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修 朱曉東
目前,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見又危重的疾病之一,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又是冠心病中相對常見重癥之一, 隨著病情的進展, 可能發(fā)展成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在使用傳統(tǒng)的心肌酶學方法進行檢查時, 有一些較小范圍的壞死病灶難以被發(fā)現(xiàn)。而近些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 人們開始對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和超敏肌鈣蛋白T(TnT-hs)進行檢查來反映心肌受損傷的程度[2]。本試驗旨在對hs-CRP、TnT-hs在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危險分層中的臨床效果進行探析, 以期為臨床實際中應用提供一定的指導, 具體試驗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于2011年2月~2012年7月收治的170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進行ECG檢查及Q波心肌梗死有無的檢測。排除Q波心肌梗死的患者, 根據檢驗的TnT-hs濃度水平將170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分為陰性組(108例)和陽性組(62例)兩組;陰性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1.3±14.2)歲, 包括67例男性患者, 41例女性患者;陽性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4.7±15.3)歲, 包括26例男性患者, 36例女性患者;兩組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及吸煙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血液hs-CRP、TnT-hs檢測方法 ①血液的采集:在患者入院1 d內, 對患者入院后0、3、6、12、18、24 h時刻進行血液的采集;②TnT-hs和CK-MB濃度的檢測:使用美國Beckman Coulter Unicel DXI 800型號的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對患者各時刻血液中TnT-hs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濃度進行測定及記錄;③hs-CRP濃度的檢測:使用型號為Olympus AU-2700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hs-CRP濃度進行檢測;④濃度參考:當TnT-hs濃度低于0.2 μg/L時, 定義為TnT-hs陰性;反之為陽性。hs-CRP的臨界濃度為2.0 mg/L;CK-MB的臨界濃度為5.0 mg/L。
1.2.2 ECG檢測 在收治患者后, 對患者行ECG檢查;檢查過程中, 對ST段的升高及降低、T波倒置情況等進行分析及記錄。
1.2.3 規(guī)范治療后隨訪 對各患者進行為期1年以上的隨訪, 對患者可能發(fā)生的心血管事件(如惡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進行統(tǒng)計。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ECG檢測結果 對患者行ECG后, 陰性組中有0例(0)ST段升高, 47例(43.5%)ST段下降和(或)T波倒置;陽性組中有3例(4.8%)ST段升高, 38例(61.3%)ST段下降和(或)T波倒置;具體ECG檢測情況見表1。
表1 ECG檢測結果[n(%)]
2.2 治療后隨訪情況 TnT-hs水平和心血管事件(如惡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發(fā)生的對應關系見表2;hs-CRP水平和心血管事件(如惡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發(fā)生的對應關系見表3。
表2 TnT-hs水平和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對應關系
表3 hs-CRP水平和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對應關系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一種類型。對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來說, 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相對不穩(wěn)定, 且纖維帽較容易破裂, 因此可以釋放出較多活性物質,進而引發(fā)血小板發(fā)生聚集, 這就導致了血栓的形成[3]。因此,如何能夠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進行有效的預測, 一直是臨床中一個重要的問題[4]。
有臨床研究表明, TnT-hs作為心肌細胞內的調節(jié)收縮蛋白, 是一種更加敏感的心肌壞死標志性物質。使用TnT-hs水平對心肌的損傷情況進行判定, 較使用CK-MB更優(yōu), 因此可用來檢測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是否有微梗死的發(fā)生[5,6]。當心肌細胞受損后, TnT-hs濃度在發(fā)病后的4~12 h內會有一定的增高, 甚至可以持續(xù)10 d時間[7]。因此有研究人員建議將TnT-hs定為檢驗心肌損傷的一個金標準[8]。
hs-CRP的產生和冠狀動脈疾病的產生、發(fā)展等有著密切的關系。使用hs-CRP預測斑塊的穩(wěn)定性時, 即表現(xiàn)出了極高的靈敏性[9,10]。在本次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 當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hs-CRP含量升高時, 其發(fā)生惡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幾率也隨之增加, 這和以往研究結果[11]相一致。
本次試驗旨在對hs-CRP、TnT-hs在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危險分層中的臨床效果進行探析, 以期為臨床實際中應用提供一定的指導。根據檢測的TnT-hs濃度水平, 將患者分為陰性組(108例)和陽性組(62例)兩組, 并行ECG檢測;行ECG后發(fā)現(xiàn):陰性組中有0例(0)ST段升高, 47例(43.5%)ST段下降和(或)T波倒置;陽性組中有3例(4.8%)ST段升高,38例(61.3%)ST段下降和(或)T波倒置;因此可以認為, 利用hs-CRP、TnT-hs水平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進行危險分層, 對于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診斷、治療以及預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應用行之有效, 值得在臨床上加以推廣應用。
[1] 余文輝,周小梅,曲敬來, 等.心肌肌鈣蛋白T和超敏C反應蛋白在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危險分層中的作用.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06,27(2):595-602.
[2] 王蘭蘭.心肌標志物的分類和臨床應用.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 2004, 25(5):385-386.
[3] 郭智,張波.以血小板減少為早期表現(xiàn)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1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7, 7(4):850.
[4] 閆曉英,趙喜娟.不穩(wěn)定心絞痛cT nT 和hs-CRP 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評價.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0,10(20):4799-4800.
[5] 張翠玲,姜艷梅,高霞,等.h- FABP、hs- CRP、cTnT對急性心肌梗死診斷臨床價值分析.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 2008, 30(2):170-173.
[6] 敬華,李丹,王曉非,等.幾種心臟損傷標志物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效率.中國實驗診斷學, 2006, 10(3):258-261.
[7] 張利民,石運生.血漿Hs-CRP、cTn I 與不穩(wěn)定心絞痛預后的相關性研究.內蒙古醫(yī)學雜志, 2005,37(9):772.
[8] 楊振華,潘柏申,許俊堂.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學會文件心肌損傷標志物的應用準則.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 2002, 25(3) :185-189.
[9] 羅助榮,蓋曉波.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調脂干預對頸動脈粥樣硬化及C反應蛋白的影響.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4, 32(11):977-980.
[10] 閆曉英,趙喜娟,李秀芳.肌鈣蛋白T與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對不穩(wěn)定心絞痛近期預后的判斷.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0(4): 289-290.
[11] van der Meer IM, de Maat MP, Kiliaan AJ, et al.The value of C-reactive protein in cardiovascular risk prediction: the Rotterdam Study.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3, 163(11): 1323-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