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多年的猜測和默認之后,蘋果CEO蒂姆·庫克近日在《商業(yè)周刊》網(wǎng)站發(fā)表文章,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公開承認同性戀的身份仍需要很大勇氣。在中國,情況更是如此。
孤獨的群體 同妻特指與男同性戀者進入合法的婚姻關系、本身為異性戀的女性。青島大學醫(yī)學院教授張北川曾估計,中國約有1600萬男同性戀者會進入或已經(jīng)進入婚姻狀態(tài)。由于男同性戀中的部分雙性戀者也會進入婚姻,因此,狹義上的同妻數(shù)量在1000萬以上。這一數(shù)量驚人的群體,基本沉默無言。
上海大學對同妻群體的調(diào)查顯示,她們迫切需要一個傾訴的通道。因為怕丟人,怕他人異樣的目光,大多數(shù)同妻羞于啟齒,內(nèi)心痛苦壓抑而又迫切需要一個釋放的窗口。于是,虛擬的網(wǎng)絡成為同妻之間互相交流傾訴、抱團取暖的平臺。
在上海大學深度調(diào)研的30位同妻中,有94%的受訪者在婚姻中都遭受了精神或身體的痛苦。其中,冷暴力在同妻家庭婚姻矛盾中的比例高達85%,成為絕大多數(shù)受訪者精神痛苦的最大來源。
張穎剛離婚。結婚18年的她和前夫育有兩個孩子。張穎在結婚后就感覺丈夫不對勁,她一直認為丈夫在外面有女人。直到13年后,張穎在丈夫的網(wǎng)絡聊天記錄里發(fā)現(xiàn),丈夫的外遇是一個男人。在張穎看來,夫妻共同生活的十幾年就是“人間地獄”, 丈夫冷漠寡言,整天陰著臉,對她完全無視。
世俗的眼光 被問到為何會成為同妻這一問題時,大部分同妻都會提到“騙婚”。
不可否認,男同性戀出于社會與家庭的壓力會選擇異性戀婚姻,掩飾性取向,傳宗接代。還有許多同性戀者在婚前并沒有建立起正確的自我認同,甚至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戀者。他們急于進入符合主流文化方向的異性戀婚姻,進而擺脫自我認同的困境。
張杰今年30歲,結婚已有兩年多。婚前他并不清楚自己同性戀的身份,“稀里糊涂地結婚了”。
張杰說,他現(xiàn)在很反對同性戀的異性婚姻,“何必違背自己的意愿又讓對方不幸福呢。我不知道其他‘同志結婚后的狀態(tài)怎么樣,我只知道我過得很痛苦,這樣的日子很煎熬。”
未來打算怎么辦,張杰說這個問題時刻困擾著自己,“我不想過這樣的生活,可我不能出柜,父母、妻子還有孩子不能承受那些流言蜚語?!?/p>
難說再見 1990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同性戀”從精神疾患名冊中剔除。同年,美國精神醫(yī)學會證實,性傾向改變的可能性幾近于零。但在中國,從醫(yī)生、咨詢師到焦慮的父母,很多人都在繁忙地進行“矯正治療”。一些同妻在婚前知道丈夫同性取向的情況下,固執(zhí)地相信愛可以改變一切,認為長久相處之后的異性情感可以改變同性戀取向。這也是導致同妻婚姻悲劇的一個原因。有一部分同妻雖然在婚姻中遭受著痛苦,但基于各種原因仍然選擇堅守婚姻。而那些選擇離婚的同妻,她們的路好走嗎?上海大學的調(diào)查顯示,在同妻最需要獲得的幫助中,“法律問題”僅次于“傾訴途徑”。
上海大學法學院何楊濤介紹,目前正在或者已經(jīng)判決離婚的同妻,都未能將丈夫的性取向列入離婚理由。妻子一般通過聊天軟件、短信、電話錄音等證據(jù)來證明丈夫的性取向,而這些證據(jù)進入司法程序后都得不到有效認定。
另外,在妻子無過錯的情況下,由于無法認定丈夫在外的同居生活,以及家庭暴力未能及時取證等,也造成了很多同妻無法獲得損害賠償。?笪(楊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