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2002年中央頒布的《干部任用條例》,在規(guī)范干部選拔任用工作,防止和糾正選人用人上不正之風等方面,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干部任用條例》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的要求,中央決定予以修訂。
這是干部選任條例12年來首次修訂,新《條例》設置了選拔干部“十不準”,較之12年前的版本,修訂后的條例加入了“裸官不得提拔”、“被問責干部兩年內不得升職”等與實際聯(lián)系緊密的內容。
裸官、跑官等六情形禁入考察對象
配偶移居國外剔出干部選拔
新《條例》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列為考察對象:(一)群眾公認度不高的。(二)近三年年度考核結果中有被確定為基本稱職以下等次的。(三)有跑官、拉票行為的。(四)配偶已移居國(境)外;或者沒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五)受到組織處理或者黨紀政紀處分影響使用的。(六)其他原因不宜提拔的。
“考察”系領導干部選任、提拔的第一道環(huán)節(jié)。只有被列為考察對象,才獲得提拔、升遷的機會。哪些人一旦觸犯了哪些“高壓線”,就會失去提拔、升遷資格,不被列為考察對象?對此,2002版條例未做規(guī)定。但新《條例》確定了6條“高壓線”。也就是說,一旦有“劣跡”,如跑官、拉票,受到組織處理或者黨紀政紀處分,就將失去作為“考察對象”的資格。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廉政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認為,新《條例》把過去的原則性標準具體化,體現了新的選拔任用制度防范庸官貪官的預防性功能。其中,“群眾公認度不高”,反映了當事人的德與才均不能服眾,群眾基礎差;“近三年年度考核結果中有被確定為基本稱職以下等次”,反映了當事人能力和績效的欠缺。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配偶、子女移民的“裸官”,同樣不會被列為考察對象。中共中央黨校報刊社社長、總編輯謝春濤認為,“關于裸官”之前地方上也有類似的規(guī)定,這次將其正式寫入工作條例,值得關注與贊許。
考察人選要過“紀檢關”“審計關”
選拔任用領導干部必須遵循哪些基本原則?對比2002年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新《條例》增加了“以德為先”原則。對此,程文浩表示,中央領導之所以多次強調“以德為先”,源于領導干部只有具備了較高的道德情操,其才會發(fā)揮積極和正面的作用。反之,如果一位領導干部道德品質低下,其能力越大,自身發(fā)揮的破壞性作用可能就越大,往往會給社會造成重大損失和惡劣影響。
那么,通過哪些渠道,可以考察出干部的德、才、勤、儉“全貌”?對此,2002版條例沒有作出具體規(guī)定。但新《條例》確定了干部考察的渠道——“聽取考察對象所在單位組織(人事)部門、紀檢監(jiān)察機關、機關黨組織的意見”。也就是說,決定某位干部應該提拔的關鍵時刻,所在單位組織部門、紀檢部門、黨組織、巡視機構,有“發(fā)言權”。
此外,“個人有關事項報告”也將發(fā)揮作用,負責干部考察的機構,可以查詢、核實個人有關事項報告,還可以“邀請”審計部門介入,對掌握“財權”的崗位人選,啟動經濟責任審計。
首次詳細規(guī)定“破格提拔”標準
新《條例》規(guī)定,因工作特殊需要破格提拔的干部,應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領導班子結構需要或者領導職位有特殊要求的;專業(yè)性較強的崗位或者重要專項工作急需的;艱苦邊遠地區(qū)、貧困地區(qū)急需引進的。任職試用期未滿或者提拔任職不滿一年的,不得破格提拔;不得在任職年限上連續(xù)破格提拔;不得越兩級提拔。對擬破格提拔的人選在討論決定前,必須報經上級組織(人事)部門同意。
謝春濤認為,所謂的破格就是例外,這一次對破格提拔的規(guī)定可以說是更嚴格的,這是非常有益的。這可以說是針對過去存在的問題做出的回應。比如過去一些“官二代”升得快,實際上就是利用了這個破格提拔制度。此次修改之后,這種所謂的有問題的“破格提拔”操作起來就不容易了。
地方領導同一職位最多干10年
對于交流時限、哪些干部該交流,新《條例》作出了進一步“補充”。例如交流時限,2002版明確了“上限”和“下限”:地方黨委和政府領導成員原則上應當任滿一屆,在同一職位上任職滿十年的,必須交流。在此基礎上,新《條例》補充規(guī)定,在同一職位連續(xù)任職達到兩個任期的,不再推薦、提名或者任命擔任同一職務。也就是說,同一人在同一職位,最長干10年。
哪些干部該交流?2002版《條例》規(guī)定,“黨政機關內設機構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在同一職位上任職時間較長的,應當進行交流或者輪崗”。在此基礎上,新《條例》規(guī)定,“經歷單一或者缺少基層工作經歷的年輕干部,應當有計劃地到基層、艱苦邊遠地區(qū)和復雜環(huán)境工作”。也就是說,此前,“干部交流”的標準是“在同一職位工作時間較長”;今后,經歷單一、缺乏基層工作經驗,也要“交流”。
公選干部:杜絕“蘿卜選官”
為杜絕“一把手”拍板,“暗箱操作”,近年來,全國多個地區(qū)采用了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干部選任模式。但是,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應該遵循什么樣的程序?2002版《條例》僅規(guī)定,“公開選拔面向社會進行,競爭上崗在本單位或者本系統(tǒng)內部進行”。新《條例》細化為,“領導職位出現空缺且本地區(qū)本部門沒有合適人選的,特別是需要補充緊缺專業(yè)人才的,可以進行公開選拔;領導職位出現空缺,本單位本系統(tǒng)符合資格條件人數較多且人選意見不易集中的,可以進行競爭上崗”。
此外,新《條例》提出,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方案設置的條件和資格,不得因人設置資格條件。資格條件突破規(guī)定的,應當事先報上級組織(人事)部門審核同意;“公開選拔縣處級以下領導干部,一般不跨?。ㄗ灾螀^(qū)、直轄市)進行”。
程文浩認為,公開選拔縣處級以下干部不跨省,很可能出于兩種考慮:一是縣處級以下領導干部的職位較多,如果廣泛采取跨省選拔,工作量和組織的難度較大;另外,我國各地區(qū)發(fā)展很不均衡,省情市情縣情差別很大,而縣處級以下領導干部直接服務于基層地區(qū),所以需要對當地情況有基本了解,省內干部無疑在這方面具有天然優(yōu)勢。此規(guī)定在客觀上為本地基層干部提供了更多的上升空間,有利于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哪些干部會被降職、免職?
引咎辭職官員兩年內禁升官
在哪些情形下,領導干部應被免職?對此,新《條例》保留了2002版的兩種情形:達到任職年齡界限或者退休年齡界限;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應當免去現職。新增了三種情形:受到責任追究應當免職的;辭職或者調出的;非組織選派,離職學習期限超過一年。但是,刪除了“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測評不稱職票超過三分之一、經組織考核認定為不稱職的”情形。
2002版《條例》規(guī)定,“引咎辭職、責令辭職、降職的干部,在新的崗位工作一年以上,實績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條件的,可以按照有關規(guī)定,重新?lián)位蛘咛岚螕晤I導職務”。
但新《條例》明確提出,“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和因問責被免職的黨政領導干部,一年內不安排職務,兩年內不得擔任高于原任職務層次的職務。同時受到黨紀政紀處分的,按照影響期長的規(guī)定執(zhí)行”。這意味著,新《條例》實行后,該名領導干部一年之內,沒有到新職務“履新”的機會,次年度,即使被安排了新的崗位,也不會被提拔。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認為,這次的新規(guī)定顯然是依照了“干部問責制度”進行了調整,對于被免職干部加大了問責力度,不允許像此前一樣,一段時間以后換個地方照樣任職。劉旭濤認為,被問責干部不是不能復出,關鍵是不能神神秘秘地復出。保證問題官員“干干凈凈”復出,并建立完善的干部退出機制,是對民眾負責。
此外,哪些干部會被降職?2002版《條例》的標準是,“因工作能力較弱或者其他原因,不適宜擔任現職”;新《條例》修改為“黨政領導干部在年度考核中被確定為不稱職的,因工作能力較弱、受到組織處理或者其他原因不適宜擔任現職務層次的,應當降職使用”。
用人失察追責“提格”
對于用人失察失誤造成嚴重后果,新舊條例都明確“實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責任追究制度”。但是如何追責,追責到哪一級別?舊《條例》的標準是“追究主要責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的責任”;新《條例》則“提格”到“追究黨委(黨組)主要領導成員、有關領導成員、組織(人事)部門和紀檢監(jiān)察機關有關領導成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也就是說,如果出現“帶病提拔”等現象,原來是追究主要責任人、直接責任人;今后,黨委主要領導、組織部門和紀檢部門的有關領導,都要擔責。
(摘自《大家文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