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穎
今年春節(jié),央視《新春走基層》推出特別調查節(jié)目:“家風是什么”。采訪中,有的回答家風是“尊老愛幼,勤儉持家”;有的是“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干事”;有的是“不啃老,不坑爹”……每個家庭各有不同的家風內(nèi)容,其真摯樸實的回答讓人感動。對于黨員干部而言,家風是折射作風的一面鏡子,從一個側面反映其精神境界和思想覺悟。黨員干部只有樹立好的家風,才能樹立好的作風、黨風、政風,才能以公道正派的形象贏得群眾認可。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重家教、守家訓、正家風的文化傳統(tǒng),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傳承。南北朝時期文學家顏之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處世哲學,寫了《顏氏家訓》一書,書中有句話,“篤學修行,不墜門風”。意思是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領悟先賢的智慧和高尚品德,才能將良好的風氣傳承下去。名人有良好的家風,老百姓也有自己的良知?!吧碚慌掠白有薄?、“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舉頭三尺有神明”等等流傳甚廣的順口溜,本身就是家風的體現(xiàn)。時代在進步,不管社會如何發(fā)展,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核心價值觀,真抓實干、一心為民的優(yōu)良作風,一直都是我們每個黨員安身立命的根本。
家風問題不是個人小事,更不是家庭瑣事,它直接關系著黨員干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老百姓判斷黨員干部的作風如何,一個重要方面要看其家風好壞。古人說:“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對黨員干部來說,要把勤于學習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的常態(tài)任務,不僅要作勤于學習的表率,還要激發(fā)家庭成員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習慣,使良好的學習家風薪火相傳。李克強總理曾說:“自古‘為官發(fā)財,應當兩道,既然擔任公職,為公眾服務,就要斷掉發(fā)財?shù)哪钕?。”黨員干部要把甘于清貧作為培育良好家風和作風的價值追求,把優(yōu)良的品德操守留給子女,這樣,才能為家人贏得長久的榮譽和尊敬,為家庭帶來長久的歡樂與祥和。
倡導“家風正”,黨員干部需管好家人。俗話說:“嚴是愛,寬是害?!秉h員干部嚴格要求家人,既是對家庭的負責,更是對家人的愛護。人人都有個人利益,但不能因此以權謀私;人人都有家人朋友,卻不可因此損公肥私。唐代詩人羅隱在《夏州胡常侍》一詩中說道:“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币馑际钦f,為官者要獻身國事,不要去為子孫謀家財。焦裕祿的大女兒焦守鳳中學畢業(yè)以后,想去一個好單位。焦裕祿教育她說:“你跟群眾比一比,看是不是大家都能隨便到一個好單位?你不能因為是縣委書記的女兒就高人一等,你應該到艱苦的地方去鍛煉?!焙髞恚故伉P通過招工去了供銷社副食品加工廠,在那里賣咸菜、醬油。焦裕祿對家庭、對子女教育的風范,值得我們學習。
傳承家風就是在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家風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可以也應當成為承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推動其得以踐行的重要載體。每個黨員干部要通過弘揚和踐行良好家風,頂住人情風、耳邊風,以對黨負責、對群眾關愛、對社會擔當?shù)膽B(tài)度,養(yǎng)成清正家風,培育優(yōu)良作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被譽為“農(nóng)民兄弟貼心人”的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原第一書記沈浩,常年在辦公桌上放著一張女兒的照片,照片背面是女兒稚嫩的一行字:“爸爸我愛你,你別做貪官?!边@是沈浩離開家到小崗村時,十歲女兒寫給他的臨別贈言,這也是沈浩清廉家風的一個真實寫照。我們只有自覺做到像沈浩那樣,廉潔自律,清白做人,干凈做事,樹立一個好的形象,才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教育示范作用,才能為樹立良好的作風奠定堅實的基礎。如果每個家庭都能有良好的家風,何愁作風不優(yōu)、黨風不清、政風不淳。
(責任編輯: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