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勵
(伊犁晚報社,新疆 伊寧 835000)
做好人物采訪前期準備
□徐勵
(伊犁晚報社,新疆 伊寧 835000)
《禮記·中庸》中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聞采訪也不例外。新聞工作者要想取得新聞采訪的成功,在雙腳邁進新聞發(fā)生的現(xiàn)場之前,先要做好準備工作。
新聞界一位老前輩曾這樣說:“采訪前準備得充分,等于完成采訪工作的一半?!币驗椴稍L前有了準備,不僅在正式投入采訪時做到心中有數(shù),提問主動,而且還可節(jié)省現(xiàn)場采訪的時間,減少現(xiàn)場采訪不必要提問的幾率。如果采訪前不做準備,或是準備不充分,有時不僅會給采訪工作帶來被動,甚至可能造成采訪的失敗。記者在采訪前,需要考慮:事先準備的主題是否都已談過?事先準備好的材料能否與所述內(nèi)容構(gòu)成一致?對方所談及的內(nèi)容與主題的關系如何?體現(xiàn)什么觀點,能否構(gòu)成一篇專訪?有了前期的準備,在采訪中,記者才能圍繞事先設想好的議題展開提問,在訪談過程中面對新發(fā)現(xiàn)的主題也會有心理準備。
“筆寫真人”最難,這是大多數(shù)記者從業(yè)過程中最深切的體會。所以人物采訪前的準備工作尤其重要。如何進行人物采訪的前期準備?至少包括以下幾點:精心選擇人物,記者必須盡可能收集并研究訪問對象的有關情況,同時,認真周密地擬訂一個采訪計劃及談話提綱;準確把握采訪時機;找準觀察角度;注意談話紀實;控制訪談方向。在實際工作中,“找到溝通雙方思想感情的橋梁”是最難的,在兩顆沒有交集的心靈之間盡快架起溝通橋梁,走進人物內(nèi)心是采訪成功的關鍵。
采訪典型人物一般從人物的基本情況入手,能夠收集到的相關信息和材料的人物采訪,可以較為容易地搭建起記者與采訪對象之間感情溝通的橋梁,從雙方共同熟知的話題切入采訪,比較容易走進入物的內(nèi)心。如記者在采訪民警王東與智障棄兒15年的超越血脈的兄弟情時,因之前已有過很多報道,記者提前對王東的情況做了很多準備資料,可王東面對記者卻不愿重復已經(jīng)說過無數(shù)次的事情。如何從“舊聞”中找到新意?聯(lián)想到此前一篇相關稿件中曾提到王東的弟弟阿偉就要過生日,最后決定從阿偉那里找突破口,建立起可以溝通的思想橋梁。面對記者,智障的阿偉一時不能安靜下來,可他緊緊抱在懷里的一頂新帽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原來,這頂帽子就是王東送給阿偉的生日禮物。于是,采訪的話題從這頂帽子入手,無論是阿偉還是王東都很容易的打開了話匣,采訪也很順利地完成了。
采訪典型人物往往有事跡、有材料可以查閱。因此,可以提前做好充分的案頭準備工作,為采訪做好鋪墊。然而,對普通老百姓的人物采訪,就沒有捷徑可走,全靠現(xiàn)場的把握。隨著走基層活動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出現(xiàn)在各類媒體上。沒有多余的案頭工作可做,沒有現(xiàn)成的事跡材料,只有一個采訪對象站在你面前,這對記者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是一個更大的挑戰(zhàn)。如何化難為易,這就需要記者在采訪前了解國家對基層傾斜的政策方針、當?shù)氐母幻裾?,及采訪對象的基本情況,只要做好這些最基礎的準備工作,當面對一些動態(tài)事件的采訪時,才能直接、快速、簡單地圍繞事件中心向采訪對象提問,以獲取準確、有效的新聞信息。
2013年11月,《伊犁晚報》記者在采訪《果子溝專用通道正式啟動——三天轉(zhuǎn)場六萬(只)牲畜》之前,首先通過伊犁州畜牧局了解到,全國首條專用牧道——果子溝牧道將正式啟動,得到這個信息后,記者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條不可多得的好新聞。除了做好前期相關部門及牧區(qū)現(xiàn)狀的了解準備外,如果能通過跟蹤采訪一個牧民家的遷徙的過程,可以更好地反映該牧道開通對牧民每年牲畜大遷徙的重要性??稍谏贁?shù)民族地區(qū),語言障礙增加了采訪時的難度,通常記者得到的只是翻譯后的“故事梗概”。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記者前期準備好溝通的問題,通過對口主管部門先了解到采訪牧民家的情況,找到其感興趣的點,這個點既與采訪主題有關,還要貼近牧民的生活。采寫這篇稿件的記者深入到牧場,并住進牧民家,拉近了牧民對媒體記者的信任,在采訪中全力配合,雖然語言不通,最終記者通過仔細的觀察,使這篇稿件不僅成為當天報紙頭條,還榮獲多項獎項。
新聞工作者的每一次采訪,首先要明確采訪的目的,為什么要進行采訪,這次采訪寫出來的報道要解決什么問題。之所以要這樣做,是為了減少采訪的盲目性,增強采訪的自覺性。如果,事前不明確采訪的目的,抓不住這一時期所要報道的思想,現(xiàn)場采訪就有可能產(chǎn)生“盲人騎瞎馬”的危險,有時甚至徒勞往返,造成采訪的失敗。比如,2013年7月,得知伊寧市一個街道辦事處的7個民族的16名無業(yè)婦女通過“恰依”活動,不僅在日常生活中互幫互助,還很好地弘揚了民族團結(jié)精神??墒堑谝淮蔚牟稍L時間并不是她們的“恰依”聚餐日,記者又沒做好前期的準備,通過其中一二個婦女的表述,了解了一個大概,回來匆匆忙忙趕稿時,才發(fā)現(xiàn)采訪不夠詳細,無法成稿。后來又通過社區(qū)干部側(cè)面了解她們的生活情況,準備好需要了解的問題,并參加到這些婦女的“恰依”活動中進行二次采訪,才使人物形象豐滿起來。最終這篇稿件《小巷恰依》,榮獲2013度新疆新聞獎二等獎。
作為一個地市州報的記者,認真學習和領會與采訪任務有關的方針政策,進而弄清楚黨委政府在這方面的工作重點,以及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還要學會從上級媒體了解最新信息。比如,可以從每天的央視新聞及《人民日報》上了解當前的宣傳動向和報道重點。今年為全國異地高考全面啟動的一年,尤其新疆是首次正式破冰。今年在做高考生報道時,筆者首先通過州教育局了解今年伊犁州直異地考生情況,又在考前聯(lián)系異考生家長,最終比較詳實具體地采訪到了國家異地高考政策的放寬,對異考生及家長帶來的便利,還有本地家長對異地高考政策放寬后的心理想法。
如果所采訪的內(nèi)容比較復雜,頭緒較多,很容易讓被采訪者造成“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感覺,這對采訪很不利,易引起被采訪者的反感。記者采訪時想起什么問什么,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其結(jié)果不僅會浪費對方時間,讓對方產(chǎn)生反感情緒,讓記者抓不住采訪要點,最終導致采訪效果甚微。因此,記者在采訪前,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