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府
(臨沂大學文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
“勇敢機智、反抗統(tǒng)治權(quán)威的斗戰(zhàn)英雄”
——孫悟空的形象分析
吳茂府
(臨沂大學文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
《西游記》為我們刻畫出了一個光怪陸離的奇幻世界,在神幻奇異的世界里以詼諧滑稽的筆墨刻畫了一系列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孫悟空就是其中一個典型。孫悟空是《西游記》中大力贊頌的中心人物。他具有追求自由、平等的本性,蔑視神圣權(quán)威的叛逆精神,機智詼諧的人物個性,讓人清晰地感受到孫悟空這個人物的飽滿、立體、真實。
《西游記》;人物形象;孫悟空
吳承恩的《西游記》向人們展現(xiàn)了一個絢麗奇幻的神魔世界,人們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嘆不已。談到《西游記》中的人物形象,人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只愛憎分明、可敬可愛、滑稽詼諧、頑強勇敢、睿智機敏、樂觀進取的美猴王孫悟空。孫悟空是《西游記》中最重要的形象,貫穿了小說的始終,可以說是整部小說的靈魂。
孫悟空是從仙石中蹦出的神猴,是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神物,這就意味著從一開始他就不受任何社會關系的束縛,自由本就存在于他同生共存。他生活在桃花源般的花果山,在這里自由平等得到了最大的發(fā)揮。這也注定了他必定成為等級森嚴的社會里的“奇葩”。他蔑視天國權(quán)威,敢于在玉帝面前自稱“老孫”。玉帝派十萬天兵天將對他進行攻擊。在丹爐里煉了七七四十九天,反而將他練出一身鋼筋鐵骨,火眼金睛。從煉丹爐里被放出來,又掀起一場大風暴,只見“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蹤”。如來責問悟空為何大鬧天宮,孫悟空回答:“常言道:玉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只叫他搬出去,將天宮讓給我便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得,永不清平?!彪m然孫悟空反抗的結(jié)局是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但他在追求自由中所展現(xiàn)的機智勇敢的斗爭和樂觀精神讓人感動敬佩。
孫悟空是一個英雄,主要表現(xiàn)在對高高在上的神佛的戲弄嘲諷以及戰(zhàn)勝妖魔的機智風趣上。對于玉皇大帝,他直呼其為“玉帝老兒”,對如來佛祖,他痛罵并戲謔成“妖精的外甥”。在與妖魔鬼怪的戰(zhàn)斗中,他總是笑嘻嘻的,沒得正形,尋找機會戲弄敵人,滿臉輕松戲弄的神氣。這種人性在取經(jīng)路樣得到張揚。唐僧見觀音伏地便拜,孫悟空卻不拜,說道:“老孫自小當好漢,不曉得拜人?!痹谌诵缘玫竭M一步張揚的同時,悟空身上魔性也會發(fā)作,如兩次狂誅草寇,以及血洗花果山,更是殺人無數(shù)??傊〗?jīng)路上除了體現(xiàn)悟空身上具有的猴性、魔性、佛性特點外,我們看到的是,彌漫著人性氣息,更具有人情味的孫行者。難怪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p>
孫悟空大鬧天宮時是敢于反抗神佛統(tǒng)治者的英雄,那么在取經(jīng)途中,孫悟空就是掃蕩群魔、征服自然、戰(zhàn)勝困難的英雄人物。唐僧在取經(jīng)途中若沒有孫悟空的保護,恐怕早就被妖魔吃掉了。不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有孫悟空在,就能化險為夷,把讀者從擔心焦慮中引向輕松愉快。西天取經(jīng)途中的孫悟空,有時是被描寫為戰(zhàn)勝自然駕馭自然的強者象征。八百里火焰山攔住西天去路,孫悟空就到鐵扇公主那里借來芭蕉扇,熄滅火焰山,斷絕火根,拯救一方黎民百姓,使火患永不再發(fā)。這種利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的描寫,很顯然地反映了人民群眾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理想和愿望。
孫悟空他機智詼諧,妙語連珠,無拘無束;他明辨是非、疾惡如仇,好管閑事。《西游記》這部杰出的小說勾畫出孫悟空基本的性格輪廓是十分成功的。孫悟空的機智在書中隨處可見,如第六回二郎神與他大戰(zhàn),三百余合不分勝負。每次戰(zhàn)斗,都既表現(xiàn)了他的勇猛,更表現(xiàn)了他的睿智機敏。他的詼諧性格,在小說中的表現(xiàn)更是比比皆是。豬八戒這個“呆子”是他的調(diào)侃的主要對象。豬八戒好色,他就變作美女來加以戲弄。第三十二回在平頂山,孫悟空料定讓豬八戒去巡山必然會“不知往那里去躲閃半會,捏一個謊來,哄我們也”,就變了身跟蹤監(jiān)視,在他回來攛掇師父嚴加盤問,揭穿其老底,著實出了豬八戒的洋相。師父唐僧是他偶爾調(diào)侃的對象,比如戲說讓唐僧與女王成親。
在《西游記》中,作者吳承恩從多角度全方位地為我們塑造出了一個至情至性,詼諧幽默,善惡分明,嫉惡如仇,勇敢斗爭的這樣一個孫悟空的形象。雖然孫悟空不是高大全式的英雄,但他是一個追求自由、反抗統(tǒng)治權(quán)威的叛逆者,他是一個勇敢無畏、人性與魔性結(jié)合的斗戰(zhàn)者,他是一個掃蕩群魔、征服自然、戰(zhàn)勝困難的英雄人物,同時也是一個堅持真我的守護者。
[1]李明軍.古典小說名著解讀.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
[2]吳承恩.西游記.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3]方本新,張寧.《西游記》的游戲筆法與人物形象藝術.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學科版),2011年10月第22卷第5期.
[4]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I206
A
1005-5312(2014)11-0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