們在做的事是正確的。
不過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短暫的幸福感并不一定表明我們的行為正確,有時,短暫的痛苦則可以贏得長久的收獲。每個人都需要有這樣一種準(zhǔn)則,在短時間內(nèi),做有道德的事情可能會使你感覺不快樂,但長遠(yuǎn)來看,只有這樣做才能過上和諧、滿意的生活。行為正確與否比有沒有錢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