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秋凌
每一個人都想長生不老,獲得永生。永生是一個不大可能實現(xiàn)的夢想,但長壽的愿望并非不可能。從良好的睡眠到清潔的空氣,再從合理的飲食結構到積極的生活方式,很多因素都能幫助我們延長壽命。
壽命每100年增加25歲
1797年,德國耶拿大學醫(yī)學教授克里斯托弗·威廉·胡弗蘭德撰寫了《延長壽命的藝術》,這部著作是他對人類壽命進行長達8年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胡弗蘭德發(fā)現(xiàn),很多因素都能讓人長壽,如合理的飲食結構(多吃蔬菜,少吃肉和甜點),積極的生活方式,關注牙齒健康,每周用溫度適中的水沐浴,良好的睡眠,清潔的空氣以及父母長壽等等。盡管在胡弗蘭德生活的那個時代,人口死亡率非常之高,有多達一半的兒童活不過10歲,可是他仍然樂觀地預測:如果能夠經(jīng)受住天花、麻疹、風疹等孩童時期疾病的考驗,一個人活到35歲的幾率很高;在最為理想的情況下,一個人的壽命可達到200歲。
作為一名18世紀的醫(yī)生,胡弗蘭德給出的“人能活到200歲”的預測是否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其實并不盡然。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口學研究所生存與長壽實驗室負責人詹姆斯·瓦珀爾指出,人口死亡率在過去100年時間里大幅降低。20世紀50年代以前,壽命延長的最主要因素是在降低嬰兒死亡率方面取得巨大進步;在此之后,60歲以上的人口死亡率大幅降低;最近,80歲以上的人口死亡率也大幅降低??傮w來說,人的壽命每10年增加2.5歲,每100年增加25歲。
多種因素影響壽命
據(jù)估計,世界范圍內(nèi)100歲以上的老壽星的人數(shù)將在2010~2050年間增加10倍。雖然基因是決定壽命的重要因素,但百歲老人的增多并不能只用基因來解釋,因為人類的基因不可能在幾百年時間里發(fā)生巨大變化。真正的功臣是醫(yī)療技術的進步和生活質(zhì)量的改善,如更出色的醫(yī)療保健服務和公共衛(wèi)生設施,更清潔的飲用水和空氣,教育水平的提高,溫暖干爽的住房條件等等。
人們還紛紛尋找各種能夠延長壽命的療法。一種流行的延壽療法是熱量限制。20世紀30年代,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那些嚴格限制飲食,幾乎處于饑餓狀態(tài)的老鼠壽命超過吃得飽的老鼠,后來對獼猴進行的一項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但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所進行的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雖然嚴格限制飲食的獼猴患上與衰老有關疾病的時間略晚于其他獼猴,但它們的平均壽命并不比其他獼猴長。研究論文作者指出,雖然長壽動物進行熱量限制會帶來一些益處,但這些益處取決于基因、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白藜蘆醇是另一個被寄予厚望的物質(zhì)。這種化學物質(zhì)可由植物天然產(chǎn)生,尤其是在葡萄皮中?!扒啻褐笔欠窬碗[藏在葡萄園內(nèi)?現(xiàn)在還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白藜蘆醇可產(chǎn)生與熱量限制類似的健康益處,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研究發(fā)現(xiàn)服用白藜蘆醇能夠延長壽命。
25年內(nèi)衰老可能不再是問題
全球每天有15萬人死亡,三分之二的人死于與衰老有關的疾病。人之所以會走向衰老,是因為人體對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損傷無法在細胞層面進行完美修復,未修復的損傷不斷積聚,導致一系列與衰老有關的疾病。不過,并非所有生物都存在這種現(xiàn)象。以水螅為例,它幾乎能夠修復遭受到的所有損傷,同時遺棄因損傷過于嚴重而無法修復的細胞。而在人體內(nèi),無法修復的受損細胞有的會演變成癌細胞。如果人類學習到水螅的生存策略,即以修復而不是繁殖為導向生存策略,如果受損細胞能夠得到修復、損傷積聚過程能夠得到遏制,那么我們就可以忽略衰老問題了,人的壽命上限可能就被大大“拔高”了。
在延長壽命方面,科學家進行技術干預的焦點是端粒。端粒是染色體端位上的著絲點,會隨著細胞的分裂變短,決定著細胞分裂次數(shù)的上限。并非所有動物都出現(xiàn)端粒變短現(xiàn)象,水螅便是其中之一。不過,存在這種限制也有有利的一面,偶爾的變異允許細胞在不縮短端粒的情況下分裂,增加“不朽細胞”的數(shù)量。不過,對衰老的干預技術需要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進行,以防“不朽細胞”變成癌細胞。科學家樂觀地預測,未來25年實現(xiàn)可忽略衰老問題的幾率高達50%。也就是說,我們有望在有生之年,在身體出現(xiàn)衰老引起的健康問題前看到這一天的到來。不過,我們也不能干等著,馬上開始健康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責任編輯】龐 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