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東
一、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中學生寫作文,也不能脫離生活。中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一提起寫作文就有畏懼心理,總覺得無話可說。歸根結(jié)底是平時不留心觀察。寫作時冥思苦想,也寫不出好文章來,只有去胡編亂造了。而虛構(gòu)的作文是不真實的,自然沒有感人的力量。可見,觀察生活是寫作的前提。
怎樣觀察生活,對初一學生來講,是個難題。作家艾蕪在指導初學寫作的同志時說:“要練習我們的眼睛 ,善于觀察人的動作、態(tài)度和表情。練習我們的耳朵,善于聽取別人講話的語句、聲調(diào)和他的特殊用語?!边@就是說,觀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聽。
初一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富于激情,樂于參加活動。尤其是他們剛進入中學的時候,想了解中學的校史、設(shè)施,特別是很想了解老師和同學。抓住他們這一心理特點,開學不久,我就讓他們自選一位任課教師作為觀察對象。觀察的內(nèi)容是:年齡、性別、身高、體型、臉型、膚色、發(fā)型、衣著打扮(顏色、款式、質(zhì)地)、表情,特別是眼神以及老師上課的語言和動作等。觀察的時間是四個星期。對觀察的要求有以下加點。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觀察對象的與眾不同之處,才能 寫出人物的個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第二,觀察要細致。所謂細致,不是說在觀察人物時不分主次,而是要發(fā)現(xiàn)觀察對象與別人不同的細微之處。不同性格的人,說話、做事時的表現(xiàn)是不同的。第三,比較觀察。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的目的是求異。在觀察時,要抓住老師在各種情形下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特征。
四個星期后,每個學生都按要求寫了觀察筆記。在我的指導下,大多數(shù)學生的作文,對老師的描寫頗為生動逼真。
二、寫熟悉的人和事
指導學生寫作,我還要求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徹、認識深刻、感受深切的,寫作時就能準確地把握住寫作對象的個性特征,就能寫得真實自然,生動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學生接觸最多的是父母、老師和同學。因此,學生對他們的外貌、性格、愛好、思想品質(zhì)等了如指掌,描寫時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點。但是要想讓學生把人物寫得有血有肉,還必須在寫法上給他們以具體的指導。我采用以下做法。
首先,寫人物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寫人物大體是從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寫人為主的記敘文中,人物說的話、做的事必須要寫,而且還要寫得具體、真切。否則,就難以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或精神風貌。
其次,寫人物怎樣說的,怎樣做的。寫人物說話,要寫出在不同場合說話時的表情、姿態(tài)和神色。寫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寫出人物的動作,或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語言描寫還是動作描寫,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齡、身份、職業(yè)、習慣等,否則就會平平淡淡,不能表現(xiàn)出人物的個性化特征。
最后,讓人物自我表演。學生寫作前,我強調(diào)指出寫人物說話、做事,最好讓人物自己說、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導演,在幕后指揮,讓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紀錄片中的解說員,自己一味地介紹。這樣,筆下的人物才富有立體感,才能產(chǎn)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良好效果。
指導學生寫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讓他們寫自己經(jīng)歷的事。學生自己是參與者,對事情發(fā)展的全過程以及各個階段的特點,都十分清楚,寫起來自然比較容易。尤其能夠把自己的感受與認識寫進去,從而揭示出事情的意義。那么,怎樣敘事才能具體、真切呢?我是這樣指導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記敘的要素。記敘的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敘事時,要交代清楚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礙別人看明白的情況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兩個。
第二,寫好矛盾沖突和結(jié)局。由于年齡、時代的差異,學生在家里會與家長發(fā)生矛盾沖突,在學校會與老師、同學發(fā)生矛盾沖突,即使自己,也會在思想上產(chǎn)生矛盾沖突。經(jīng)過雙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覺悟,矛盾沖突最終會得以妥善解決的。我要求學生寫作文盡量寫好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矛盾沖突,并且力爭寫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結(jié)局, 使文章曲折動人,富有吸引力。
三、片斷寫作訓練
怎樣寫好片斷呢?我向?qū)W生提出四點要求。
第一,要圍繞一個中心寫。因為是片斷,內(nèi)容要集中,不能漫無邊際地寫。
第二,要真實。必須寫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或?qū)懽约旱挠^察所得,不能脫離生活,編造離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體。寫出自己所看到的或聽到的情景,不能空洞無物。
第四,要寫出自己的點滴感受,也就是要賦予片斷一定的思想意義。
四、教學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寫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學生不會修改文章,也是個實際問題。就修改文章而言,并沒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初一學生寫作能力很有限,讓他們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難了。所以,必須教給他們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讀。讓學生明白只有讀,才能發(fā)現(xiàn)錯別字和不合語法的病句,語感是最好的“老師”。
第二是介紹詞句修改的具體方法。一是刪。刪去多余的字、詞、句,使語言簡潔明快。二是增。增加一兩個或幾個字,使語句明確、生動、流暢。三是調(diào)。調(diào)整語序,使表達合乎邏輯。四是換。換個詞或句子,使表達更嚴密。五是改。作文中的錯別字和標點符號的錯誤,應(yīng)認真對待,予以改正。
以上是給學生所講的五種修改方法,在修改中,我要求學生運用教材中介紹的修改符號,予以改正。在學生自改的基礎(chǔ)上,再讓學生互改。兩人或幾人一組,相互評論,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至于對作文的選材、立意、結(jié)構(gòu)等進行修改,由于初一學生水平的限制,暫沒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 求學生寫作之前,列出提綱,確定好中心,選好材料,安排好結(jié)構(gòu),然后按提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