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大唐西域記》動相補語“已”的分布特點及語體的相關(guān)性考察?

        2014-06-02 02:59:33宋曉蓉徐天云
        關(guān)鍵詞:伽藍補語語體

        宋曉蓉,徐天云

        (1.新疆師范大學文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54;2.肇慶學院文學院,廣東肇慶526061)

        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作為我國古代的重要游記,既是一部重要的地理、歷史和考古文獻,又是重要的佛教史料,在學術(shù)史上影響深遠?!洞筇莆饔蛴洝肥侵型廖墨I,也是一部漢文佛典。其語言既有中土文獻的特點,又有語言接觸影響的印記,其語體及語法特點值得關(guān)注。

        據(jù)統(tǒng)計,“已”在《大唐西域記》中共出現(xiàn)298例,其用法可分為四類:

        1.實詞,共16見;

        2.通“以”,為介詞,共32見;

        3.時間副詞,共135見;

        4.作動相補語,置于動詞或動詞短語之后,表示動作的完結(jié)和完成,共115見。

        實詞和“已”通“以”兩類數(shù)量較少,所占比例不高,且用法相對簡單。關(guān)于時間副詞的用法,萬艷軍的《<大唐西域記>時間副詞“已”的計量分析及與語體的相關(guān)性淺析》[1]已有分析。本文以季羨林的《大唐西域記校注》為底本,對《大唐西域記》中動相補語“已”的用法進行窮盡式的定量分析,以此探討動相補語“已”同《大唐西域記》語體相關(guān)性。

        一、《大唐西域記》中動相補語“已”的兩種類型

        蔣紹愚指出,動相補語“已”可以分為兩種類型:(A)表示完結(jié),前面是持續(xù)動詞,可以表示為“已1”;(B)表示完成,前面是非持續(xù)動詞,可以表示為“已2”[2]。

        根據(jù)動相補語“已”前的動詞性質(zhì),《大唐西域記》的“V+(O)+已”可分為兩類:

        (一)“持續(xù)動詞+(O)+已1”的使用情況

        《大唐西域記》中進入“持續(xù)動詞+(O)+已1”形式持續(xù)動詞共29個,32見:說(O)(3)、食(2)、飯、語、知、啖、飲、入、鑿、會、樂(O)、建(O)、作(O)、浣(O)、染(O)、葬(O)、結(jié)(O)、觀(O)、過(O)、伏(O)、滿(O)、勞苦、述辭、增高、慚懼、出家、說法、敕誡、發(fā)愿①括號中的數(shù)字為相關(guān)動詞出現(xiàn)的頻次,不用括號標寫的默認只出現(xiàn)過一次。。形式如下:

        1.“持續(xù)動詞+已1”,例如:

        (1)說此語已,忽然不現(xiàn)。(卷第二·一、卑缽羅樹及迦膩色迦王大堵波)

        (2)食已,載僧出林數(shù)百里外,方乃下之,各跪拜而去。(卷第三·五、佛牙伽藍及傳說)

        (3)“我至那國也。和上嬰疹,飯已方行,受王遠請,故來赴會?!?卷第九·二十七、那爛陁僧伽藍)

        (4)語已便去,忽然不見。其人入城,具告親故。(卷十二·十一、媲摩城雕檀佛像)

        (5)樂燕會已,而置鐵牢中,漸取食之。(卷第十一·二、僧伽羅傳說)

        (6)乃誘雇淫女,詐為聽法,眾所知已,密而殺之,埋尸樹側(cè),稱怨告王。王命求訪,于逝多園得其尸焉。(卷第六·六、伽藍附近三坑傳說)

        (7)啖已,愿生其國。(卷第十二·五、勃伽夷城)

        (8) 飲已聞法,皆悟圣果。(卷第九·二十七、1.伽藍附近諸跡)

        (9)《印度記》曰:昔無憂王建八萬四千堵波已,尚余五升舍利,故別崇建五堵波。(卷第八·七、無憂王諸營造遺跡)

        (10)作是語已,忽不復見。(卷第五·二、無著與世親故事)

        (11)池西有大石,佛浣衣已,方欲曝曬,天帝釋自大雪山持來也。(卷第八·十七、6.南門外遺跡)

        (12)自染衣已,篤學精勤,令問風范,語在前記。(卷第十·一、護法遺事)

        (13)戒日王勞苦已曰:“自何國來?將何所欲?”(卷第五·三、玄奘會見戒日王)

        (14)世尊觀釋女已,還給孤獨園,告諸苾芻:“今毗盧擇迦王卻后七日,為火所燒。”(卷第六·八、毗盧擇迦王傳說)

        (15)昔如來起自勝林,上升天宮,居善法堂,為母說法。過三月已,將欲下降,天帝釋乃縱神力,建立寶階。(卷第四·一、大伽藍三寶階及其傳說)

        (16)是如來伏此龍已,留跡而去。(卷第三·二、阿波邏羅龍泉及佛遺跡)

        (17)是時如來在逝多精舍,聞悲聲,起慈心,清風和暢,吹雪山藥,滿其眼已,尋得復明。(卷第六·九、得眼林)

        (18)近者設(shè)賞迦王毀壞佛法,遂即石所,欲滅圣跡,鑿已還平,文彩如故。(卷第八·四、如來足跡石)

        (19)眾會(眾人會合以后)既已,王告神曰:“石座縱橫,宜自積聚,因功不勞,壘為虛室。諸神受命,不日而成。無憂王躬往迎請,止此山廬?!保ň淼诎恕ち?、摩醯因陀羅故事)

        2.“既+持續(xù)動詞+已1”,例如:

        (20)是時馬鳴論三藏微言,述五明大義,妙辯縱橫,高論清遠。而婆羅門既述辭已,馬鳴重曰:“失吾旨矣,宜重述之?!保ň淼诎恕な?、馬鳴遺跡)

        3.“持續(xù)動詞+既已1”,例如:

        (21)故阿路猱山增高既已,尋即崩墜。(卷第一·三、霫蔽多伐剌祠及阿路猱山)

        (22)慚懼既已,謝咎而歸。(卷第二·一、卑缽羅樹及迦膩色迦王大堵波)

        (23)入之既已,石壁還合。眾皆嗟怨,恨前言之過也。(卷第十·二、清辯故事)

        (24)葬子既已,謂沙門曰:“人世糾紛,生死流轉(zhuǎn)。我子嬰疾,問其去留,神而妄言,當必痊差?!保ň淼谑ひ?、昏馱多城伽藍)

        (25)出家既已,位居僧末,心常怏怏,懷不自安:“我昔為王,尊居最上,今者出家,卑在眾末!”(卷第九·二十七、那爛陁僧伽藍)

        (26)結(jié)集既已,至第二十年,厭世無常,將入寂滅,乃往雞足山。(卷第九·二十、雞足山及大迦葉故事)

        (27)說法既已,總收眾淚,置之金盤,而自誓曰:“凡吾所說,諸佛至理,理若不真,說有紕繆,斯則已矣。”(卷第三·五、南山堵波及拘浪拿太子故事)

        (28)敕誡既已,便即巡覽。(卷第九·十九、外道發(fā)惡愿處)

        (29)發(fā)愿既已,忿心漸息,勤求頃之,復得本定。(卷第九·十九、外道發(fā)惡愿處)

        以上各例中有“說、食”等21單音節(jié)動詞,有“說法、敕誡”等8個雙音節(jié)動詞。

        “已1”在句中是非謂語完成動詞,表示動作的完結(jié),在動詞后做補語,補充謂語動詞完結(jié)的情況。這種用法在佛教傳入之前就已存在,屬于漢語中原有的現(xiàn)象。

        (二)“瞬間動詞+(O)+已2”的使用情況

        《大唐西域記》中進入“瞬間動詞+(O)+已2”形式的非持續(xù)的瞬間動詞、狀態(tài)動詞,共24個,83見:聞(20)、見(O)(16)、成(O)(8)、至(O)(6)、受(O)(5)、得(4)、獲(3)、生(3)、降(O)(2)、寂滅(2)、死、去、會(O)、開(O)、分(O)、付(O)、抉(O)、伐(O)。捕獲、產(chǎn)孕、舍施、第七轉(zhuǎn)、成正覺、涅疊般那,主要形式如下:

        1.“瞬間動詞+已2”,例如:

        (1)是時天人大眾重宣佛意,諸王聞已,遂先均授。(卷第三·十、藍勃盧山龍池及烏仗那國王統(tǒng)傳說)

        (2)時諸羅漢見是事已,謝咎推德,請為上座,凡有疑議,咸取決焉。(卷第三·三、迦膩色迦第四結(jié)集)

        (3)是盜得已,尋持貨賣。(卷第十一·五、俯首佛像傳說)

        (4)初如來成正覺已,上升天宮為母說法,三月不還,其王思慕,愿圖形像。(卷第五·一、刻檀佛像)

        (5)是如來受神飯已,及阿羅漢于中漱口嚼楊枝,因即種根,今為茂林。(卷第一·六、比羅娑洛山及龍泉)

        (6)菩薩生已,不扶而行于四方,各七步,而自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卷第六·八、臘伐尼林及釋迦誕生傳說)

        (7)眾賢死已,焚尸收骨,于伽藍西北二百余步庵沒羅林中,起堵波,今猶現(xiàn)在。(卷第四·二、大伽藍及眾賢與世親故事)

        (8)至第六日已,既深憂懼,更勵身心,便獲果證。(卷第八·六、摩醯因陀羅故事)

        (9)凈飯王知如來降魔軍已,游行化導,情懷渴仰,思得禮敬。(卷第六·六、釋迦證法歸見父王處)

        (10)伺父去已,遂擔負母妹,下趨人里。(卷第十一·一、執(zhí)師子傳說)

        (11)無憂王太子在呾叉始羅國被抉目已,無憂王怒譴輔佐,遷其豪族,出雪山北,居荒谷間。(卷第十二·一、建國傳說)

        (12)設(shè)賞迦王伐菩提樹已,欲毀此像,既睹慈顏,心不安忍,回駕將返,命宰臣曰:“宜除此佛像,置大自在天形?!保ň淼诎恕な摺?.菩提樹及其事跡)

        (13)論師辭不獲已,受此邑焉。(卷第八·十四、戒賢伽藍及伏外道事)

        (14)是摩耶夫人產(chǎn)孕已,天化此池,光潤澄凈,欲令夫人取以沐浴,除去風虛。(卷第六·八、臘伐尼林及釋迦誕生傳說)

        (15)金剛躄地側(cè)有堵波,是如來寂滅已七日供養(yǎng)之處。(卷第六·二、5.釋迦寂滅諸神異傳說)

        (16)勝軍王捕獲已,抉去其眼,棄于深林。(卷第六·九、得眼林)

        (17)提婆于是陳疑請決,羅漢隨難為釋,提婆尋聲重質(zhì),第七轉(zhuǎn)已,杜口不酬,竊運神通力,往睹史多天請問慈氏。(卷第十·一、提婆遺事)

        (18)思惟是已,即事破僧。(卷第六·六、伽藍附近三坑傳說)

        (19)佛入涅槃后,涅疊般那(火葬)已,諸八國王備四兵至,遣直性婆羅門謂拘尸力士曰:“天人導師,此國寂滅,故自遠來,請分舍利!”(卷第六·6.八王分舍利傳說)

        (20)無憂王既開八國所建諸堵波,分其舍利,付鬼神已,謂羅漢曰:“我心所欲,諸處同時藏下舍利。心雖此冀,事未從欲?!保ň淼诎恕と?、無憂王建舍利)

        2.“既+瞬間動詞+已2”,例如:

        (21)既舍施已,稱曰:“樂哉! 凡吾所有,已入金剛堅固藏矣。”(卷第五·三、大施場及修苦行者)

        以上各例中有“聞、見”等16單音節(jié)動詞,有“產(chǎn)孕、第七轉(zhuǎn)”等8個復音節(jié)動詞。

        “已2”之前的動詞均為不可持續(xù)的瞬間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已2”在動詞之后,補充說明動作的完成?!耙?”的用法是受梵語“絕對分詞”的影響形成的。

        二、《大唐西域記》的篇章結(jié)構(gòu)方式及“已1”“已2”分布情況考察

        《大唐西域記》篇章結(jié)構(gòu)運用了總分結(jié)合的方式,全書共十二卷,每卷分別介紹不同的國家,介紹內(nèi)容包括西域各國地理形勢、幅員廣狹、水陸交通、氣候物產(chǎn)、語言文字、貨幣衣飾、政治經(jīng)濟、宗教風俗等各方面的真實情況,印度的介紹自成一章為“印度綜述”,主要說明印度的疆域、歲時、邑居、衣飾、文字、教育、佛教、族姓、兵術(shù)、刑法、敬儀、賦稅、物產(chǎn)等具體內(nèi)容。國家總述和印度總述均不涉及故事傳說,我們統(tǒng)稱為總述。在國家總述之下,分小節(jié)圍繞具體國家具體敘述同佛教有關(guān)的遺址、寺廟及有大量虛構(gòu)成分的故事傳說,這部分內(nèi)容稱為分述。據(jù)統(tǒng)計,《大唐西域記》總述和分述部分動相補語“已”的分布存在明顯差異?,F(xiàn)將“已1”“已2”在總述和分述中的頻次分布情況具體統(tǒng)計如下(見表1、表2):

        表1 “已1”頻次分布統(tǒng)計

        表中數(shù)據(jù)表明:分述共見“持續(xù)動詞+已1”的用法32例,占全部動相補語的27.8%。總述無一用例。

        表2 “已2”頻次分布統(tǒng)計

        動相補語“已1”“已2”在《大唐西域記》中的分布具有十分明顯的差異:都出現(xiàn)在分述中,沒有一例出現(xiàn)在總述中。

        三、《大唐西域記》動相補語“已”的篇章分布特點成因分析

        (一)不同寫作目的對語體具有選擇性

        語體類型是由交際需要決定的,劉大為指出:“交際需要支配著我們選擇不同行為的方式······不同行為的方式又會影響語言的形式變異,使交際者在進行某一語體的行為時傾向于選擇某些語體特征。”[3]因此《大唐西域記》的創(chuàng)作目的在觀念上左右著其語體表達方式?!洞筇莆饔蛴洝穼懽髂康挠卸阂皇菫樘铺谔峁┪饔?、中亞及印度等地區(qū)各方面的真實情況,二是弘揚佛教。由于二者各有側(cè)重,因此不同寫作目的對語體具有選擇性。在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過程中,《大唐西域記》在國家的總述和故事傳說中分別運用了說明和敘事兩種不同的語體表達方式。

        (二)不同的篇章結(jié)構(gòu)方式與語體表達具有密切聯(lián)系

        1.動相補語“已”與說明語體篇章結(jié)構(gòu)相關(guān)性

        《大唐西域記》總述運用了說明語體,來介紹說明西域各國地理形勢、水陸交通、氣候、物產(chǎn)、民族、語言、歷史、政治、經(jīng)濟、宗教等真實情況,這些情況是玄奘對其親眼所見的現(xiàn)存事物共時狀態(tài)的靜態(tài)表述,說明的內(nèi)容之間是并列的關(guān)系。我們以《大唐西域記》卷一的“阿耆尼國”和“屈支國”篇章結(jié)構(gòu)為例,分析總述部分的語體特點。

        阿耆尼國東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國大都城周六七里,四面據(jù)山,道險易守。泉流交帶,引水為田。土宜穈、黍、宿麥、香棗、蒲萄、梨、柰諸果。氣序和暢,風俗質(zhì)直。文字取則印度,微有繒絹。服飾氈褐,斷發(fā)無巾。貨用金錢、銀錢、小銅錢。王,其國人也,勇而寡略,好自稱伐。國無綱紀,法不整肅。伽藍十余所,僧徒二千余人,習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經(jīng)教律儀,既遵印度,諸習學者,即其文而玩之。戒行律儀,潔清勤勵,然食雜三凈,滯于漸教矣。

        從此西南行二百余里,踰一小山,越二大河,西得平川,行七百余里,至屈支國。

        屈支國東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國大都城周十七八里。宜穈麥,有粳稻,出蒲萄、石榴,多梨、柰、桃、杏。土產(chǎn)黃金、銅、鐵、鉛、錫。氣序和,風俗質(zhì)。文字取則印度,粗有改變。管弦伎樂,特善諸國。服飾錦褐,斷發(fā)巾帽。貨用金錢、銀錢、小銅錢。王,屈支種也,智謀寡昧,迫于強臣。其俗生子以木押頭,欲其匾也。伽藍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習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經(jīng)教律儀,取則印度,其習讀者,即本文矣。尚拘漸教,食雜三凈。潔清耽玩,人以功競。

        通過對《大唐西域記》兩個具體國家情況介紹的結(jié)構(gòu)解析,可以看出,以上兩個國家介紹的基本內(nèi)容如國土面積、國都面積、農(nóng)業(yè)物產(chǎn)、氣候狀況、國王特點、宗教情況等內(nèi)容大致相同,其它內(nèi)容如礦產(chǎn)、文字、風俗根據(jù)實際情況有所不同,介紹的結(jié)構(gòu)方式完全相同。據(jù)統(tǒng)計,在《大唐西域記》138個國家中,除印度綜述體例自成體系之外,其他國家均為這種結(jié)構(gòu)模式,只是內(nèi)容的多少、詳略的程度存在差異而已。總述部分的本質(zhì)特征就是靜態(tài)說明性,與時間特征較強的表示完成或完結(jié)的動相補語“已”關(guān)系不大,所以整個總述當中沒有出現(xiàn)一例動相補語“已”的用法。

        2.動相補語“已”與敘事語體結(jié)構(gòu)要素相關(guān)性

        《大唐西域記》在分述佛經(jīng)故事傳說時,采用了敘事語體進行敘述。這種語體在結(jié)構(gòu)上通常由地點、人物、起因、過程、結(jié)果等要素構(gòu)成,突出事件的時間性。關(guān)于“瞬間動詞+已2”的特點,辛島靜志已有論述:“在梵語里絕對分詞一般表示同一行為者所做的兩個行為的第一個(······了以后),相當于漢譯佛典的‘已’?!盵4]從《大唐西域記》的實際用例來看,無論是“持續(xù)動詞+已1”,還是“瞬間動詞+已2”,之后通常都會跟一個動詞性詞組或一個小句,表示同一行為者前一個動作行為已經(jīng)完結(jié)或完成,又接著實施下一個動作或行為,呈現(xiàn)出兩個動作行為之間時間先后的順序過程。動相補語“已”體現(xiàn)了敘事語體時間流程中動作行為動態(tài)的過程性。

        因此,由于分述部分所用的敘事語體,構(gòu)成了大量佛傳、本生故事典型的敘事結(jié)構(gòu)方式,使得這部著述成為中國古代游記文學的典范作品,對唐代以后的敘事文學影響巨大。

        (三)動相補語“已”的語體標記作用

        語體對動相補語“已”的使用具有重要影響,在篇章結(jié)構(gòu)和語言要素的選擇方面有明顯的傾向性。金立鑫、白水振指出:“任何人在執(zhí)筆開始書寫任何文本時,無論是選詞還是造句等所涉及生成任何句子的時候,他都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受到語體規(guī)則制約的系統(tǒng),在他選定文本語體類型之后,語體規(guī)則便在線監(jiān)控書寫者的每一個用詞、每一個句子的構(gòu)造,語體規(guī)則無時無刻不在控制著書寫者。”[5]《大唐西域記》動相補語“已”在敘事語體與說明語體中的分布對立,正是敘事語體動態(tài)的過程性和說明語體靜態(tài)說明性的對立在語法方面的典型表現(xiàn),從微觀上證明不同語體對語法形式具有一定的選擇性,是不同語體在語法方面的典型表現(xiàn)。

        說明語體和敘事語體的功能制約著動相補語“已”的使用頻率和分布,反過來也證明動相補語“已”分布特點是體現(xiàn)敘事語體和說明語體的重要特征之一。這種對立正好可以作為識別同一文本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語體的形式標記。

        [1]萬艷軍.《大唐西域記》時間副詞“已”的計量分析及與語體的相關(guān)性淺析[J].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學報,2013(3):49-51.

        [2]蔣紹愚.《世說新語》《齊民要術(shù)》《洛陽伽藍記》《賢愚經(jīng)》《百喻經(jīng)》中的“已”“竟”“訖”“畢”[M]//遇笑容,曹廣順,祖生利.漢語史中的語言接觸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2010:230.

        [3]劉大為.語體是言語行為的類型[J].修辭學習,1994(3):3.

        [4]辛島靜志.漢譯佛典的語言研究[M]//遇笑容,曹廣順,祖生利.漢語史中的語言接觸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2010:157.

        [5]金立鑫,白水振.語體學在語言學中的地位及其研究方法[J].當代修辭學,2012(6):23.

        猜你喜歡
        伽藍補語語體
        香港路有座“伽藍廟”
        閩南風(2018年1期)2018-02-08 19:23:10
        漢語補語應用淺析
        牡丹(2017年18期)2017-07-22 21:46:35
        伽藍行記:當現(xiàn)代東方美學遇上國際尖端科技
        職場(2017年2期)2017-06-30 09:18:23
        初級對外漢語教材復合趨向補語引申用法考察
        第七屆“伽藍藝術(shù)計劃”主題展開幕
        語言表達與語體選擇
        中國修辭(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4
        語體語法:從“在”字句的語體特征說開去
        淺談現(xiàn)代漢語補語的辨析
        語體轉(zhuǎn)化的量度與語體規(guī)范
        中國修辭(2015年0期)2015-02-01 07:07:26
        “NP V累了NP”動結(jié)式的補語趨向解讀
        成人偷拍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手机看片福利盒子久久青|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网站|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AV教师一区高清| 97自拍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白浆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精东|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欧美 日韩 国产 成人 在线观看| 99热最新在线观看| 在线看不卡的国产视频| 亚洲av区,一区二区三区色婷婷| 久久9精品区-无套内射无码| 国产在线一91区免费国产91| 新久久久高清黄色国产| av国产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裸体美女永久免费无遮挡|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专区国产av|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一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亚洲av|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中文| 亚洲国产综合性感三级自拍|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av|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旧版| 日韩国产欧美视频| 少妇勾引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海角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糖心| 精品国产群3p在线观看| av天堂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