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
名師點評:
這是一篇相當(dāng)優(yōu)秀的習(xí)作。其一,立意不同凡響,以門的變遷反映了物質(zhì)文明的變遷,又用物質(zhì)文明的變遷反襯了精神文明的變遷。物質(zhì)文明向前推進,而精神文明卻向后倒退,這正是作者要引起讀者深思的地方。其二,對比手法運用得十分純熟,原始人中壯年男子對婦女孩子的保護,透露出縷縷溫情,而當(dāng)今中年男子的不耐煩卻顯出絲絲冷漠。其三,體裁打破常規(guī),用畫外音揭示人們對變遷的感受,使主旨更突出。
(湖南澧縣一中陳軍老師)
第一幕
時間:原始社會
人物:北京周口店原始人
事件:在一個山洞里,一群原始人圍坐在一起。幾個壯年男子把剛剛打來的獵物分發(fā)給婦女和孩子。他們圍坐在一起心滿意足地吃著食物,一派和諧景象。突然,不遠處的森林中傳來一陣嚎叫,大家頓時驚惶起來。他們知道有猛獸要來了。壯年男子把婦女和孩子們圍在中間,手里拿著木棍望著嚎叫傳來的方向。隨著嚎叫聲越來越近,孩子們已經(jīng)嚇得哇哇大叫……
畫外音:卑微無助的人們多么希望能有一扇遮擋危險、阻擋猛獸的門??!
第二幕
時間:唐朝開元年間
人物:小鎮(zhèn)居民
事件:在這個繁榮開放的開元盛世,長安有一個“誠信”小鎮(zhèn),百姓安居樂業(yè),家家物阜民豐。在一個月黑風(fēng)高的晚上,小鎮(zhèn)居民都處于熟睡之中。不遠處,一陣灰塵揚起,一群黑衣強盜打馬而來。他們下馬之后,闖進一個院子,取出閃著寒光的利劍,一陣慘叫過后,院子里尸橫遍地。強盜們在殺人掠財之后,揚長而去。
畫外音:淳樸善良的人們多希望有一扇能防暴防盜的堅不可摧的鐵門?。?/p>
第三幕
時間:21世紀(jì)10年代
人物:8歲的小明和他的爸爸
事件:8歲的小明住在30層樓的“誠信”大廈里。一天,小明放學(xué)回家對爸爸說:“爸爸,您知道對面那位鄰居叔叔叫什么名字嗎?”爸爸好奇道:“你問這個干什么?”小明回答道:“老師叫我們寫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的鄰居,我不知道那位鄰居叔叔叫什么名字,所以才問您呢!”爸爸漫不經(jīng)心地說:“你隨便用一個名字代替算了。”小明認真地說:“老師說過,我們要做誠實的孩子?!卑职终f:“那你自己去問那位鄰居叔叔吧?!?/p>
小明跑到鄰居的防盜門前,輕輕地敲了敲門。一會兒,門上的一扇小窗被打開了,冒出一位中年男子。小明望著眼前陌生的叔叔問道:“叔叔,您叫什么名字?”這位中年男子望著門前稚氣未脫的小明,不耐煩地說:“現(xiàn)在的小孩,什么都想知道?!彼臁芭椤钡匾宦曣P(guān)上了小窗,只留下小明在樓道里傻傻地站著。
畫外音:幼稚的小明多么希望眼前沒有一扇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防盜門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