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靜怡
老牛灣,傳說和記憶
■ 徐靜怡
九曲黃河十八彎,
神牛開河到偏關(guān)。
明燈一亮受驚嚇,
轉(zhuǎn)身犁出個老牛灣。
民歌中唱到的老牛灣,就位于山西省偏關(guān)縣境內(nèi)。老牛灣是黃河拐入山西境內(nèi)的第一道大灣,因長城與黃河在這里第一次握手而聞名天下。在一個神話傳說中,遠(yuǎn)古時期,這里連續(xù)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雨,洪水到處泛濫。玉皇大帝派太上老君趕著神牛下凡犁辟河道,走到此處。太陽落山時,對面明燈山上的神燈驚了神牛,神牛一用力,便把黃河河道犁出了一個大彎。也正因為這個美麗的神話故事,讓我對老牛灣充滿了種種幻想。
車駛進(jìn)老牛灣景區(qū)大門,漫山綠野,高高低低的小山丘此起彼伏,仿佛一個個偌大的綠色屏障蓋在了這片黃土地上。在山間一條平坦的小道上彎彎曲曲地行駛了好久,便來到了老牛灣村。老牛灣村的節(jié)奏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在這里,你會不由得放慢腳步,人們似乎依然“面朝黃土背朝天”,過著悠閑的田園牧歌生活。這里也是個充滿藝術(shù)氣息的村莊,是攝影家的天堂。他們迷戀著這里的日出與日落,用快門記錄著老牛灣獨特的美。
說起老牛灣的美,不得不提這里的石頭,大到庭院、房屋,小到石碾石磨,所有的建筑都是就地取材,全部用當(dāng)?shù)氐氖^、石片壘砌而成。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石頭里都沉睡著貝類等古生物。用這些石頭壘砌的老牛灣村,似乎也沾了些許靈氣。
在緊靠黃河大峽谷的懸崖峭壁上,老牛灣古堡就坐落在一塊突起的石崖之上。這里,曾是一座屯兵城堡。古堡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站在古堡最高點向下望,老牛灣呈現(xiàn)出三面環(huán)水的景致,猶如一個半島扌契入了黃河之中。雖然正值汛期,但我沒有看到清澈碧綠的河水,而是看到了快要干涸的河床,配著周圍土黃色的山體。據(jù)說是因為萬家寨水庫引了水。在落日余暉的映襯下,整個老牛灣呈現(xiàn)出一派金黃色的基調(diào),竟也顯得無比壯美。
在古堡北端的百丈懸崖頂部,有一座磚石空心城樓——望河樓。它建于明萬歷二十五年,樓高22米,有供士兵上下的繩梯和通道。據(jù)說,當(dāng)時的士兵帶足了干糧攀繩子從上面唯一的孔洞進(jìn)入,可在里面潛伏半個月,以望遠(yuǎn)處的敵情。原本建在河邊上的邊墻早已被黃河沖毀,只有這城樓依然屹立于此。如今,這座保存完好的城樓依然保留著從前威武凜然的姿勢,它雄踞崖上,俯視黃河,好似一名打了勝仗的將軍。久久凝視著這里,我們仿佛回到久遠(yuǎn)的從前,去體會當(dāng)年金戈鐵馬、烽火狼煙的情景。
在望河樓隔黃河相望,對面是內(nèi)蒙古清水河縣。這里,曾經(jīng)是當(dāng)年經(jīng)偏關(guān)由水路走西口的人最后的故土和驛站。由于毗鄰黃河,老牛灣人世世代代多以扳船、拉纖為生。數(shù)不清的貨船和走西口的人就是在這里同驚濤駭浪生死相搏。上世紀(jì)90年代,這里興建了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讓昔日波濤翻滾的黃河水變得平靜而溫存。眼前這種波瀾不驚的狀況,讓人很難想象走西口時期那些拉纖扳船漢是怎樣在湍急咆哮的激流中拼著性命討生活的。
今天,祖祖輩輩與黃河水為鄰的老牛灣人,終于可以波瀾不驚地享受這條河的恩澤了。各地的游客紛紛慕名而來,住窯洞,吃農(nóng)家飯,體驗著老牛灣村質(zhì)樸的生活。而晚上的篝火晚會,更讓人們體驗到了熱情好客的老牛灣人充滿活力的一面。
當(dāng)我即將離開老牛灣的時侯,驚喜地發(fā)現(xiàn),那些美麗神話故事中的意象,已經(jīng)幻化為眼前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