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艷杰
內容摘要:建構主義是學生通過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知,構建自己對外部世界的了解,使自身的認知結構得到發(fā)展,建構主義是一個同化和順應的過程。大學教學與建構主義相結合,逐漸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建構知識體系,這也肯定了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作用。本文將從建構主義的思想和教學模式來探究教師如何發(fā)揮指導作用,構建大學語文課堂的新型教育模式。
關鍵詞:建構主義 大學語文 教學改革
一.高等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
在大學語文的課程中,可以將中學的語文知識升華,提高學生的文學作品欣賞能力和各種類型文章的寫作能力。同時,也需要對學生進行精神文明建設、傳統(tǒng)文化、民族精神的培養(yǎng),陶冶學生的道德思想。作為大學教學中的基礎課程大學語文,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們的人文精神和個人素質。大學語文連接著學生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通過大學語文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在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陶冶下必將滋潤一代人的精神文明,那么就提高了整個民族的整體文化素養(yǎng)。民族性才能得以傳承,傳統(tǒng)文化不至于失落。唯有認識到大學語文和中學語文的不同目的性,才能激發(fā)學生、教師的學習和教學熱情。唯有大學語文學科得到了重視,才有改變大學語文的教學現(xiàn)狀,進而展示大學語文的人文性和使用性。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的教學思想注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學,不是教師一股腦地將知識強塞給學生,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進行自我學習,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起到的是糾正和指導的作用,幫助學生學習。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的引導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自我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擔任引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的角色。從學習環(huán)境、情景和對話中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達到幫助學生自我構建學習體系的目的。
三.基于建構主義的大學語文教學改革
1.多種教學模式組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建構主義教學主張將教師的教學角色定位為教學的輔導者,幫助學生學習。教師應學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幫助學生進入課堂學習,使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對所學的新知識主動地進行選擇和處理。使之成為自己的意義,而非別人灌輸?shù)囊饬x,產生自我的意義構建。現(xiàn)高校中大部分都視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為重心,學生對職業(yè)技能課的熱情也高于像大學語文一樣的基礎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將學生對人文知識的渴望喚醒,這就是教師引導作用的一種體現(xiàn)。幫助學生認識到大學語文的實用性,使同學認識到語文只是并不是無用的死知識,結合教材把文學和傳統(tǒng)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串聯(lián)起來,增添大學語文的魅力。也可擴展大學語文的范圍,注入當下流行元素將影視、音樂、等元素融入大學語文,更好的讓大學生們透析語文中的文學意義、思想意義,幫助學生確立自我追求。
2.將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促進教師和學生間的良性循環(huán)
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學生們應懂得主動構建知識,對于外界傳輸?shù)闹R,學習者只能通過自我消化吸收,將知識變成自己的,主動建構才能理解透知識。所以,學生應發(fā)揮自我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使用各種建構主義模式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將新舊知識之間聯(lián)系起來,并對這種聯(lián)系加以思考。文章是需要學生自己去理解,有疑問要由學生提出,疑問要讓學生自己學著解決分析,知識是要靠學生自己獲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學會反思自我認識的不足之處,建構出新的知識結構。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一經(jīng)提出便備受爭議,但在最后的實驗過程中,在教學中取得教學的效果是無可厚非的,建構主義理念的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型高效的教學模式。經(jīng)過建構主義理論的深入,大學語文教學定會轉變被邊緣化的局勢,尋找到新的教學突破口。
參考文獻:
[1] 龔云普,王紅椿.由"公共基礎課"走向"綜合文化課"--現(xiàn)代建構主義與大學語文教育[J].惠州學院學報,2003,23(5):83-87.
[2] 楊桃.基于建構主義的大學語文教學原則探討[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28(3):141-142.
(作者單位:河北保定中央司法警官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