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強
中學物理中一些比較抽象的習題常較難求解,若能與數(shù)學圖形相結(jié)合,再恰當?shù)匾胛锢韴D象,則可變抽象為形象,突破難點、疑點,使解題過程大大簡化.圖象法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因而在物理學習中要密切關(guān)注圖象,掌握圖象的識別、繪制等方法。下面就通過幾道例題看看圖像法在物理解題中的應用。
一、利用圖像來解決基本問題
例1如圖1所示,一薄木板放在正方形水平桌面上,木板的兩端與桌面的兩端對齊,一小木塊放在木板的正中間.木塊和木板的質(zhì)量均為m,木塊與木板之間、木板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都為μ.現(xiàn)突然以一水平外力F將薄木板抽出,要使小木塊不從桌面上掉下,則水平外力F至少應為多大?(假設(shè)木板抽動過程中始終保持水平,且在豎直方向上的壓力全部作用在水平桌面上)
A.2μmg B.4μmg C.6μmg D.8μmg
解析F越大,木塊與木板分離時的速度越大、位移越小,木塊越不可能從桌面滑出.若木塊不從桌面滑出,則其v-t 圖象如圖2中OBC所示,其中OB的斜率為μg,BC的斜率為-μg,t1=t2
有S△OBC=(112·μgt21)×2≤L12
設(shè)拉力為F時,木板的v-t圖象為圖7-2乙中的直線OA,則S△OAB=L12
即112(v2-v1)·t1=L2
其中v1=μgt1,v2=F-3μmg1m·t1
解得F≥6μmg
即拉力至少為6μmg.
點評對于兩物體間的多過程運動問題,在明確物理過程的基礎(chǔ)上,畫出物體各自的運動圖象,這樣兩物體的運動特點就很明顯了.利用圖線與坐標軸所夾面積的關(guān)系明確物體間的位移關(guān)系,可省略一些物理量的計算,從而快速、簡捷地解答問題.
二、利用圖像求極值
例2如圖3所示,在豎直平面內(nèi)的直角坐標系中,一個質(zhì)量為m的質(zhì)點在外力F的作用下從坐標原點O由靜止沿直線ON斜向下運動,直線ON與y軸負方向成θ角(θ<π/4),則F的大小至少為;若F=mgtanθ,則質(zhì)點的機械能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解析 該質(zhì)點在重力和外力F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做直線運動,說明質(zhì)點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如圖4所示,當F的方向為a方向(垂直于ON)時,F(xiàn)最小為mgsinθ;若F=mgtan θ,即F可能為b方向或c方向,故除重力外的力F對質(zhì)點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負功,所以質(zhì)點的機械能增加、減少都有可能.
三、利用圖像給出問題
例3總質(zhì)量為80 kg的跳傘運動員從離地500 m的直升機上跳下,經(jīng)過2 s拉開繩索開啟降落傘,圖5是跳傘過程中的v-t圖象,試根據(jù)圖象求:(取g=10 m/s2)
(1)t=1 s時運動員的加速度和所受阻力的大小.
(2)估算14 s內(nèi)運動員下落的高度及克服阻力做的功.
(3)估算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到著地的總時間.
解析(1)從圖象中可以看出,在t=2 s內(nèi)運動員做勻加速運動,其加速度的大小為a=vt1t=1612 m/s2=8 m/s2
設(shè)此過程中運動員受到的阻力大小為f,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mg-f=ma
得f=m(g-a)=80×(10-8) N=160 N.
(2)v-t圖象與t軸所包圍的面積表示位移,由圖象可知14 s 內(nèi)該面積包含的格子為39格
所以h=39×2×2 m=156 m
根據(jù)動能定理有
mgh-Wf=112mv2
所以Wf=mgh-112mv2
=(80×10×156-112×80×62) J
≈1。23×105 J.
(3)14 s后運動員做勻速運動的時間
t′=H-h1v=500-15616 s≈57 s
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到著地所需要的總時間
談高中物理解題的難點突破endprint
中學物理中一些比較抽象的習題常較難求解,若能與數(shù)學圖形相結(jié)合,再恰當?shù)匾胛锢韴D象,則可變抽象為形象,突破難點、疑點,使解題過程大大簡化.圖象法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因而在物理學習中要密切關(guān)注圖象,掌握圖象的識別、繪制等方法。下面就通過幾道例題看看圖像法在物理解題中的應用。
一、利用圖像來解決基本問題
例1如圖1所示,一薄木板放在正方形水平桌面上,木板的兩端與桌面的兩端對齊,一小木塊放在木板的正中間.木塊和木板的質(zhì)量均為m,木塊與木板之間、木板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都為μ.現(xiàn)突然以一水平外力F將薄木板抽出,要使小木塊不從桌面上掉下,則水平外力F至少應為多大?(假設(shè)木板抽動過程中始終保持水平,且在豎直方向上的壓力全部作用在水平桌面上)
A.2μmg B.4μmg C.6μmg D.8μmg
解析F越大,木塊與木板分離時的速度越大、位移越小,木塊越不可能從桌面滑出.若木塊不從桌面滑出,則其v-t 圖象如圖2中OBC所示,其中OB的斜率為μg,BC的斜率為-μg,t1=t2
有S△OBC=(112·μgt21)×2≤L12
設(shè)拉力為F時,木板的v-t圖象為圖7-2乙中的直線OA,則S△OAB=L12
即112(v2-v1)·t1=L2
其中v1=μgt1,v2=F-3μmg1m·t1
解得F≥6μmg
即拉力至少為6μmg.
點評對于兩物體間的多過程運動問題,在明確物理過程的基礎(chǔ)上,畫出物體各自的運動圖象,這樣兩物體的運動特點就很明顯了.利用圖線與坐標軸所夾面積的關(guān)系明確物體間的位移關(guān)系,可省略一些物理量的計算,從而快速、簡捷地解答問題.
二、利用圖像求極值
例2如圖3所示,在豎直平面內(nèi)的直角坐標系中,一個質(zhì)量為m的質(zhì)點在外力F的作用下從坐標原點O由靜止沿直線ON斜向下運動,直線ON與y軸負方向成θ角(θ<π/4),則F的大小至少為;若F=mgtanθ,則質(zhì)點的機械能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解析 該質(zhì)點在重力和外力F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做直線運動,說明質(zhì)點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如圖4所示,當F的方向為a方向(垂直于ON)時,F(xiàn)最小為mgsinθ;若F=mgtan θ,即F可能為b方向或c方向,故除重力外的力F對質(zhì)點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負功,所以質(zhì)點的機械能增加、減少都有可能.
三、利用圖像給出問題
例3總質(zhì)量為80 kg的跳傘運動員從離地500 m的直升機上跳下,經(jīng)過2 s拉開繩索開啟降落傘,圖5是跳傘過程中的v-t圖象,試根據(jù)圖象求:(取g=10 m/s2)
(1)t=1 s時運動員的加速度和所受阻力的大小.
(2)估算14 s內(nèi)運動員下落的高度及克服阻力做的功.
(3)估算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到著地的總時間.
解析(1)從圖象中可以看出,在t=2 s內(nèi)運動員做勻加速運動,其加速度的大小為a=vt1t=1612 m/s2=8 m/s2
設(shè)此過程中運動員受到的阻力大小為f,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mg-f=ma
得f=m(g-a)=80×(10-8) N=160 N.
(2)v-t圖象與t軸所包圍的面積表示位移,由圖象可知14 s 內(nèi)該面積包含的格子為39格
所以h=39×2×2 m=156 m
根據(jù)動能定理有
mgh-Wf=112mv2
所以Wf=mgh-112mv2
=(80×10×156-112×80×62) J
≈1。23×105 J.
(3)14 s后運動員做勻速運動的時間
t′=H-h1v=500-15616 s≈57 s
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到著地所需要的總時間
談高中物理解題的難點突破endprint
中學物理中一些比較抽象的習題常較難求解,若能與數(shù)學圖形相結(jié)合,再恰當?shù)匾胛锢韴D象,則可變抽象為形象,突破難點、疑點,使解題過程大大簡化.圖象法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因而在物理學習中要密切關(guān)注圖象,掌握圖象的識別、繪制等方法。下面就通過幾道例題看看圖像法在物理解題中的應用。
一、利用圖像來解決基本問題
例1如圖1所示,一薄木板放在正方形水平桌面上,木板的兩端與桌面的兩端對齊,一小木塊放在木板的正中間.木塊和木板的質(zhì)量均為m,木塊與木板之間、木板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都為μ.現(xiàn)突然以一水平外力F將薄木板抽出,要使小木塊不從桌面上掉下,則水平外力F至少應為多大?(假設(shè)木板抽動過程中始終保持水平,且在豎直方向上的壓力全部作用在水平桌面上)
A.2μmg B.4μmg C.6μmg D.8μmg
解析F越大,木塊與木板分離時的速度越大、位移越小,木塊越不可能從桌面滑出.若木塊不從桌面滑出,則其v-t 圖象如圖2中OBC所示,其中OB的斜率為μg,BC的斜率為-μg,t1=t2
有S△OBC=(112·μgt21)×2≤L12
設(shè)拉力為F時,木板的v-t圖象為圖7-2乙中的直線OA,則S△OAB=L12
即112(v2-v1)·t1=L2
其中v1=μgt1,v2=F-3μmg1m·t1
解得F≥6μmg
即拉力至少為6μmg.
點評對于兩物體間的多過程運動問題,在明確物理過程的基礎(chǔ)上,畫出物體各自的運動圖象,這樣兩物體的運動特點就很明顯了.利用圖線與坐標軸所夾面積的關(guān)系明確物體間的位移關(guān)系,可省略一些物理量的計算,從而快速、簡捷地解答問題.
二、利用圖像求極值
例2如圖3所示,在豎直平面內(nèi)的直角坐標系中,一個質(zhì)量為m的質(zhì)點在外力F的作用下從坐標原點O由靜止沿直線ON斜向下運動,直線ON與y軸負方向成θ角(θ<π/4),則F的大小至少為;若F=mgtanθ,則質(zhì)點的機械能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解析 該質(zhì)點在重力和外力F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做直線運動,說明質(zhì)點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如圖4所示,當F的方向為a方向(垂直于ON)時,F(xiàn)最小為mgsinθ;若F=mgtan θ,即F可能為b方向或c方向,故除重力外的力F對質(zhì)點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負功,所以質(zhì)點的機械能增加、減少都有可能.
三、利用圖像給出問題
例3總質(zhì)量為80 kg的跳傘運動員從離地500 m的直升機上跳下,經(jīng)過2 s拉開繩索開啟降落傘,圖5是跳傘過程中的v-t圖象,試根據(jù)圖象求:(取g=10 m/s2)
(1)t=1 s時運動員的加速度和所受阻力的大小.
(2)估算14 s內(nèi)運動員下落的高度及克服阻力做的功.
(3)估算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到著地的總時間.
解析(1)從圖象中可以看出,在t=2 s內(nèi)運動員做勻加速運動,其加速度的大小為a=vt1t=1612 m/s2=8 m/s2
設(shè)此過程中運動員受到的阻力大小為f,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mg-f=ma
得f=m(g-a)=80×(10-8) N=160 N.
(2)v-t圖象與t軸所包圍的面積表示位移,由圖象可知14 s 內(nèi)該面積包含的格子為39格
所以h=39×2×2 m=156 m
根據(jù)動能定理有
mgh-Wf=112mv2
所以Wf=mgh-112mv2
=(80×10×156-112×80×62) J
≈1。23×105 J.
(3)14 s后運動員做勻速運動的時間
t′=H-h1v=500-15616 s≈57 s
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到著地所需要的總時間
談高中物理解題的難點突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