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貞軍
摘要:目的:探討高血壓腦出血微創(chuàng)清除術中大劑量尿激酶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次共選擇5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均為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在微創(chuàng)清除術中應用大劑量尿激酶,對臨床資料行回顧分析。結果:本組選取病例隨訪6個月,死亡3例,死亡率為6%,其它均明顯好轉。相較術后1個月Kamafsky行為能力評分,術后6個月明顯增高,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高血壓性腦出血在微創(chuàng)清除術中應用大劑量尿激酶,可顯著改善預后,增強救治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大劑量;尿激酶;高血壓腦出血;微創(chuàng)清除術【中圖分類號】R74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4-0110-01
神經外科高血壓性腦出血較為常見,病死率居較高水平。隨著微創(chuàng)醫(yī)學研究的進步,微創(chuàng)清除術在本病的治療中已廣泛開展應用,聯合尿激酶液化清除顱內血腫,可獲得理想預后[1]。本次選取相關病例,就微創(chuàng)清除術中應用大劑量尿激酶效果展開探討,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選取高血壓腦出血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齡43-72歲,平均(60.4±1.7)歲。腦出血均經腦CT證實,硬膜下血腫3例,基底節(jié)16例,皮質下出血3例,腦葉出血15例,丘腦8例,小腦出血3例,橋腦出血2例。其中中線結構移位20例,破入腦室5例。均有高血壓史,平均高血壓病程(16.9±1.7)年,平均出血量(49.2±1.9)ml。手術時間>24h 11例,8-24h 30例,<7h 9例?;颊呔栽负炇鸨敬螌嶒炛橥鈺⑴抨牂C體其它系統(tǒng)嚴重疾患者。
1.2方法:穿刺激靶點依據CT示血腫形態(tài)、位置、大小確定,局麻,對長度合適的YL-1型穿刺針進行選擇,穿刺點依據血腫位置確定,直接入顱內,鉆芯取出,取導向塑料針芯插入,將穿刺針于顱骨上牢固固定,導向針側孔拔出,與引流管連接,液態(tài)血腫用5ml注射器抽吸,首次抽吸量為總量的1/3-1/2,帽蓋換下,將粉碎器置入,從側管處,用生理鹽水、地塞米松、肝素配置液4ml反復震蕩沖洗,至為淡紅色流出液。后在血腫腔內注入尿激酶10萬U,保持2-4h夾閉后,行開放引流操作,間隔6-8h,上述操作可重復進行,反復行2-3次沖洗,由引流管,在術后每次注入尿激酶5萬U,行2h夾閉后,完成開放引流,3次/d。至基本將血腫干凈清除,依據臨床表現及CT復查情況,穿刺針在術后24-72h拔除,清除不理想者,可取尿激酶反復快速注入,夾管保留,并完成沖洗引流操作,延長拔針時間至手術完成后的3-4d,對血壓進行調整,行營養(yǎng)神經和抗感染治療,如有明顯顱內壓增高,可取20%甘露醇小劑量應用。
1.3指標觀察:功能恢復:在術后1個月,6個月Kamafsky行為能力評分,分值越高,效果越理想。
1.4效果評定:基本治愈:病殘程度0級,功能缺損評分評定,呈46%-90%減少;顯著進步:病殘程度1-3級,功能缺損評分評定,呈46%-90%減少;進步:評定功能缺損評分,呈18%-45%減少;無變化:評定功能缺損評分,增加或減少<17%;惡化:評定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8%;死亡。
1.5統(tǒng)計學分析: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SPSS13.0版,組間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本組選取病例隨訪6個月,死亡3例,死亡率為6%,其它均明顯好轉。相較術后1個月Kamafsky行為能力評分,術后6個月明顯增高,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術后1個月及6個月行為能力評分比較 (x±s,分)時間 n Kamafsky行為能力評分術后1個月 50 53.2±12.9*術后6個月 50 65.3±21.5注:*P<0.05。
3討論
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多有基礎疾病們發(fā),對全麻開顱手術有較低耐受性,腦內窺鏡、小骨窗等治療的開展,也未使本病預后根本改善,但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卻開辟了新的治療途徑。多項研究已證實,相較保守治療,穿刺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效果更為顯著,穿刺利于血腫去除,促使血腫占位效應解除,對血腫周圍半暗帶缺血區(qū)有搶救效果,使顱壓及時降低,腦水腫減輕,對腦疝形成有預防作用,進而降低致殘率,提高生存率[2]。研究表明,發(fā)病后半小時內血腫即形成,3d達高峰,患者可因病情加重而死亡,對血腫盡早清除為治療關鍵,但6h內的超早期手術有較高再出血風險,故穿刺者需不抽吸或慎抽吸,置引流管引流,避免腦壓過高,無活動性出血時,用尿激酶液化引流或再抽吸效果更佳,若病情危重,出血量大,有腦疝形成可能可已有腦疝形成,穿刺引流需立即進行,將部分血腫抽出,使高顱壓緩解,對腦疝糾正后,行緩慢引流操作。尿激酶主要在血腫作用,以降解纖維蛋白原,對血腫溶解為人用機制。尿激酶是一種絲氨酸蛋白酶,為纖溶酶源激活物,自尿液中提取,無毒副作用,局部應用有效且安全,溶解血腫作用較強,可有效止血,作用在破裂血管較輕,可對抑制因子對纖溶酶的作用清除。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病情好轉率較高,行為能力評分明顯改善。
綜上,高血壓性腦出血在微創(chuàng)清除術中應用大劑量尿激酶,可顯著改善預后,增強救治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黃春剛,張國棟,李建華,等.高血壓腦出血微創(chuàng)術后超早期應用尿激酶的臨床療效分析[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2,7(6):413-414.
[2]樊曉軍.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抽吸術聯合尿激酶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