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宏
踐行群眾路線必須建立健全聯(lián)系服務群眾機制,防止走過場、一陣風,上面催一催、下面動一動。
近年來,我們先后建立“駐村夜訪”、“逢四說事”、“民意直通車”、“民情交流日”、“三四五”群眾工作法等一系列有特色、效果比較好的機制,使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成為廣大黨員和干部的自覺行動。根據(jù)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下一步將著力完善和強化以下機制:
一是聯(lián)系群眾機制,領導干部定期深入基層調研走訪,而且要入村入戶、進企進區(qū)、人去心去;二是結對幫扶機制,對貧困地區(qū)、困難群眾定點聯(lián)系和結對幫扶,解決實際困難;三是信息公開機制,讓群眾知道我們在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樣,而且看得到、聽得懂、信得過;四是群眾評議機制,完善健全公共決策社會公示、公眾聽證、政風行風評議等制度,擴大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選擇權;五是訴求表達機制,進一步完善和拓展群眾表達訴求的通道,讓群眾有地方說話;六是督查落實機制,對聯(lián)系服務群眾的各項工作要督查,不能寫在紙上、掛在墻上;七是責任包保機制,重點是對“疑難雜癥”進行包保,不能新官不理舊賬;八是風險評估機制,凡事要考慮群眾的承受度,把改革力度、發(fā)展速度與群眾承受程度結合起來,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等等。
在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提出的健全領導干部公開承諾制度、深入基層聯(lián)系群眾制度、崇尚勤儉厲行節(jié)約制度、考核評價監(jiān)督問責制度、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制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落實監(jiān)管制度等“六類制度”,很多就是直接聯(lián)系服務群眾的。我們要把黨的事業(yè)植根于群眾,使我們的工作更加接地氣、通靈氣、有生氣。(全文見黨建網(wǎng)) (責任編輯:翁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