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梅
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熱愛音樂的本性。長期以來,音樂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把音樂教育禁錮在固定的區(qū)域內,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熱愛音樂的情感受到極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音樂靈性,以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的需要?如何讓音樂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呢?
一、開放音樂課堂,為音樂知識注入生活氣息
開放的音樂教學是指音樂教學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種固定的模式,是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對音樂的實踐。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性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了讓課堂成為學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我們教師根據兒童好動、好游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年兒童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 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yǎng)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音樂課堂上,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在音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興趣橋梁,它既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濃厚的興趣,樹立了自信心,孩子們的身心得到了發(fā)展,天真活潑的個性得到了解放。在這種開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孩子們學生通過歌唱、表演、創(chuàng)作,達到對歌曲的體驗,師生之間平等互動,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交流合作。他們完全沐浴在優(yōu)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樂的趣、音樂的美,激化和深化學生心中對音樂美的熏陶。
二、豐富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
音樂是一種善于表現和激發(fā)感情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fā)生共鳴的過程。無論是對于普通的音樂聽眾,還是對于音樂的專家來說,感情體驗都是在進行音樂學習時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要素。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馳騁想象的空間。任何一首歌曲或樂曲都是藝術家的情感產物,它通過音樂特有的方式來表現,或活潑或婉轉或莊嚴或凄涼的情感,使人們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師應充分挖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去體驗音樂中的情感,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音樂的審美實踐與創(chuàng)造中逐步發(fā)展與豐富。由此,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用愛心與激情在孩子們情感世界里播種出絢麗的彩虹。讓他們帶著一份真情去體驗音樂,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使之產生共鳴,愉快地進行教學。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樂就是情感的藝術。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塑造孩子美好心靈,在實踐中加深情感體驗,進而產生對音樂的共鳴,使其靈魂得以凈化、情感得以升華,最終實現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
新課堂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教學,不僅應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方法,更應使學生人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應從生命教育的高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認知情趣,這樣的課堂才能放飛學生的個性,這樣的課堂才能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一步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的了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
音樂是藝術,而音樂教學更是藝術教學中的藝術。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為不斷優(yōu)化后續(xù)教學提供重要的條件。因為吸取教訓,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yōu)化,才能使課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后續(xù)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于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因此先唱歌、后識譜與先識譜、后唱歌在教學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先識譜、后唱歌,通常情況下,針對有一定識譜能力的學生,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卻發(fā)現,其實很多同學對簡譜并沒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識譜后唱歌的方式進行學習,不但學生沒有對該曲目起到興趣,也把課堂前15分鐘的寶貴時間也白白浪費掉。對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并讓學生和著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后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并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