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克那順 王浩然
近年來隨著社會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群眾自身維權意識日益增強,信訪訴求復雜多樣,對司法機關化解社會矛盾的期望不斷提高。為適應新形勢下涉檢信訪工作的需要,筆者擬從以下幾方面予以粗淺性的探討破解信訪難題之道。
一、法律層面上的破解之道
第一,《信訪條例》第20條規(guī)定了六種具體的禁止性行為,如: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不得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不得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諸如此類訪倒行為若情節(jié)特別嚴重,造成嚴重危害后果的,可由刑法進行規(guī)制,進行刑罰處罰,這就要求《刑法》根據(jù)形勢發(fā)展的需要設立“非訪罪”。
第二,對已進行過調查、公開聽證、救助、信訪人已息訴又借機上訪的纏訪行為和更多情形的“訪倒”行為列入《信訪條例》,進行規(guī)范和處罰。
二、制度層面上的破解之道
(一)完善信訪案件終結制度
充分信任和依靠省級以下黨委政府和司法機關是做好信訪工作的關鍵,中央機關應放寬終結信訪案件的條件并簡化信訪案件的終結程序,凡經(jīng)調解已簽訂息訴協(xié)議的應及時終結案件,“必聽證”、“必回訪”也不必作為每個案件終結的必經(jīng)程序,及時終結即可,終結決定效力視同終審判決效力,再以同樣理由向任何部門上訪均不再受理。
(二)確立司法終極制度
要充分維護終審判決的效力,沒有充分確鑿理由不要輕言再審,即使再審也宜以兩次為限。絕不能為了迎合上訪人的心理而無休止地再審或發(fā)還重審,這樣既是對司法資源的極大浪費,也是對國家尊嚴、法律尊嚴的嚴重損害。
(三)嚴禁越級上訪
對沒有逐級上訪證明的應不予做信訪受理和登記,也不必進行通報,促使信訪人逐級有序上訪。
(四)規(guī)范其他相關程序
規(guī)范對控告的辦理程序,對違法犯罪及時進行查處和答復,對誣告陷害行為進行嚴厲懲處。建立對非訪、無理纏訪、訪倒等行為事實的證據(jù)固定、確認機制,以便于治安和刑事查處與懲罰。對應該進入訴訟程序的信訪行為不予做信訪受理,強制納入訴訟程序。在各機關內部的考核內容及紀律處分規(guī)定都應對處理信訪問題的行政和法律責任做了比較明確、詳細規(guī)定的情況下,取消政法委和聯(lián)席辦對下級政府和司法機關的信訪工作的考評,避免重復工作。
三、源頭治理層面上的破解之道
第一,加強基層政權組織建設,完善其調解功能,認真落實處訪責任,提高鄉(xiāng)、村兩級基層政權化解信訪的能力和吸附信訪人的作用。
第二,加大對縣級以上黨委政府職能部門和司法機關一把手第一責任人,包案領導、包案人直接責任人的責任落實和責任追究力度以及根據(jù)包案人并不一定是原辦案人的實際情況確立必要的信訪處置獎勵制度,切實提高信訪處置責任人的責任心和工作積極性。
第三,加強司法機關辦案人員的素質教育,提高工作能力和信訪意識,從根本上切實提高預防信訪和處置信訪的能力。尤其公、檢、法機關要切實搞好案件辦理風險評估,做好法律文書說理,提高辦案質量,注重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
第四,引入社會救濟機制,設立社會救助基金,對需要救助的信訪人進行救助,除屬于國家賠償?shù)囊酝?,盡可能的進行社會救助,避免因進行國家救助反而成為信訪人認為國家有過錯,司法機關辦錯案件的口實。
四、工作方法上的破解之道
第一,充分重視初訪。在工作方法上講究耐心聽取、及時分流、落實責任、盡快辦理、及時答復,以誠心換真心、以效率換理解、以公心換尊重。落實和提升各地行之有效的“五步鏈”、“四定一包”、“四位一體”、“變上訪為下訪”等好的工作方法。
第二,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縱橫互聯(lián)的,各級信訪機關部門都能實時查詢和報警的網(wǎng)絡。同一信訪人,同一信訪事項已經(jīng)終結及時預警不再接訪。正在按程序辦理中的做好解釋和引導.不要不負責任地把黨和國家的親民政策變成對無理重復訪、纏訪、鬧訪、洋訪、倒訪等行為的嬌慣和縱容。建立重大信訪案件,特別是多處、多級上訪案件的各信訪機關(部門)訪情互通機制。使各信訪處置機關(部門)及時全面了解信訪處置情況,形成合力,做好處置。
第三,引入心理咨詢機制,讓有經(jīng)驗的工作人員或吸收有專業(yè)知識的心理咨詢人員參與接訪,進行心理引導和勸解將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四,加強案件評查和責任追究,對因辦案人員故意或過失造成信訪的行為及時進行紀律和法律懲處以維護辦案機關隊伍的純潔和廉潔高效,堅決剔除以權謀私、收受賄賂等導致信訪多發(fā)的政法隊伍中的腐敗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