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治華
課堂管理是由一名教師為建立和維持一種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動所構成。[1]課堂管理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進度,雖然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有關有效的課堂管理研究已取得了許多成果,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課堂管理這一專業(yè)技能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而西藏高職院校的英語課堂管理工作尤為艱巨。
首先,學生學習英語缺乏外驅力。由于受西藏教育和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制約,西藏高職院校對包括英語專業(yè)在內的所有專業(yè)學生都沒有英語過級要求,學生只需修完所有學業(yè)課程并及格就可順利畢業(yè);其次,學生學習英語缺乏內驅力。大多數(shù)學生思想意識保守,畢業(yè)后只想留在西藏當公務員或進事業(yè)單位,學習英語只是為了通過考試,獲得畢業(yè)證書。學習上內驅力和外驅力的不足,導致英語課堂中問題行為嚴重,給課堂管理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因此,有必要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涉及的課堂管理應用于行為矯正。行為主義心理學派代表人物斯金納提出行為矯正策略,認為“在環(huán)境和行為的因果關系中,反應、刺激和強化是順序發(fā)生的聯(lián)合機制?!保?]強調人的行為都是習得的,任何問題行為都可以矯正。
社會認知理論強調學生具有自我調節(jié)的潛能,通過認知行為干預并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管理涉及目標設置、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價、自我強化、自我指導以及應對的技能方法。[3]
建構主義認為,教師是學生的學習及問題解決的推動者。(1)權威型領導風格。權威型教師會對學生提出明確希望并強制執(zhí)行,但在決策中會考慮到學生,給予關愛。(2)高爾頓理論——“我信息”。托馬斯·高爾頓(T.Gordon)(1974)提出了高爾頓理論又稱有效訓練理論,如“作為教師,我對你的行為感到生氣”、“我對你的行為感到失望”等,教師通過傳達一種“我信息”,告訴學生其對問題情境的感受及其對學生正當行為的要求。[4]
1.成功地完成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給學生制定能夠獲得成功并具有適當挑戰(zhàn)性的任務,引發(fā)學習興趣。
2.滿足學習者的個人需要,格拉賽理論。又稱為現(xiàn)實療法理論,是由格拉塞于上世紀60年代中后期創(chuàng)立的。他認為,人有兩種基本需要,即愛和被愛的需要、期望自己的價值得到自己和他人認可的需要。若得不到滿足,就會感到焦慮、自責、憤怒,就會變得逃避和不負責任,從而導致行為問題。[5]
問題行為指的是個體身上出現(xiàn)的妨礙其社會適應性的異常行為。[6]通常問題行為都會妨礙課堂教學。查理斯(Charlies)以描述的方式,列舉出課堂里經常出現(xiàn)的5種違紀行為,即侵害(指學生身體上或者語言上攻擊教師、其他學生或者破壞公共財產);不講道德、與公認的社會道德相反的行為(如欺騙、撒謊和偷竊、蔑視權威、拒絕執(zhí)行學?;蚪處煹慕虒W要求等);擾亂課堂,高聲交談,大喊大叫,在教室里來回走動,各種滑稽行為,投擲物品;胡鬧、離座、不做作業(yè)、上課睡覺。[7]
通過對拉薩師范高等??茖W校、西藏警官高等??茖W校和西藏職業(yè)技術學院部分英語教師的訪談,就西藏高職院校英語課堂中常見問題行為出現(xiàn)頻率依次從多到少排列分別為:遲到、吃口香糖、聽歌、睡覺、投擲物品、蔑視權威。
課堂管理是一門高深、復雜的技術,針對不同的問題行為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問題行為處理不當會激發(fā)課堂矛盾、影響教學效果甚至終止教學。課堂管理的前提是在教學伊始,必須讓學生明確課堂中的規(guī)則,哪些是被允許的,哪些是被禁止的。在此基礎上就這5種常見問題行為,分別探討應對策略。
遲到是西藏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最常見的問題,由于學生的學習英語積極性低、自律性差,如果不及時管理,很有可能從某幾個人的偶然遲到演變成集體大規(guī)模遲到。如表1所示,在遲到的學生沒有打擾到正常教學,最好不要在課堂上處理,但課后的處理是必要的,防止學生覺得這種行為是被允許的,微不足道的。如果在干擾到教學的情況下,必須馬上及時處理,用“我信息”策略,此策略較少地具有威脅性,因為關注的是所觀察到的事物,而不是對這個人作價值判斷。[8]
表1 遲到問題管理策略
嚼口香糖和聽歌都會分散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并且影響教師上課情緒和整體學習氛圍,因此不能忽視。如表2所示,不管是哪種問題行為都要及時制止和矯正,但是一定要講求策略,照顧到學生的感受。同時,在實施這些策略時,注意處理程度應當由弱到強。
任何問題行為都有共性,不及時處理個體問題很快就會變成群體問題。睡覺即是如此,當遇見此類問題行為,不能漠視也不能直接干預,先了解原因,根據(j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策略。
蔑視權威在問題行為中算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它通常是由較小的問題行為逐步引發(fā)的,有個人的也有團體的。這種問題行為不能忽視,一旦處理不好,將會讓自己的授課陷入僵局和混亂。在自己無法處理的情況下可以尋求外力介入,如聯(lián)系其家長、班主任解決,或求助于教務處和學管科。
表2 嚼口香糖、聽歌管理策略
續(xù)表2
表3 睡覺管理策略
表4 蔑視權威管理策略
[1]Brophy,J.Perspectives of classroom management:Yesterday,today,and tomorrow.In H.J.Freiburg[M].Boston:Allyn & Bacon.Beyond behaviourism:Changing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Paradigm,1999.
[2]楊利.中職學校課堂管理改善策略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06.
[3]Bauer,A.M.,& Shea,T.M.Inclusion 101 How to teach all learners[M].Baltimore:Paul H,Brooks,1999.
[4]陳時見.西方課堂行為管理的主要理論簡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11):6-8.
[5]林崇德.心理學大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6]羅麗平.關于當前職校生不良行為的現(xiàn)狀調查與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大學,2005.
[7]Warnemuende,C.The art of working with parents[J].Montessori Life,2000(12):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