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春
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fā)現。九年義務教育小語教材將《預習》編入課例,使預習成為小學語文教材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通過“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重視預習的個體差異,強化訓練、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嘗試學習,自讀自悟,使主體地位得到落實,自學能力得到培養(yǎng),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但預習語文,對許多學生來說,常常感覺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要么騎馬觀花,將課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預習;要么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查出幾個生字生詞,或至多了解一下文學常識,便以為是預習。結果與老師要求的甚遠,預習與不預習半斤八兩,那么如何搞好預習呢?
一、教給預習方法
1.粗讀課文,解決字詞,了解主旨預習課文,應對課文有一個大概了解。為此就應首先粗讀課文,解決字詞,掃清障礙,弄清課文的主旨,知道課文圍繞什么而寫,寫了些什么,線索是什么,文章好在哪里。
2.讀、思、圖、畫、查。指導學生在認真閱讀《預習》文字的基礎上,標出課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號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標記。
3.對課文重點進行嘗試性分析在掌握課文的重點之后,應在教師講解之前,進行嘗試性分析,而不要被動的等待老師講解。通過分析,找出課文是怎樣突出主旨的,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或說明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為什么用這些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為什么用這些方法,從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和理解。
4.擴展、聯(lián)想、想象、將課內、課外結合起來預習課文,不要只停留在課內,還應結合以前所學的知識,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想象,達到鞏固、運用和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二、指導預習過程
1.賞讀課文。《預習》中經常提出:認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什么?學生初讀課文時,要指導他們把課文通讀順,而后整體感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文章寫得精彩的段落、章節(jié),可能讓學生反復朗讀、品味。
2.析讀課文?!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能啟迪思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針對學生的這個弱點,要有意識地安排預習,讓他們逐步理解體會一篇文章中詞、句、段、篇與中心內容之間聯(lián)系。
3.細讀深究課文。結合課文,在對全文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充分的預習之后,要嘗試性地解決課后題,以檢查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還有哪些不足,以便能及時查漏補缺,同時對不能理解的問題,可以先畫下來,當作自己的難點,以備聽課時認真聽講,當堂解決。師要注意了培養(yǎng)學生“問”的意識,引導學生從敢問到善問,積極動腦,進入角色。質疑之后便進入討論階段,這是學生嘗試解決問題的階段。學生在相對自由的討論天地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最大限度地活躍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討論中,教師要注意發(fā)揮主導作用,把握教學目標和思維形式,相機誘導,激發(fā)學生的探求欲望,引導學生處理好獨立思考和聽取別人意見的關系,適時點撥,使學生的思維縱深發(fā)展。
三、養(yǎng)成預習習慣
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來之不易,預習要做到以下“四勤”:
第一,勤動腦。預習中要獨立思考??鬃釉唬骸皩W而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敝挥杏米约旱念^腦去做主動、獨立、有效的思考,才能深入鉆研,使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財富。
第二,勤動筆。做好簡要的預習筆記。要在新課教材上圈點勾劃,寫簡要評注;在此基礎上寫好簡要的預習筆記。預習筆記可以同課堂筆記合一,使課堂筆記成為預習筆記的修訂和補充。
第三,勤動手,多做練習、操作。結合課前預習,按新課要求及教師的提示,多做一些自選練習題、實際操作、現場觀察等,以豐富感性知識,加深對新課的理解。
第四,勤問,求得老師、家長、同學的幫助。對預習中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要同學請教。
四、預習的收效
1.強化了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一種強烈的求知欲驅使他們認真讀書,積極思維;在聽課的時候,自己到底解答是否正確,教師和同學將對自己的解答如何評價,一股強烈的好勝心又促使他們認真聽課。整個學習過程,學生都處于亢奮狀態(tài)。學生只要有了動機,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是負擔,而執(zhí)著追求。
2.自我的探索,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礎
學生通過預習,初步進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學懂,什么地方還不會,心中有數。促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難于理解的知識上,而加強了聽課的目的。這樣,在學習中對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聽得更專心。這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為上課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心理狀態(tài),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礎;用教育學的理論說,帶著問題上課,求知欲更強。變被動為主動??梢源蟠鬁p少教師的無效勞動。
3.及早掌握了學習信息,教學有的放矢
學生在進行預習時,教師巡視了解;預習結束后,教師進行檢查。在這期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教材的掌握情況。教師還可以從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中測知學生的知識基礎。因此,教師就可以抓住重點、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觀主義的傾向。教師針對學生的難點教學,效果也就會更好了。
要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必須狠抓“預習”這一環(huán)工作。預習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就是自己學的過程。經過預習,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鍛煉,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預習是語文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之一,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抓好預習有助于學生的自學。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第三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