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著民
http://blog.163.com/liuzm88888@126/blog/static/
2013年,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毅曾說,環(huán)境保護是個人選擇問題,也可以選擇賺錢但呼吸骯臟的空氣。他還說要考慮企業(yè)稅負,而且企業(yè)可將部分稅負轉移給消費者,老百姓不能總想著呼吸新鮮空氣卻不付出代價。
2014年,有地方官員就承接這種思路,不是收稅,而且把所謂的“新鮮空氣”放在罐頭里,賺錢開賣。
貴州省旅游局推廣“空氣罐頭”的消息引發(fā)公眾圍觀。我想問,政府盲目發(fā)展傻大粗黑的產(chǎn)業(yè),引進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yè)造成了環(huán)境破壞,污染了空氣,那些政府首先出來對老百姓進行檢討,企業(yè)就應該秉著“誰污染誰負責”的原則,治理好污染源,而且要對轄區(qū)老百姓進行精神和物質賠償才行。為什么還要從污染中牟利?這不搞顛倒了嗎?
有媒體稱,實際上早在2012年陳光標推出“空氣罐頭”時,就有專家提出疑問:這種前所未有的“氣體飲料”的質量技術標準是什么?有生產(chǎn)銷售許可嗎?由哪個部門負責審批許可、技術質量鑒定?我在想,誰能確認新鮮空氣被灌裝后不被污染?在罐頭中的“新鮮空氣”要是賣不出去,捂在密閉的罐頭里放那么久,空氣難道不變“餿”?這個疑問,同樣適用于立志把“中間空氣”管起來賣錢的各級政府主管部門。 這個疑問,誰來回答?
“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我原以為只是一句笑話,我發(fā)現(xiàn)我徹底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