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蓮
所謂生活化教學,就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zhuǎn)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nèi)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語文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語文、學語文,這是“大語文教學觀”的需要?!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指能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前景的綜合素養(yǎng)。要培養(yǎng)這種以促進人的發(fā)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yǎng),必須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為此,筆者對小學語文的生活化教學進行了以下實踐探索。
一、觀察語文中的“生活”。
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nèi)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對此,教師要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調(diào)查訪問,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時,可以組織學生去閱讀一些有關紅軍長征的書籍,也可以讓學生扮演成小記者的身份去采訪一些老紅軍,這樣不僅使學生全面了解了當時環(huán)境的惡劣,深刻理解彭德懷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而且也充實了學生的生活,學生也興趣盎然。
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對于學生而言可謂司空見慣,但真正去觀察它的同學卻不多,教師應在課堂上向?qū)W生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并精心指導學生抓住特點去觀察,從而知道因為有了它,植物才會有變化,這樣,學生學習課文時就能如魚得水,得心應手了。再如《夕陽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導學生去觀察夕陽,領略夕陽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導學生去觀察雨后白云的變化,了解它的姿態(tài)萬千,變化多端。這樣,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生活,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二、指導同學們用心觀察生活,實現(xiàn)生活化的語文教學。
語文的學習絕不僅僅局限在語文基礎知識的范圍內(nèi),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一些非智力能力,包括觀察力、想象力、感受力等,而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則是現(xiàn)實這一效果的有效途徑,為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指導學生留心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感受生活,進而擴大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比如在學習完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之后,教師可布置這樣一個作業(yè),“請同學們回家之后,仔細觀察一下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這樣把課文和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了起來,不但有助于學生深刻體會文章所傳達出的情感,同時還會讓學生以感恩的心態(tài)來面對父母的大愛。又比如在學習課文《請你來看大?!窌r,可能很多同學并沒有親眼看到過大海,這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去閱讀一些介紹大海的資料和書籍,或者是請觀賞過大海的同學做一下小導游,系統(tǒng)地向全班介紹一下自己眼中的大海,自己欣賞完之后的感受,相信同學們一定聽的興趣盎然,進而懷著期待的心情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三、動手描繪,美化生活。
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詩文畫面優(yōu)美,意境深遠。我們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動手畫一畫,讓優(yōu)美的文字傾注柔和的線條,絢麗的色彩,又會別有一番景象。此外還有歌唱、朗誦、畫流程圖、小記者在行動、小老師登場等,只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課文的內(nèi)容,“解放眼睛”讓學生觀察,“解放嘴巴”讓學生發(fā)言,“解放時間”讓學生自由,“解放空間”讓學生活動,開放課堂教學,讓閱讀教學生活化,就能產(chǎn)生求知欲望,促進學生思維,萌發(fā)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力和想象力。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教學時,我們應以課堂為起點,讓教學貼近生活,鼓勵學生用生活的標準去判斷,用生活的底蘊去詮釋,用生活的經(jīng)驗去解讀語文材料,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實現(xiàn)與文本的對話,并真正受到啟迪。這樣,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在一個廣闊的天地中,積極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構(gòu)建和諧社會中,奏響美麗、豐富多彩的生活樂章,從小磨練、從小踐行。
四、融入自然,放飛學生心靈。
陶行知先生說,要解放學生的空間,讓他們?nèi)ァ敖佑|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解放了空間,才能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的眼界。以發(fā)揮學生內(nèi)在之創(chuàng)造力?!北”〉囊槐菊Z文書,容量有限,受長期的“書本論”的影響,現(xiàn)在還有教師主宰整個課堂的現(xiàn)象,把文章解剖得支離破碎,使學生的學習無樂趣可言,成為一個接受知識的容器。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到展現(xiàn)學生自我?我在教學實踐中,針對課文的特點,如有些感性知識通過“口”是無法表達清楚,像《春》、《課間十分鐘》《荷花》等課文,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破除“教室為中心”的傳統(tǒng)積弊,變狹隘的封閉式傳統(tǒng)語文教學為開放式新型大語文教學。
總之,文學即人學,語文是我們?nèi)粘I钪凶畛S玫降模钪刑幪幱姓Z文,正所謂“一切生活皆語文”。因此,我們應該解放教學,思想,改變教學理念,做到“語文生活化”,讓學生從小學就學會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又將語文學習還原到生活中去,從此讓語文和生活在學生心中成形,生活在語文中開花,語文在生活中結(jié)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一都中心小學)endprint