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夕寧
北京海淀區(qū)教師進(jìn)修學(xué)校高級教師袁騰飛以干凈利索、幽默犀利、流利酣暢的授課風(fēng)格被人們稱為“史上最牛的歷史老師”,他曾兩度登上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古代文史,近些年來一直引發(fā)廣泛關(guān)注。
前些時候,袁騰飛受邀參加某電視臺的一個訪談節(jié)目,不料那受過專業(yè)訓(xùn)練的主持人似乎存心要給袁騰飛難堪,連連發(fā)難,剛一坐定就拋出來一個大大的“圈套”:“《百家講壇》真正被人記住的只有七位,易中天、于丹、馬瑞芳、錢文忠、閻崇年、紀(jì)連海和袁騰飛,這七個人,你覺得誰對《百家講壇》影響最大?”
一般人在面對這樣的問題,大多都會回答說“除了我之外,其他人影響都很大”,但事實上這類回應(yīng)會顯得比較被動,而且稍有說套話的感覺,讓人覺得不實在,但是反過來,如果袁騰飛真的說出了心目中影響最大的那個人的名字,那就意味著其他人都會被自己得罪,很顯然,這兩種效應(yīng)都不是他想要的結(jié)果。袁騰飛微微一笑,鎮(zhèn)定地說:“主持人,您這問題不對,誰都知道選手不能同時作裁判,您這不是讓我這個選手之一的人來做裁判嗎?這肯定不行!”
確實!既然主持人把《百家講壇》看成是主講師的競技場,那么袁騰飛毫無疑問就是選手之一,作為選手,他又怎么可以輕易做評判呢?這番“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口才技巧,不僅說得沒人再繼續(xù)追問他說出答案,而且全場觀眾還都為他鼓起了掌。觀眾滿意了,主持人可不干了,他接著發(fā)出了第二個“圈套”:“從易中天開始到你,符不符合歷史上‘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qiáng)的這個規(guī)律?”
面對這樣的問題,估計大多數(shù)人都會以“謙虛的姿勢”表示自己無法和易老前輩相提并論,但在更大程度上,這樣的回答難免落入俗套,難顯真誠,但是如果回答說自己超過了易中天,則未免有狂妄自大之嫌,所以怎么回答都是中招,就在觀眾們?yōu)樵v飛捏了一把汗的時候,袁騰飛則引用了主持人的話,不慌不忙地回應(yīng)說:“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代表人物,所以‘長江后浪推前浪的后面不一定是‘一浪更比一浪強(qiáng),而應(yīng)該是‘每浪都在浪尖上!”
袁騰飛的言外之意是說,易中天有易中天的亮點(diǎn),自己也有自己的特色,因為在《百家講壇》開講并不是在同一個時間,所以不能談?wù)l勝過誰,只能說大家在各自的階段里都還算是比較受人歡迎!真是巧妙至極,也難怪,話音剛落,就連主持人都情不自禁和觀眾們一起鼓起了掌。
僅憑著袁騰飛和主持人的這幾番“較量”,就讓人相信他被稱為“史上最牛的歷史老師”并不是偶然的,俗話說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是有好口才,但有好口才的人則一定是個有智慧的人,看來這話不假?。ㄔ瓌?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