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曉峰 王海波等
【摘 要】 的:探討食管裂孔疝修補術中應用腹腔鏡的方法與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3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臨床資料,皆采取腹腔鏡下修補術處理,總結手術方法及效果。結果:23例患者皆順利完成手術,并未出現(xiàn)中轉開腹者與并發(fā)癥者;手術時間117.56±23.41min,術中出血量36.47±5.32ml,住院時間3.72±0.57天;術后3個月復查顯示食道炎明顯好轉,術后隨訪顯示復發(fā)2例。結論:食管裂孔疝患者采取腹腔鏡下修補術處理,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住院時間短、并發(fā)癥少,同時隨訪復發(fā)率低,值得借鑒。
【關鍵詞】 食管裂孔疝 腹腔鏡 修補術 應用
【中圖分類號】 R65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8801(2014)09-0280-01
食管裂孔疝在我國比較常見,發(fā)病率較高,在總人口中有10~50%左右,并且年齡的增長,發(fā)病率越高。近幾年,臨床采取腹腔鏡下修補術處理取得比較良好的效果,我院進行了相關研究,現(xiàn)將結果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0月接診的食管裂孔疝患者23例作為研究對象,全部經(jīng)胸、上腹部CT、胃鏡及X線片檢查確診。23例患者主要癥狀包括餐后胸骨后燒灼感、反酸、噯氣,以及部分患者存有吞咽梗阻感、吞咽困難伴有餐后嘔吐等。其中有男患8例、女患15例;年齡52~80歲,均值70.6±5.4歲;合并癥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據(jù)Barrett分型知有10例Ⅰ型、13例Ⅲ型。
1.2 方法
本次研究患者皆積極做好術前處理,比如合并癥則采取對應處理,包括糾正貧血、營養(yǎng)不良、低蛋白血癥、水電解質失衡,以及控制血壓、血糖、肺部感染及改善心肺功能等;術前積極做好腸道清潔、禁食、留置導尿管與胃管等[1]。本次研究患者采取氣管插管全麻處理,取仰臥位,充分外展雙下肢,將頭側升高30°,同時抬高左側,軀體則稍微往右側傾斜;術者位于患者的雙下肢間,助手則位于患者的右側,這樣方便拉開左肝外側葉;采用四孔法在患者的臍上緣作一個1厘米的縱行切口,然后將氣腹針插入后建立二氧化碳氣腹,壓力控制在10mmHg,同時把10mm的trocar置入后作為置鏡孔;于劍突下3厘米與左鎖骨中線肋緣下3厘米處各自置入一個5mm的trocar,同時在右鎖骨中線肋緣下3厘米處置入同樣大小的trocar,其中前兩者為主操作孔,后者則為肝拉開器孔。之后在腹腔鏡下完成相關的手術操作,具體如下:置入腹腔鏡進行探查,對病情進行詳細觀察與分析,然后采取對應的修補術處理。利用扇型肝拉開器將左肝外側葉拉開后,利用無創(chuàng)腸鉗將疝內容物抓住,將它們輕輕從胸腔拉回腹腔,此時應保障動作的輕柔,避免損傷;利用超聲刀將肝胃韌帶切開后,充分顯露賁門食道裂空與膈肌腳,繼而將粘連疝囊分離,同時把食道腹腔段恢復到正常的位置,若出現(xiàn)大出血則要及時止血,然后將疝囊拉入腹腔;對裂孔進行測量,左右徑低于4厘米的患者,建議采用2-0普理靈縫線處理,于食道后方連續(xù)縫合,使得松弛食道裂孔關閉,而左右徑不低于4厘米的患者,同樣采取2-0普理靈縫線處理,但采用的是先利用補片將食道后方裂孔缺口覆蓋加固,然后再對補片進行連續(xù)縫合固定。本次研究所有患者術后皆未留置腹腔引流管,但全部采取抗生素抗感染3~5天,術后第一天若胃腸功能恢復良好者則可進流食,并拔除術前留置的導尿管與胃管;第二天可逐漸進半流食,但要注意的是少食多餐,并積極鼓勵患者下床鍛煉。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相關數(shù)據(jù)全部錄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顧性分析。
2 結果
23例患者皆順利完成手術,并未出現(xiàn)中轉開腹者與并發(fā)癥者;手術時間117.56±23.41min,術中出血量36.47±5.32ml,住院時間3.72±0.57天;術后3個月復查顯示食道炎明顯好轉,術后隨訪顯示復發(fā)2例。
3 討論
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有著出血少、損傷小等優(yōu)勢,這對于并發(fā)多種慢性疾病,同時耐受力不佳的老年患者十分受用[2]。本次研究接診的23例食管裂孔疝患者全部為老年患者,他們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其他疾病,為此采用腹腔鏡下修補術處理,結果顯示所有患者皆耐受并順利完成手術,無中轉開腹患者,并且術中未發(fā)生并發(fā)癥現(xiàn)象;手術時間117.56±23.41min,術中出血量36.47±5.32ml,住院時間3.72±0.57天,這些相較于以往我院采取的傳統(tǒng)手術而言,明顯減少;此外,本次研究23例患者術后3個月進行復查顯示食道炎得以明顯好轉,同時術后隨訪>3個月,結果顯示僅有2例患者復發(fā),復發(fā)率較低??偟膩碚f,腹腔鏡在食管裂孔疝修補術患者中的應用,使得手術視野更加廣闊與清晰,同時其療效確切、術中出血少、損傷小,及患者恢復快與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勢,是以往傳統(tǒng)開腹手術無法比擬的,值得各大醫(yī)院借鑒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宏志,秦鳴放.腹腔鏡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補術25例[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1,27(3):152-154.
[2] 周建松,王樹軍,周安傳等.淺析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食管裂孔疝修補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 ,2014,14(2):334-334,336.
作者簡介:欒曉峰,(1981)男,,主治醫(yī)師,專業(yè):普通外科。
通訊作者:趙國華,遼寧省大連市中心醫(yī)院普外四科,大連市沙河口區(qū)西南路82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