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亮
海盜探秘是一種流行文化,在科學領域受到考古學家和海事史學家的關注,也成為藝術再現和娛樂體驗的熱點題材。最具探索價值和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就屬“加勒比海盜”,由于科學探險的局限性,民間傳說和作家幻想就有了極大的想象空間,也引發(fā)了民眾的廣泛興趣和強烈好奇心。迪士尼在主題樂園建設之初,看準了這一大眾心理,在幻想王國景觀群落之中,構建了巨大的加勒比海盜游樂體驗項目。作為迪士尼的一個景點,游客乘坐在水上漂流的程控機動船中,沿途觀賞體驗海盜傳奇場景。由于該景點歷來火爆,促使迪士尼萌發(fā)了以此為藍本拍攝電影的創(chuàng)意,直到2003年電影特技的臻于完善,才實現了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夢想。“加勒比海盜”在導演戈爾·維賓斯基執(zhí)導下,經美國頂級特效公司工業(yè)光魔(ILM)的精心制作后,由迪士尼強力推出全球同步上映,成為一系列老少皆宜不斷刷新票房紀錄的奇幻冒險片。
探秘的科學內容
經典的海盜形象通過視覺造型刻畫得惟妙惟肖:木腿、眼罩,肩頂寵物鸚鵡,大口豪飲朗姆酒,扯開嗓子唱高歌,躺在吊床上悠閑小憩,肆無忌憚地縱橫海上,海盜生活充滿了浪漫的想象力。通過驚心動魄的大海歷險,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鉤心斗角的人物關系,俠肝義膽的浪漫故事,讓觀眾了解海事歷史,海洋探險知識。為了重現遠古的風貌,還原歷史的軌跡,“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投入了大量人力和技術成本,成本一部比一部攀升,每一部都超出好萊塢電影平均制作成本,其中第三部制作成本高達3億美元,成本的大投入主要用在科技含量提高上,追求完美的視覺效果。其結果是前四部創(chuàng)下了近40億的票房,反過來也推動了迪士尼樂園的游園人數,增加了主題公園的門票收入,培養(yǎng)了大批忠實的影迷和旅游的尋夢者,達到了內容的多元化產值實現。
探秘的科技手段
利用CG技術有時會帶來預想不到的創(chuàng)作效果。在設計戴維·瓊斯的造型過程中,建模師反復試驗了多日,仍然不能令導演滿意,導演覺得該角色造型不符合他想象的樣子,但到底是什么樣導演也說不明白或者是建模師也琢磨不透,直到那天大家都精疲力盡,由于系統(tǒng)出現故障只好暫時放棄,深夜來不及清理就回去休息了。第二天一大早,計算機已經恢復運轉并對出錯后的數據自行處理,建模師正納悶如何出了個預料之外的造型時,恰好導演經過時一眼瞥見,大呼“就是他”!
在《加勒比海盜2·聚魂棺》影片中加入了上千個特效鏡頭,都是出自工業(yè)光魔公司的大手筆。利用數字技術3D建模,創(chuàng)作出了土耳其土著人的監(jiān)獄,也讓素有“加勒比海之珠”美稱的多米尼加變成食人族聚居的島嶼。杰克船長的黑珍珠號時而是真船,時而是ILM制作的微縮模型,時而又是CG(電腦生成)虛擬制作的逼真船體。整船面目猙獰的CG水手,歷難不滅的CG戴維·瓊斯等,共制作了18個CG人物、32個異形惡魔,再加上北海巨妖、CG海盜船、三位主角的CG替身和一只CG猴子。“飛翔荷蘭人”上的所有船員除了比爾·特納之外全是CG人物。為了給CG人物豐富造型著裝,建模師設計了很多藤壺、蚌類、珊瑚蟲等造型用于面部表情。
探秘的科技運用
通過改進剛體動態(tài)系統(tǒng),逐步制作戴維·瓊斯的觸須,開發(fā)控制系統(tǒng)來處理北海巨妖的觸須。模擬CG海水,處理人物、數碼替身和水手的衣物,模擬繩索和鞭子以及馬庫斯背后不停擺動的龍蝦腿,制作北海巨妖襲擊時產生的些許殘骸。在柱狀觸須關節(jié)部位的運動神經模擬上,運用了數學表達式和關鍵幀運動,使得戴維·瓊斯的46個觸須活動自如,毫不生硬。
在導演不眠不休的監(jiān)督指導下,藝術家有時需要靠繪制100多個圖層疊加合成,來制作諸如海怪襲擊時的那些可怕鏡頭。在海怪襲擊的那一幕,制作者們合成了CG海水、四濺的水花、CG人物、CG桅桿、CG殘骸等效果圖層,運用藍幕特技將演員和實景拍攝的船只、殘骸、煙霧、海水等融合在一起。在1100個特效鏡頭中有很多環(huán)境使用的是實景拍攝和CG合成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