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麗慧
(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山西太原 030006)
圖書館服務研究的演進路徑及前沿分析
牛麗慧
(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山西太原 030006)
根據圖書館服務關鍵詞共現圖譜和研究熱點時區(qū)分布圖中節(jié)點頻次和中心度的高低以及涌現詞等指標分析圖書館服務的研究熱點及其演進、研究前沿和發(fā)展趨勢,結果顯示圖書館服務、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等是近十年的研究熱點;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和弱勢群體成為圖書館服務研究領域的一個發(fā)展趨勢。
圖書館服務;CiteSpace;研究前沿;可視化
圖書館服務是圖書館利用館藏和設施向讀者直接提供文獻和情報的一系列活動,也叫圖書館讀者工作?!白x者第一”“用戶至上”,一切從方便讀者出發(fā),對不同類型的讀者提供有區(qū)別的服務是圖書館服務的原則。我國對圖書館服務的研究近十年來有了很大變化,尤其是借助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聲像技術、通訊技術、縮微技術等在圖書館的廣泛應用,使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多樣化,服務范圍日益擴大,服務效率不斷提高。為了研究近十年來我國圖書館服務領域的研究現狀及其前沿,本文借助知識圖譜的可視化技術繪制科學知識圖譜,實現圖書館服務研究進展的可視化,揭示圖書館服務研究的熱點、前沿和發(fā)展趨勢,旨在為研究該學科領域提供理論參考。
本文以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CSSCI)數據庫收錄的來源期刊為數據來源。2014年1月26日檢索該數據庫,以“圖書館服務”為關鍵詞進行來源文獻檢索,年限為2004-2013年,命中結果711篇,每年的論文記錄分別為2004年47篇,2005年58篇,2006年77篇,2007年92篇,2008年107篇,2009年87篇,2010年76篇,2011年73篇,2012年63篇,2013年31篇(2013年數據不全)。
本文利用美國德雷克賽爾大學陳超美團隊開發(fā)的信息可視化工具CiteSpace[1],以定量分析為主的科學知識圖譜的繪制方法,對所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CiteSpace主要有關鍵詞共現分析、文獻共被引分析、機構合作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作者合作分析、共引時間分析等可視化功能。本文主要通過關鍵詞出現的頻率,中心度的高低確定圖書館服務的研究熱點;通過對涌現詞頻率的突變和涌現詞所在論文的內容分析確定其研究前沿與發(fā)展趨勢。用CiteSpace分析CSSCI數據需要一些編碼和格式上的轉換,本文利用大連理工大學劉盛博編寫的中文處理軟件對CSSCI數據進行格式轉換,轉換成可被CiteSpace處理的格式,然后分別對記錄中的關鍵詞和涌現詞進行分析。
(一)研究熱點演進分析
關鍵詞是作者對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煉,是文章研究主題的核心詞匯,因此對文獻題錄中的關鍵詞進行分析,頻次高的關鍵詞常被用于確定一個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2]。利用CiteSpace軟件,導入事先轉換好的數據,再進行相關選項設置。時區(qū)分割為2007-2013年,時間跨度選為1年,共7個階段,每個階段選前50篇文獻,主題詞來源選擇文獻標題、摘要、關鍵詞和標識符,網絡節(jié)點選為keyword,修剪項選擇最小生成樹、修剪分段的網絡、修剪混合網絡,每個階段選擇Top50個關鍵詞,運行軟件,得到關鍵詞共詞網絡圖譜,根據該圖譜可以總體概括2004-2013年這十年內圖書館服務領域的研究內容,大致包括四個方面:(1)圖書館的類別。有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大學圖書館、社區(qū)圖書館、復合圖書館、基層圖書館、農村圖書館、現代圖書館、手機圖書館等;(2)圖書館服務客體。有弱勢群體、讀者服務、農民工(子弟)、大學生讀者、少兒讀者等;(3)圖書館服務的技術。有知識服務、web2.0、web3.0、個性化服務、信息共享空間、數據挖掘、大數據、云計算、信息導航、三網融合、關聯數據、動態(tài)模糊評價等;(4)圖書館服務的評價。有服務創(chuàng)新、服務質量、讀者滿意度、用戶滿意度、普及性等;(5)圖書館服務理念。有人性化服務、一站式服務、免費開放、以人為本、人文關懷、信息公平、全民共享等。
圖譜中出現頻次最高的關鍵詞是“圖書館服務”,其他依次是“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圖書館”。說明在圖書館服務研究領域中,從2004年到2013年間,它們是研究中受關注程度最高的四個詞。這四個詞的首次被引年份均出現在2004年,此后一直被高度引用。
除了這7年共同的研究熱點外,為了分析隨時間的變化,圖書館服務領域研究熱點的變化,調用CiteSpace軟件的timezone功能,繪制出2004-2013年各年度的研究熱點變化的時區(qū)視圖譜。表1列出了該圖譜中2004-2013各年度涌現詞和詞頻都很高的重要關鍵詞的詳細信息,如關鍵詞、詞頻和中心度指標的數值。從表1可以看出:2004年的研究熱點主要是從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兩方面展開對圖書館服務及圖書館管理和圖書館事業(yè)的研究,其中公共圖書館的研究占重要部分,2005年從服務理念的角度對數字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進行研究,服務內容從2004年的信息服務上升到知識服務,服務對象增加了弱勢群體,2006年注重服務創(chuàng)新的研究,研究類別主要是基層圖書館,并在理念上上升到和諧社會的高度,2007年主要研究基于web2.0平臺圖書館服務質量的評價,2008年中國圖書館學會正式發(fā)布了《圖書館服務宣言》,成為中國圖書館界的第一個宣言,該年的兩大研究熱點是圖書館服務宣言和圖書館服務體系,2009年細化到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并對公共圖書館實行總分管制進行研究。另外,圖書館服務新模式——信息共享空間,也在學界引起很大反響,2010年的研究熱點是圖書館館員和流動圖書館,學者們開始將焦點放在圖書館館員身上,對他們的職責和素質的培訓進行研究,并且為了給遠離圖書館或不便于到館的讀者及潛在讀者提供館外文獻服務,流動圖書館產生。2011年手機圖書館、免費開放和圖書館聯盟成為研究熱點。2012年從政府信息公開的角度研究公共圖書館服務規(guī)范,2013年的研究熱點是圖書館服務的城鄉(xiāng)一體化、對圖書館權利的研究和城市文化。
表1 圖書館服務各年度研究熱點變化表
(二)研究前沿與發(fā)展趨勢
研究前沿一詞最早由普賴斯提出,可以描述研究領域的動態(tài)本質。1994年,加菲爾德進一步指出:研究前沿是被引頻次最高的核心文獻與引證這些核心文獻的來源文獻的集合,前沿的名稱可以從來源文獻標題中出現頻次最高的單詞或詞組中提取出來[3]。在CiteSpaceⅡ中,對研究前沿的偵測分析是基于從題目、摘要、系索詞(descriptors,指標引文獻的單元詞或詞組)和文獻記錄的標示符中提取出的突變專業(yè)術語而確定的[1],通過跟蹤分析它們在不同時間區(qū)內出現頻率的突變識別出代表前沿的若干名詞術語。
通過運行CiteSpace軟件的view—citation burst history功能,得出在不同時區(qū)內出現的涌現詞,共有7個涌現詞,如表2。
表2 圖書館服務領域中的涌現詞
下面借助CiteSpace軟件中的“citation burst history”功能對各涌現詞進行分析。
其中涌現值最高的突變術語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涌現值為4.404 9,被引頻次為21次,在2009-2013年頻次發(fā)生突變,峰值(7次)出現在2011年,2013年被引頻次為1次。關于“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研究主要在體系的建設方面,引用實例最多的是“嘉興圖書館”,其中被引頻次最多的是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系副教授李超平于2009年在期刊《中國圖書館學報》發(fā)表的《中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嘉興模式”研究》[4],作者在考察了嘉興總分館體系的制度設計、運行機制及運行效果的基礎上,指出嘉興模式的特點是“三級投入,一級管理”,其價值是通過總分館制度,解決了鄉(xiāng)鎮(zhèn)圖書館的辦館難題,其緊密型總分館的成因取決于管辦分離而非財政投入模式。嘉興模式有利于形成緊密型總分館制度,在中國現行財政體制下更具有可行性。
排名第二的是“圖書館服務宣言”,涌現值為4.337 3,被引頻次為18次,峰值(10次)出現在2008年,2013年被引次數是0次,關于“圖書館服務宣言”的代表性文獻是華東師范大學信息學系教授范并思2008年在期刊《中國圖書館學報》發(fā)表的《現代圖書館理念的艱難重建》[5],作者指出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服務宣言》向社會公眾宣示了中國圖書館人對于現代圖書館理念的基本認同,同時也表達了圖書館對全社會普遍開放、維護讀者權利、平等服務、對弱勢人群人文關懷和消彌數字鴻溝的理念。
排名第三的是“圖書館服務質量”,涌現值為3.309 8,被引次數為17次,峰值(5次)分別出現在2008年和2010年,近三年的被引次數均為0,該詞在2008-2010年被引頻次發(fā)生突變,其中被引頻次最高的文獻是海南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張紅霞2009年在《中國圖書館學報》期刊上發(fā)表的《國際圖書館服務質量評價:績效評估與成效評估兩大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6]。文章比較了績效評估和成效評估,指出關注圖書館投入、產出與效率的評估屬于績效評估,關注圖書館服務影響與效果的評估屬于成效評估,兩者都是圖書館服務質量評價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圖書館界對服務質量評價的重心已經開始從績效評估向成效評估轉移,它們構成的多元互補的評估體系,對完善我國圖書館評估理論和實踐提供重要的啟示。
排名第四的是“和諧社會”,涌現值是2.9812,被引次數為6次,僅在2006年和2007年的被引次數分別為3次,從2008年到2013年被引次數為0,在2006-2007年突變較大,文獻中和諧社會中圖書館服務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弱勢群體,其中重要的文獻是武漢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周明華2006年在期刊《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發(fā)表的《和諧社會中的信息公平與圖書館服務》[7],作者認為公平是和諧社會的基礎。文章論述了和諧社會中信息公平的含義,分析了數字鴻溝和信息不公平之間的聯系,提出圖書館應通過一系列舉措在建立信息公平和消除數字鴻溝方面發(fā)揮作用。
排在第五位的是“Web2.0”,涌現值為2.8168,被引頻次為9次,在2009-2010年頻次發(fā)生了突變,峰值(5次)出現在2009年,近兩年的被引頻次均為0,伴隨web2.0的興起和發(fā)展,它帶給圖書館的不僅是新技術的應用,更重要的是一種服務理念的轉變,圖書館學界面臨著機遇,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凇皐eb2.0”的圖書館服務研究比較有影響力的文獻是南京農業(yè)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劉磊2009年在《圖書情報工作》發(fā)表的《圖書館2.0在高校圖書館應用的調研分析:用戶眼中的圖書館2.0》[8],作者對分布于南京、上海、武漢、廈門和北京五個地區(qū)23所已開展圖書館2.0服務的高校圖書館展開調研,通過整合調查數據,分析我國高校圖書館在開展圖書館2.0相關服務過程中,用戶對圖書館2.0的認知程度、利用情況及對開展圖書館2.0服務的看法。以進一步探討圖書館2.0在加強圖書館信息服務能力上所起的作用,及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優(yōu)化圖書館2.0服務的建議。
排在第六位的是“弱勢群體”,涌現值為2.6609,被引頻次為10次,峰值(4次)出現在2006年,2013年被引頻次為1次,關于“弱勢群體”被引次數最高的文獻是長沙市圖書館館員趙伯純2005年在期刊《圖書館》發(fā)表的《論加強圖書館的為弱勢群體服務》[9],文章論述了社會弱勢群體對圖書館知識服務的需求,圖書館加強弱勢群體服務的意義和具體措施。
排在第七位的是“總分管制”,涌現值是2.6095,被引頻次為12次,頻次突變階段在2009-2011年,峰值(5次)在2011年,近兩年的被引頻次均為0,最具代表性的文獻是杭州圖書館副教授栗慧于2007年在期刊《圖書情報工作》發(fā)表的《創(chuàng)新理念引領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以東南沿海城市公共圖書館為例》[10],文中通過對我國東南沿海部分城市的公共圖書館基于保障公民文化權利、信息獲取權利以及優(yōu)化配置信息資源、系統(tǒng)觀建設信息資源體系等創(chuàng)新理念進行的一系列圖書館服務網絡建設探索的初步梳理,展現當前我國公共圖書館建設順應世界城市圖書館發(fā)展潮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的發(fā)展趨勢,并從這些實踐中總結出圖書館服務網絡拓展中應重視的幾個問題。
本文以圖書館服務為研究對象,通過知識圖譜可視化軟件CiteSpace探討了圖書館服務研究的熱點演進和發(fā)展前沿,得出以下結論:
(1)圖書館服務、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圖書館等已成為2004-2013年的研究熱點,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熱點也在相應地變化,公共圖書館、圖書館、圖書館事業(yè)等是圖書館服務研究領域的知識基礎。(2)“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圖書館服務宣言”“圖書館服務質量”“和諧社會”“Web2.0”“弱勢群體”和“總分管制”分別代表著不同的研究前沿,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和弱勢群體,其研究在最近比較活躍,即將成為圖書館服務研究領域的一個發(fā)展趨勢。
[1]Chen.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2]R.Bailon-Moreno,E.Jurado-Alameda,R.Ruiz-Banos,et al. Analysis of the field of physical chemistry of surfactants with the Unified Scienctometric Model.Fit of relational and activity indicators[J].Scientometrics,2005,63(2):259-276.
[3]Garfield E.Research Fronts[J].Current Contents,1994(41):3-7.
[4]李超平.中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嘉興模式”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9(184):10-16.
[5]范并思.現代圖書館理念的艱難重建[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6):6-11.
[6]張紅霞.國際圖書館服務質量評價:績效評估與成效評估兩大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9(1):78-85.
[7]周明華.和諧社會中的信息公平與圖書館服務[J].經濟縱橫,2006(2):13-15.
[8]劉磊,張野,黃文佳.圖書館2.0在高校圖書館應用的調研分析:用戶眼中的圖書館2.0[J].圖書情報工作,2009(13):70-73.
[9]趙伯純.論加強圖書館的為弱勢群體服務[J].圖書館,2005(3):22-28.
[10]栗慧.創(chuàng)新理念引領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以東南沿海城市公共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07(7):112-115.
(編輯 申嫣平)
G250
A
1673-1808(2014)04-0118-04
2014-05-20
牛麗慧(1991-),女,山西長治人,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方向:信息政策與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