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建軍
【文題呈現(xiàn)】
“微”字被《新周刊》評為2012中國年度漢字。推委會給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見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積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農(nóng)民工救人時發(fā)出“我們不要錢,是來救人的”的“微言大義”,等等。從微博、微信到微公益,從微表達、微力量到微監(jiān)督,社會生活中是無“微”不至的。我們已經(jīng)邁入了“微時代”。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說:“微是你我,是每一個推動社會進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p>
上述材料帶給你怎樣的思考,請結(jié)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1.自選角度,自擬標(biāo)題,自定文體。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解析】
材料出現(xiàn)的微時代是指個人的時代,是個人的價值得到確認、尊重甚至推崇的時代。個人是中心,人是根本,這是微時代的基本含義。這是審題最重要的一環(huán),是基本立場。從此出發(fā),我們再去研究材料出現(xiàn)的角度。
從材料本身看,可以抽出幾個寫作角度:
1.微表達,反映社情民意,聲音雖小,卻匯成時代的強音;中國國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借助現(xiàn)代媒體之便,以個體形式自由表達,發(fā)出自我的聲音,發(fā)出底層真實的聲音,歷來封閉的喉嚨、緘默的嘴唇開始發(fā)聲、說話,而且說自己的話,表達的是自我,那個個體永遠淹沒在“人民”之中,個體永遠被人代表說話的時代被徹底打破;微表達一旦開始,個人的欲望、情趣、意志、夢想也像地底的巖漿,沖決地殼奔突而出,形成眾聲喧嘩的大合唱,色彩斑斕的巨幅畫,正如王安石激情誦唱的“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中國聲音從來沒有這樣駁雜,從來沒有這樣豐富,從來沒有這樣陌生;中國人從微表達中開始蘇醒,這是三千年的第一次,正因為是第一次,正因為是開始,它不免私人化、世俗化、娛樂化,它的聲音充滿感性,充滿情緒色彩,它本能地抵御大時代的宏大敘事,本能地裸露自我,浮出水面,敞開呼吸,我們既要珍惜這樣的開始,也要清醒地看到,真實不等于真相,本能不等于本質(zhì),個人不等于主人,中國人的聲音還需要塑造,還需要灌注清明的理性,只有那樣,我們才能發(fā)出中國的好聲音。
2.微力量,可以分兩個方面分析。一是從來就是的,微力量就是大眾的力量,大眾的力量從來就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力量,但與以往比較,它不再是被組織被領(lǐng)導(dǎo)的力量,不再是統(tǒng)一的力量,不再是缺乏個體意志的力量,它現(xiàn)在是自發(fā)的力量,是來源于自由意志的力量,是絕對真實的力量,是最靠近善意的力量;它從微塵開始,慢慢凝聚為星云,它從涓滴開始,慢慢匯聚為江河,這種力量從人性深處發(fā)微,因此源源不斷,生生不息,這是文明創(chuàng)造的本色;一是它是一種嶄新的力量,這種力量開始調(diào)正中國社會兩種成分的地位,中國人開始以公民的身份建設(shè)公民社會,開始把高高在上的官吏置于自己的監(jiān)督之下,雖然現(xiàn)在還在被阻止,但是這種力量源于覺醒,源于權(quán)利意識,它是不可阻遏的;只有微力量,才能實現(xiàn)“把權(quán)力關(guān)進籠子里”的愿望,才能真正鏟除腐敗的淤泥,清潔中國社會。
3.微幸福,在“大時代”,個人淹沒在集體之中,淹沒在時代之中,個人的意志、夢想被綁在國家戰(zhàn)車之上,個人的欲望、趣味被剝奪殆盡,人不成其為人,只是社會機器之上的一顆螺絲釘,有時候甚至成為所謂“政治家”操縱的木偶,在大時代里,個人沒有幸福,所謂的社會理想、所謂的社會道德激情,都是幻象,沒有人的時代,哪里有人的幸福?在這個微時代,我們可以追求物質(zhì),可以追求感情、可以營造私密空間,可以展示偏僻情趣,可以想我所想,做我所做,這種幸福雖然微小,卻是真實的,可以兌現(xiàn)的、可以觸摸的,可以擁抱入懷的,可以依偎的,這種幸福把人的七情六欲還給了人,把人的夢想還給了人,把人的滋味還給了人,這就是真幸福,而不是海市蜃樓。
學(xué)生佳作
微小捧出巨變
葉芷呈
微信、微博、微公益,“微”構(gòu)成了我們的社會生活?!拔ⅰ钡牧孔儾粩喾e累,促成我們社會的巨大質(zhì)變。大時代變成了無數(shù)多元的小時代,微小同樣捧出巨變。
“微”是“巨”之源。如果沒有個體不顧微弱的表達、沖擊,甚至反抗,這個時代只怕要在無邊沉寂的水塘中沉默。正是個體不斷高聲或低聲、嘶吼或沉吟、高歌或淺唱,才使時代中出現(xiàn)一個前所未有的嘹亮的聲音。在微博中,有平民的玩笑和自嘲;在中國好聲音中,有平民的歌聲和心聲;在中國夢想中,有平民的辛酸和偉愿。媒體更多關(guān)注平凡的人們,在收集水滴的過程中,我們無意卻最終匯成了一片汪洋。
“微”是“巨”的內(nèi)容和動力。農(nóng)民工誠摯揚言:“我們不是要錢,是來救人的!”微博屢屢揭開貪官污吏的腐肉;微公益抵達更多陰冷的角落。最普通的話語,最常見的形式,最細小的力量,我們卻能看見一個鮮活的時代。無數(shù)的人渺小如沙,但無數(shù)微小的思想?yún)s能夠推動社會思維的轉(zhuǎn)變。我們活在一個微時代,我們確實都是微弱的個體,但我們也能成為堅硬的鐵錘,捶擊社會死角。有微小但堅定的小信念,我們也促成驚人的巨力。
這片大地上曾有過一個喚做“集體”的時代。那是一個看似雄偉的時代。然而在那個遙遠而陌生的時代里,集體卻無緣地成為空殼,沒有內(nèi)容,沒有動力,沒有靈魂。時代只是一個破裂的沒有蛋黃的蛋殼,處處阻礙著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時時泯滅著那些志氣尚存的個體。
所幸的是,那個時代畢竟過去了。流出的蛋黃,哺育了大地。個體從內(nèi)打破,勢必為自己打造一個小時代。而今我們終于活在一個有血有肉,淚與笑同樣璀璨的時代中。
然而,在歌舞歡慶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我們似乎依然存在著對宏偉的依戀。微博中仍然時時出現(xiàn)的偌大的“民族主義”,這是一種空泛。與其大呼國民素質(zhì)低,傳統(tǒng)文化陰影籠罩,不如將“微”進行到底。尋找身邊民主的細節(jié)、觀念的水位,做更自由更自主的公民,發(fā)展新時代下真正的微幸福。
詩人唱道:“如果世界上有人哭泣,無緣無故地哭泣,在哭我?!薄拔ⅰ北仨毘蔀樵娙怂f的那種自我,才能化作一種信念,在油鹽生活中堅定。
“微”是一種力量,微小捧出堅定。但在跬步未至千里之前,我們務(wù)必堅定“微”的信念。白巖松說:“微是你我,是每一個推動社會進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闭\哉斯言,我們?nèi)绻M约耗芸吹揭粋€更開闊的世界,則必須獻出微小,捧出巨變。
【學(xué)生佳作2】
微時代背后的擔(dān)心
黃佩君
時代的腳下架起兩只風(fēng)火輪,一切都在高速地運轉(zhuǎn)著。龐然大物,繁瑣的事物已被我們拋棄,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在一個無“微”不至的生活圈子里,總會有人“反彈琵琶”,逆潮流地追憶起“安詳,寧靜”的年代,我就是其中之一,從“博客”的華麗瘦身為“微博”,以往的“我手寫我心”改成寥寥百字的“嘩眾取寵”。無可否認,自我審視的時間少了,在別人的屏幕下生活的姿態(tài)多了。依著信息微小、傳播速度快的特點,更多人把屏幕對準(zhǔn)了自己,心甘情愿地接受信息狂潮的沖刷,而迷失了自己,忘記了自己出發(fā)的目的。
身處互聯(lián)網(wǎng)的微時代,我們可要留住自我審視,吾察吾身的時間,寧要詩意而慢的棲居,也不要麻木而瘋狂的行尸走肉的生活。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边€記得那本滋潤無數(shù)少男少女貧乏心靈的《詩經(jīng)》嗎?曾幾何時,我們捧著大部頭的名著、傳記,津津有味地含英咀華。而如今,更多的是“微閱讀”,其實,你以瀏覽的形式涉獵一本好書時,這本書就與你無緣,作者不會與你產(chǎn)生共鳴。好比我們在品茶時,享受的是真正的好茶加愉悅的心情,擁有一份去品味,愿意為真品停留的心態(tài),才能說具備擁有品位的基礎(chǔ)。
身處好書之中,切勿用“微態(tài)度”去敷衍,而應(yīng)用放大鏡般的雙目去逐一品味;而遇一般作品,微閱讀亦未嘗不可。
微時代的微表現(xiàn)在形式上、內(nèi)容上,但無可置疑的是,它的作用卻一點都不微弱。微博的見微知著,微公益的積微成善,公民的微監(jiān)督,均是以小見大??!因此,微博不是專屬你的麥克風(fēng),言論自由不能作為你胡言亂語、大膽假設(shè)的護身符?!耙恢缓阋砸齺硪粓龃髴?zhàn),一只螻蟻足以引發(fā)千里潰堤?!蔽鹨陨菩《粸椋鹨詯盒《鵀橹?,公民的素養(yǎng)需要提高,政府的監(jiān)察力度需要加大,以遏制傳播虛假信息的愚蠢行為。同時,應(yīng)該揚善懲惡,開掘更多微善行的源頭。
身處新奇的微時代,需要我們做的是直視擔(dān)心與憂慮,逐一去破,開創(chuàng)一個“微而不弱”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